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1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1f88443f0912a216147929e8.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信自学院通信工程系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实验一Windows TCP/IP协议配置及常用网络命令1 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2 实验内容一、Windows TCP/IP 协议配置添加并配置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网络中不同计算机进行相互“交谈”的“语言”,网络中通信双方的计算机应采用相同的网络通信协议。
添加协议,单击“配置”标签选项中的“添加”按钮,选择“协议”组件类型;单击“添加”或直接双击“协议”组件类型即可进入如图1-6所示的“选定网络协议”对话框;配置协议,在“配置”标签选项中的网络组件列表中单击需要进行配置的网络协议使其高亮度显示,单击“属性”按钮,即出现针对协议的相应网络属性设置面板。
图1-1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面板包含不同的标签,但一般都包含两个相同的标签:“绑定”和“高级”。
任何协议都需要绑定到网络驱动程序上,也需要绑定到客户和服务组件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77b948f5a8102d276a22fdc.png)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原理1.1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以太网的最初形态就是在一段同轴电缆上连接多台计算机,所有计算机都共享这段电缆。
所以每当某台计算机占有电缆时,其他计算机都只能等待。
这种传统的共享以太网极大的受到计算机数量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减少冲突域类的主机数量,这就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的有效措施。
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转发时需要确认数据帧应该发送到哪一端口,而不是简单的向所有端口转发,这就是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包含很多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业务接口、主板、CPU内存、Flash、电源系统。
以太网交换机的软件主要包括引导程序和核心操作系统两部分。
1.2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方式很多,如本地Console 口配置,Telnet远程登陆配置,FTP TFTP配置和哑终端方式配置。
其中最为常用的配置方式就是Console 口配置和Telnet远程配置。
1.3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1.3.1交换机的用户界面交换机有以下几个常见命令视图:(1)用户视图: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的标识符为。
(2)系统视图:在用户视图下输入实system-view命令后回车,即进入系统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3)以太网端口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命令即可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4)VLAN配置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vlan vlan —number即可进入VLAN配置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5)VTY用户界面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user-interface vty number 即可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进行配置时,需要注意配置视图的变化,特定的命令只能在特定的配置视图下进行。
1.3.2交换机的常用帮助在使用命令进行配置的时候,可以借助交换机提供的帮助功能快速完成命令的查找和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ad210cafc4ffe473268ab8a.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摸索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7)二、实验环境 (7)三、预备知识 (7)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1)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12)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2)二、实验环境 (12)三、预备知识 (12)四、实验步骤 (12)五、实验报告内容 (18)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治理 (1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9)二、实验环境 (19)三、预备知识 (19)四、实验步骤 (20)五、实验报告内容 (30)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3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1)二、实验环境 (31)三、预备知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报告内容 (36)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治理(选做) (3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7)二、实验环境 (37)三、预备知识 (37)四、实验步骤 (37)五、实验报告内容 (42)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差不多配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环境 (43)三、实验步骤 (43)四、实验报告内容 (46)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了解其差不多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差不多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和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3.实验设备●5类双绞线、RJ-45头、双绞线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剪刀等●细缆、BNC接头、T型接头、端接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20090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200901)](https://img.taocdn.com/s3/m/48512605eff9aef8941e066c.png)
显示当前 TCP/IP 网络中的所有配置信息。 ipconfig/all 显示主机所有接口的详细配置报告及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3.tracert 命令 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确定 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用的路径。 如:tracert 202.113.29.120 确定该主机有无有效路径。 4.Hostname 命令 显示当前计算机的名称。 5.route 命令 管理本地的 TCP/IP 路由表。
学会制作网线,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参观网络实验室的局域网连接。
三、实验要求:
学会制作双绞线的网线,了解同轴电缆线的连接方法;了解校园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能 识别拓扑结构图上各网络设备的名称及作用;参观实验室局域网,能画出改网络的拓扑结构 图。
四、实验学时:2 学时 五、实验步骤:
1.制作网线 (1)制作双绞线网线;
IP 地址的服务。 (1)在“DHCP”控制台窗口中,选择服务器”窗口。 (2)单击“授权”按钮,输入需要授权的 DHCP 服务器的 IP 地址,单击“确定”按 钮。
4.在 DHCP 服务器上添加作用域 “作用域”是 DHCP 分配给客户机的 IP 地址范围,不设置作用域,DHCP 是无效的。 在 Windows 2000 Server 中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 DHCP”,打
四、实验学时:0.5 学时 五、实验步骤
1.安装 DHCP 服务 在 Windows 2000 Server 中选择“开始”→“程序” →“设置” →“控制面板”→“添 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选中“网络服务”组件,单击“详细信息”, 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最后开始安装。安装结束后,重新启动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7a11ec4ee06eff9aff8075f.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教学指导书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重要领域,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计算机与应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对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通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有整体的了解,特别是Internet、典型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规划、设计的能力和常用组网技术。
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
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尽可能结合实际网络进行,务必使学生掌握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要求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网络安装、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本实训手册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上机实训指导的主要依据。
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共包含4个实训。
目录实训一双绞线的制作1实训目的1实训内容1实训环境1实训步骤1实训注意事项2实训二 WEB服务器配置3实训目的3实训内容3实训环境3实训步骤3实训注意事项4实训三 DNS服务器配置5实训目的5实训内容5实训环境5实训步骤5实训注意事项6实训四组建对等网7实训目的7实训内容7实训环境7实训步骤7实训注意事项9实训一双绞线的制作实训目的1.理解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应用范围2.掌握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实训内容制作直连和交叉双绞线实训环境RJ45卡线钳一把、水晶头、双绞线、测试仪实训步骤1剪下一段长度的电缆2用压线钳在电缆的一端剥去约2cm护套.3分离4对电缆,按照所做双绞线的线序标准(T568A或T568B)排列整齐,并将线弄平直.4维持电缆的线序和平整性,用压线钳上的剪刀将线头剪齐,保证不绞合电缆的长度最大为1。
2cm。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8e4ac3931126edb6f1a10f2.png)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课 程:计算机网络 编 著:孙兴春 讲 师 审 批: 文立斌 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2009 年 9 月 8 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DGUT《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网络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
在学习完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使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维护、合理地规划和实现局域网、配置相应的服务、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构建一个局域网,完成所有的配置和测试,提高网络工程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应用。
本实验指导书是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补充,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所需的预备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每个实验都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了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步骤。
共20学时的实验学时。
拟定安排以下9个实验,其中实验四占4个课时,其他各两个课时。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实验二:CRC的VC++/C++实现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总则 (1)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2)实验二CRC的VC++/C++实现 (7)实验三IP协议分析 (8)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 (12)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6)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 (21)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 (22)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 (24)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 (27)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依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9333a72580216fc700afdfe.png)
单元一局域网组建任务一局域网认识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掌握按地理围分类的四大计算机网络,即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互联网。
重点了解局域网的结构及网络系统的设置;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五种拓扑结构,即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型。
重点掌握总线型、星型。
二、实验容1、到学院网络中心、教学机房或者其他相关单位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并画出拓扑结构图,分析属于什么网络结构;2、观察每台计算机是如进行网络通信的,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3、了解每台计算机上使用的网络标识、网络协议和网卡的配置。
三、实验原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根据网络的覆盖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国际互联网;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状网络、混合型网络;按传输介质划分为有线网、无线网;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标准。
四、实验步骤组织学生三至五人为一小组,分别到学院网络中心、教学机房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完成本次实验的容,并写出实验报告。
LAB1: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本实验是以计算机教学机房为例,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到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基地观察)。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等数据;2、了解教学机房设备是如互联的(根据现有条件,了解相应网络设备);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法;4、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5、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
LAB2: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设置经机房管理人员可后,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并记录主要的网络配置参数。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95ed89851e79b896802262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目录《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 (1)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网络连通测试实验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内容: (2)三、实验要求: (2)四、实验步骤: (2)实验二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内容 (10)三、实验性质 (16)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7)实验三IP协议验证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内容 (18)三、实验环境 (18)四、实验步骤 (18)实验四TCP协议验证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实验内容 (22)三、实验环境 (22)四、实验步骤 (23)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网络连通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五类双绞线制作平行线和交叉线的方法、线序;2. 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3. 学会组建简单的局域网;4. 掌握几个常用的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平行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2. 测线仪的使用方法;3. 用平行线、交叉线和网络设备组建简单的对等网;4. 常用的网络命令。
三、实验要求:1. 能正确地使用网线制作工具2. 熟悉网线制作的流程3. 能进行简单局域网的组网4. 能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四、实验步骤:1、双绞线的制作(1)工具介绍和线序的标准本节主要介绍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双绞线和RJ-45接口的制作过程。
在制作工作开始之前,先来认识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和线序的标准。
UTP-5双绞线图1.1 非屏蔽双绞线图 1.2压线钳UTP-5(5类非屏蔽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线。
它有八根铜质导线两两绞合在一起,每英才旋绞3~4次,绞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导线的主体颜色分别为:橙、蓝、绿、棕。
与橙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橙白,与蓝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蓝白,与绿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绿白,与棕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棕白。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1](https://img.taocdn.com/s3/m/86f3aa6d25c52cc58bd6be97.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实验一网线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2、使学生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二、实验环境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直通UTP电缆的制做2、交叉UTP电缆的制做反序线3、网线的连通性的测试四、实验过程1、双绞线联接标准(1)EIA/TIA-568-A标准EIA/TIA-568-A简称T568A。
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绿白,绿,橙白,兰,兰白,橙,棕白,棕。
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
参见下表。
(2)EIA/TIA-568-B标准EIA/TIA-568-B简称T568B。
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橙白,橙,绿白,兰,兰白,绿,棕白,棕。
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
参见下表。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直通线。
能用于异种网络设备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
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联接方式,通常直通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T568B联接标准。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采用不同的联接标准(如一端用T568A,另一端用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跳接(交叉)线。
能用于同种类型设备联接,如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直联、集线器与集线器的级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集线器(或交换机)本身带有“级联端口”,当用某一集线器的“普通端口”与另一集线器的“级联端口”相联时,因“级联端口”内部已经做了“跳接”处理,所以这时只能用“直通”双绞线来完成其联接。
直通UTP电缆:交叉UTP电缆:2、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1)将双绞线从头部开始将外部套层去掉20mm左右,并将8根导线理直;(2)确定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式,然后按照对应关系将双绞线中的线色按顺序排列,不要有差错;(3)将非屏蔽5类双绞线的RJ-45接头点处切齐,并且使裸露部分保持在12mm左右;(4)将双绞线整齐的插入到RJ-45接头中(塑料扣的一面朝下,开口朝右);(5)用RJ-45压线钳压实即可;(6)注意在双绞线压接处不能拧、撕,防止有断线的伤痕;使用RJ-45压线钳连接时,要压实,不能有松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7874e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9.png)
路由器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认识路由器的端口、型号2.掌握路由器的路由配置3. 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二、实验环境与设备本实验在PC 机上利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V6 进行操作。
三、实验内容1.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2. 静态路由配置3. 默认路由配置4. 动态路由配置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这次的实验很好的掌握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各个路由器下的pc 的连接情况。
通过对静态,默认,动态路由配置,使得各个路由器下的PC 相互通信。
四、实验步骤1.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创建如图所示的拓扑结构图。
(1)为主机PC0,PC1,PC2 配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网络设备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2)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分配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交换机不用配置。
(4)如配置Router0(5)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使用命令: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
保存此时路由器显示的路由信息,以便与后面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C 表示直连路由)Router0 的路由表:Router1 的路由表:Router2 的路由表:(6)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C0 与PC2 的连通性:PC1 与PC2 的连通性:原因:因为不在同一个网段。
2. 配置静态路由(1)在Router0 中添加一条到网络192.168.3.0 的静态路由,命令如下: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72.16.1.1(2)再去查看 Router0 路由表,与步骤(2)中的路由表进行对比,观察路由表的变化情况。
(3)在Router2 中添加一条到网络192.168.1.0 的路由后,路由表如下: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72.16.1.2(4)测试PC0 与PC2 的连通性 PC0 与 PC2 的连通性如下图:(5)在Router1 和Router2 中各添加一条静态路由,以实现PC1 与PC2 的互通。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426c39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c.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1.实验名称:CRC校验:PPP协议接收到数据帧后,应对数据部分和FCS字段进行CRC 校验。
如果结果不是“0”,则可以确定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错误;如果结果为“0”,则只能表示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而不是100%无错误。
这个概率与CRC校验中使用的除数有关。
我们将除数用于CRC验证的概率称为“0”,结果是“0”,数据实际上并没有错误,因为除数的有效性。
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CRC-16的有效性。
2.实验内容:(1)随机取1个128位数a。
(2)将a和CRC-16相除得到余数B,并将a*216+B保存在C中。
(3)随机修改C中的一位,再次用CRC-16相除,并记录余数为0的二进制组合。
(4)随机修改C中的两位,再次用CRC-16除法,并用0的余数记录二进制组合。
(5)随机修改C中的三位,再次用CRC-16除法,并用0的余数记录二进制组合。
3.实验报告内容:(1)crc校验原理。
(2)实验记录(3)随机生成128位数字(以十六进制表示)。
(4)除法运算的算法描述。
(5)随机修改c中的1个比特,重新与crc-16做除法运算,余数为0的二进制组合。
(6)随机修改c中的2个比特,重新与crc-16做除法运算,余数为0的二进制组合。
(7)随机修改c中的3个比特,重新与crc-16做除法运算,余数为0的二进制组合。
4、实验结果分析:理论上,CRC-16的有效性(不一定100%有效)。
实验二1.实验主题:帧封装帧封装是任何数据链路层协议都必须实现的功能。
帧的封装基于对协议PDU格式的详细理解。
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实现PPP协议和MAC帧的封装程序。
2.实验内容:(1)随机生成64字节的数据a,作为网际层ip协议的pdu。
(2)将a封装成字符异步传输模式的ppp帧(注意字符填充)。
(3)以位同步传输模式将a封装到PPP帧中(注意位填充)。
(4)将a封装成mac广播帧(源mac地址采用本机mac地址,目的mac地址采(广播地址)3。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626326ff00bed5b9f31df0.png)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目录实验一简单局域网组网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环境 (1)三、实验内容 (1)四、实验步骤 (2)1.制作RJ-45双绞线 (2)2.用测通仪测试双绞线 (4)3.组建并配置局域网 (4)4.测试局域网连通性 (6)五、相关知识 (7)1. ping命令用法简介 (7)六、注意事项 (8)实验二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内容 (9)四、实验步骤 (9)1.安装网络模拟器 (9)2.使用PacketTracer模拟器 (9)3.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 (13)4. ping和traceroute实验 (13)五、相关知识 (17)六、注意事项 (17)实验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与ARP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环境 (18)三、实验内容 (18)四、实验步骤 (18)1. 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 (18)2. 根据要求完成实验环境设置 (19)3.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19)五、相关知识 (20)六、注意事项 (22)实验四VLAN与三层交换机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环境 (23)三、实验内容 (23)四、实验步骤 (23)1. 配置网络拓扑 (23)2. 配置交换机VLAN (24)3. 分析交换机转发报文过程 (24)4. 配置三层交换机 (24)4. 分析三层交换机转发过程 (25)五、相关知识 (26)实验五子网划分与路由器配置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环境 (27)三、实验内容 (27)四、实验步骤 (28)1. 规划网络拓扑 (28)3. 划分IP地址块 (28)4. 配置路由器及主机接口属性 (29)5.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29)6. 配置静态路由 (31)7.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33)8.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34)9. 查看路由器交换RIP报文的过程 (36)10. 改进网络规划设计 (38)五、相关知识 (39)六、注意事项 (39)实验六OSPF (40)一、实验目的 (40)二、实验环境 (40)三、实验内容 (40)四、实验步骤 (40)1. 规划网络并配置网络拓扑 (40)2. 为路由器配置OSPF (41)3. 修改OSPF链路开销 (41)3. 分析OSPF报文 (42)五、相关知识 (42)实验七使用Wireshark分析网络协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验环境 (43)三、实验内容 (43)四、实验步骤 (44)1. Wireshark的使用 (44)2. 分析Web应用中的协议交互 (48)五、相关知识 (50)1. Wireshark相关知识 (50)2. 相关命令简介 (51)六、注意事项 (54)实验八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特性 (55)一、实验目的 (55)二、实验环境 (55)三、实验内容 (55)四、实验步骤 (55)1. 俘获本机与远程服务器的TCP踪迹文件 (55)2. 熟悉TCP踪迹文件 (55)3. 分析TCP序列/应答编号和流量控制 (56)4. 分析应用层内容 (57)5. 分析TCP拥塞控制 (58)五、相关知识 (58)六、注意事项 (59)实验九无线局域网 (60)一、实验目的 (60)二、实验环境 (60)三、实验内容 (60)四、实验步骤 (60)1. 构建虚拟Internet路由器及互联网Web服务器 (61)2. 部署实验网络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62)3. 验证无线连接并对实验网络进行分析 (63)五、相关知识 (64)六、注意事项 (64)实验十DNS服务管理及邮件服务管理 (65)一、实验目的 (65)二、实验环境 (65)三、实验内容 (65)四、实验步骤 (65)1. 配置DNS服务器 (65)2. 测试DNS服务器 (70)3. 添加邮件服务器所需资源记录 (72)4. 安装MDaemon邮件服务器软件 (73)5. 配置MDaemon邮件服务器 (74)6. 测试MDaemon邮件服务器 (76)五、思考与实践 (81)实验十一配置DHCP服务器(Server2003版) (82)一、实验目的 (82)二、实验环境 (82)四、实验步骤 (82)1. 配置DHCP服务器 (82)2. 启动DHCP服务 (85)3. 测试DHCP服务器 (85)五、思考与实践 (87)实验十二DHCP中继代理 (88)一、实验目的 (88)二、实验环境 (88)三、实验内容 (88)四、实验步骤 (88)1. 配置网络拓扑 (88)2. 配置DNS服务 (88)3. DHCP中继代理 (90)4. 测试并分析DHCP交互过程 (90)五、相关知识 (90)实验十三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92)一、实验目的 (92)二、实验环境 (92)三、实验内容 (92)四、实验步骤 (92)1. 安装Java编程环境 (92)2. 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 (93)3. 编写UDP Ping程序 (96)4. 编写Web代理服务器程序 (100)五、相关知识 (107)六、注意事项 (108)实验十四TCP文件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109)一、实验目的 (109)二、实验环境 (109)四、实验步骤 (109)1. Code::Blocks开发环境简介 (109)2. Windows Socket API入门 (114)3. 编译运行文件传输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源代码 (116)4. 程序改进 (123)五、注意事项 (124)1. 实验报告要求 (124)2. 预习与参考 (124)实验十五简单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124)一、实验目的 (124)二、实验环境 (124)三、实验内容 (125)四、实验步骤 (125)1. 编译运行Web服务器源代码 (125)2. 程序改进 (126)五、注意事项 (127)1. 实验报告要求 (127)2. 预习与参考 (127)实验十六访问控制列表 (128)一、实验目的 (128)二、实验条件 (128)三、实验内容 (128)四、实验步骤 (128)1. 配置网络拓扑 (128)2. 标准ACL配置 (129)3. 扩展ACL配置 (129)五、相关知识 (130)实验一 简单局域网组网建议学时:1 一、实验目的1)掌握RJ-45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1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f2d71ea300a6c30c229f98.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二○一一年二月目录1.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介绍 (3)1.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简介 (3)1.2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成 (3)1.3 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介绍 (5)1.3.1 核心交换机Cisco Catalyst 3560 (5)1.3.2 二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 (6)1.3.3 路由器Cisco 2801 (8)1.3.4 无线机站Cisco W AP54G (9)1.3.5 防火墙Cisco PIX501 (9)2. 计算机网络实验 (11)2.1 实验1:小型局域网构建综合实验 (11)2.2 实验2:对等网的配置与使用 (20)2.3 实验3:安装与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 (27)2.4 实验4:DHCP、WINS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33)2.5 实验5:DNS服务安装、配置与域名解析的实现 (42)2.6 实验6:WEB与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52)2.7 实验7: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 (59)2.8 实验8:虚拟局域网(VLAN)综合实验 (65)2.9 实验9:广域网综合实验1 (69)2.10 实验10:广域网综合实验2 (74)2.11 实验11: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77)2.12 实验12:网络地址转换NAT (84)附:交换机的初始配置和管理实验 (90)附1:实验室各组分布图 (96)附2:各组机器及设备的IP地址分配 (96)1.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介绍1.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简介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随着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于2006年底建成。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分布在计算机系实验中心大楼B305、B306室,面积近400m 2,其中B305室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基础实验,可同时容纳64人进行实验;B306室则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进阶实验和开放实验,可同时容纳32人进行实验。
2011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1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a4fc3ba32d7375a4178097.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Internet基础知识和联入Internet的形式实习时间:6.9-6.13内容1 配置DNS服务器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DNS的定义和功能2)学习在windows 2003 server上安装DNS服务器3)网络上使用DNS域名解析二,步骤:1,DNS服务器的安装下面详细介绍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
步骤一: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并在打开如图2所示的窗口右侧选择“添加/删除组件”项,单击【组件】按钮。
图2“添加/删除程序”对话框步骤二:在打开的“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如图3所示,选择“网络服务”选项,并单击【详细信息】按钮。
图3 “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步骤三:在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组件列表中选择“域名系统”复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后将回到“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并单击【下一步】按钮,这时系统将自动完成DNS 服务器的安装。
图4“网络服务”对话框DNS服务器成功安装后,我们可以执行“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NS”命令,打开“DNS”管理控制台,并在其中对DNS服务器进行有关设置。
如图5所示。
图5“DNS”管理控制台窗口2,创建正向搜索区域及相关设置在安装DNS服务器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区域。
所谓的“区域”代表了一个间隔的域空间,将一个域名空间分割成较小而容易管理的区段。
在该区域内的主机数据就存储在DNS服务器内的区域文件中。
如前所述,在DNS搜索中,用户通常要进行正向搜索,即把计算机DNS名称映射为IP 地址。
DNS也支持用户的反向搜索请求,允许用户根据主机的IP地址查询其名称。
在DNS 中需要为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分别创建正向搜索区域和反向搜索区域。
(1)创建正向搜索区域步骤一:打开“DNS”管理控制台,在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正向搜索区域”,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区域”命令,如图6所示。
图6 在“DNS”管理控制台中新建正向搜索区域步骤二:在打开的如图7所示的“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7f38d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0.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要求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线、水晶头、压线钳等网络布线工具。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19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管理工具:Wireshark、Sniffer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使用网络设备和网线,搭建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
2、 IP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和表示方法。
学习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3、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如VLAN 的创建与配置、端口的设置等。
进行交换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查看端口状态、MAC 地址表等。
4、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选择算法。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 等)的配置。
进行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测试。
5、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应用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配置 DHCP 服务器,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
配置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提供网络服务。
6、网络安全与管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配置防火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a3ddc735acfa1c7aa00cc85.png)
目录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实验2 Windows 2000 Server域管理和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 DNS、WEB、FTP和SM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实验4 Packet Tracer 5.0模拟器使用实验5 访问CISCO路由和交换设备实验6 配置IP、静态路由协议实验7 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实验8 交换机上创建VLAN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所以本节主要以非屏蔽双绞线为例进行介绍。
1.1 实验概述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 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双绞线有其标准的连接方法,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导线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增强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在学习直连双绞线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双绞线的连接,如图1-1 所示、图1-2 所示和图1-3 所示。
图1-1 直连双绞线在网络中的应用图1-2 通过直连双绞线连接设备图1-3 用直连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不同生产商的产品的标志可能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一些信息:•双绞线类型•NEC/UL 防火测试和级别•CSA 防火测试•长度标志•双绞线的生产商和产品号码以下是一根双绞线上的记号,我们以此为例说明不同记号标志的含义:A V AYA-C SYSTEIMAX 1061C+ 4/24AWG CM VERIFIED UL CAT 5E 31086FEET - 09745.0 METERS,这些记号提供了这条双绞线的以下信息:•A V AYA-C SYSTEMIMAX:指的是该双绞线的生产商。
•1061C+:指的是该双绞线的产品号•4/24 AWG:说明这条双绞线是由4 对24 AWG 导线的线对所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6be25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1.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Wireshark)
![计算机网络实验(Wireshark)](https://img.taocdn.com/s3/m/92e22879551810a6f4248685.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网络与通信教研室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12目录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3)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7)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11)实验四利用Wireshark分析ICMP (19)实验五使用Wireshark分析UDP协议 (25)实验六使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 (29)实验七利用Wireshark分析协议HTTP (35)实验八利用Wireshark分析DNS协议 (40)实验九使用Wireshark分析FTP协议(选作) (44)实验十使用Wireshark分析SMTP和POP3协议(选作) (48)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Wireshark的基本使用;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
三、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观察它们的工作过程并使用它们,即观察两个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探究协议操作的细节,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种观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正在运行的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又称分组捕获器。
顾名思义,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你的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图1显示了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是分组捕获器,其功能是捕获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组分析器,其作用是分析并显示协议报文所有字段的内容(它能识别目前使用的各种网络协议)。
Wireshark是一种可以运行在Windows, UNIX, Linux等操作系统上的分组嗅探器,是一个开源免费软件,可以从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e2098ccd5bbfd0a795673f0.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4学时)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机房的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方法;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4、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5、掌握简单的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室机房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机房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2、制作双绞线步骤 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
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
步骤2:进行拨线的操作。
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剥向左方,蓝色对线剥向右方。
上:橙左:绿下:棕右:蓝步骤3: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左一:橙左二:绿左三:蓝左四:棕步骤4: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线对颜色的顺序是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其中1,3负责发送,2,6负责接受交叉线的一端与以上线序一样,另一端需将1,3与2,6两组对调。
步骤 5: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约 14mm的长度,之所以留下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
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步骤6: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
市面上还有一种RJ-45接头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接头在拉扯时造成接触不良。
使用这种保护套时,需要在压接RJ-45接头之前就将这种胶套插在双绞线电缆上。
步骤7:重复步骤2到步骤7,再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因为工作站与集线器之间是直接对接,所以另一端RJ-45接头的引脚接法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江苏科技大学编著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网络命令,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含义;2、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使用这些命令检测常见网络故障;实验要求:1、按实验内容要求执行各命令,认真记录实验结果;2、对实验结果能解释其意义。
实验原理: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能加深对一些网络协议的理解。
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1、IPconfig命令该命令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息。
其中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等在检测网络错误时非常有用。
命令格式:IPconfig [/?] [/all]参数含义:/all 显示所有的有关IP地址的配置信息;/renew_ all 重试所有网络适配器;/release_all 释放所有网络适配器;/renew N 复位网络适配器 N;/release N 释放网络适配器 N。
在Microsoft的Windows 95及其以后的操作系统中,都可以运行以上命令。
2、ping命令Ping是测试网络连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的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常用的命令。
Ping通过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若干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连通。
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故障,网络适配器配置不正确,IP地址不正确。
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本机与目标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包含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
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
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的典型检测次序:ping 127.0.0.1 用于测试本机的TCP/IP协议设置是否正确。
如果没有作到这一点,就表示TCP/IP协议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Ping 本机IP 这个命令被送到你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你的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
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 这个命令应该离开你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它计算机,再返回。
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
Ping 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网关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
Ping 远程IP 如果收到4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并能连接到远程主机。
命令格式: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 [-t] [-a] [-n count] [-l size]参数含义:-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count来指定;-l size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3、netstat命令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以及当前TCP/IP连接所使用NETBIOS的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名字列表。
其常用参数为:-n 显示寄存在本地的名字和服务程序;-a remotename列出与本机相连远程主机名,通过IP显示另一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名字列表;-A IP address列出与本机相连远程主机的IP地址;4、arp命令该命令可显示、修改IP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表。
TCP/IP网络通信一般需经过两次解析,首先是将宿主机名解析为IP地址,称为名字解析,这是使用DNS或HOSTS文件实现的。
然后由ARP协议通过查询ARP缓存或使用本地广播来获得目标主机的硬件地址。
如果目标主机不在本地网上,ARP将获得缺省网关的硬件地址,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使用ARP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其常用参数含义如下:-a 查看高速缓存中所有项目;-s IP地址物理地址向ARP高速缓存中人工输入一个静态项目;-d IP地址人工删除一个静态项目。
5、route命令大多数主机一般都是驻留在只连接一台路由器的网段上。
由于只有一台路由器,因此不存在使用哪台路由器将数据报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上去的问题,该路由器的IP地址可作为该网段上所有计算机的缺省网关来输入。
但是,当网络上拥有两个或多个路由器时,就不一定只依赖缺省网关了。
可让某些远程IP地址通过某个特定的路由器来传递,而其他的远程IP 则通过另一个路由器来传递。
大多数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路由协议来交换和动态更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表。
但在有些情况下,必须人工将路由项目添加到路由器和主机上的路由表中。
ROUTE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route print 用于显示路由表中的当前项目;route add 用于将新路由项目添加给路由表;route change 用来修改数据的传输路由;route delete 用于从路由表中删除路由。
6、net命令net命令是WINDOWS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命令。
常用的有:net view 命令用于查看域列表、计算机列表或指定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
net use 用于将计算机与共享的资源相连接,或者切断计算机与共享资源的连接。
当不带选项使用本命令时,会列出计算机的连接。
实验内容:1、运行IPconfig命令运行该命令,记录主机名、DNS服务器、适配器信息、主机物理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
2、运行ping命令运行该命令,分别ping 127.0.0.1,本机IP,网关IP,远程IP,本机名,远程域名。
并使用一些常用参数,记录结果,解释其含义。
3、运行netstat命令运行该命令,使用其一些常用参数,记录实验结果,解释其含义。
4、运行arp命令运行该命令,并通过使用其参数添加、删除高速缓存中的静态项目。
记录实验结果,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5、运行route命令运行route print命令,记录、解释结果。
并与netstat –r命令结果相比较。
6、运行net命令运行net view命令,记录结果。
实验二:Cisco IOS 及静态路由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环境,了解实验室的拓扑结构2、掌握访问相关设备的方法,掌握如何管理Cisco设备。
3、掌握Cisco IOS基本命令。
4、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5、掌握默认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路由总结。
实验环境:实验室路由网络环境如下图所示,每个小组有5台路由器,并通过”本地连接”与其它小组相连。
由于设备数量众多,为方便管理及维护,统一使用telnet的方式访问设备。
访问指定的设备请使用:telnet + 服务器IP +指定端口号。
一、Cisco IOS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及要求:1、由授课教师负责分配设备并且进行实验演示。
2、每个人按照教师演示方法登录到自己的设备上。
3、熟悉以下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必要参数 <>可选参数 {}任选参数Router>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 clock set [hh:mm:ss] [day] [month] [year] //设置设备时间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hostname [word] //设置设备名Router(config)# enable secret [password] //设置设备enable加密密码Router(config)# enable password [passwor d] //设置设备enable普通密码Router(config)# banner motd [start-word] //设置设备的登录线程提示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module/port] //进入具体接口Router(config-if)# description [word] //为具体接口设置描述字符串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ip address] //定义IP地址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将接口置于打开状态Router(config-if)# exit //回到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line con 0 //进入线路0(Console口)Router(config-line)# password [password] //设置线路密码Router(config-line)# login //允许从该线路登陆设备Router(config-line)# exitRouter(config)# line aux 0Router(config-line)# password [password]Router(config-line)# loginRouter(config-line)# exitRouter(config)# line vty 0 4Router(config-line)# password [password]Router(config-line)# login //配置VTY线路的login以及pass,以便远程登陆Router(config-line)# exit4、建立一个回环接口,设置其IP地址为1.1.1.1/32。
Router(config)# interface loopback 0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Router(config-if)# exit5、按照拓扑图将每台路由器接口上的地址配好。
6、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检查接口是否工作正常。
7、使用ping命令检验相邻设备的连通性。
8、使用copy run start命令保存配置。
9、使用show version查看IOS版本信息和配置寄存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