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的钢琴音乐(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的钢琴音乐(实录)
中山市实验高中赵颖楠
导入:
一、课前播放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斗琴”片段视频。

1、上课提问,:“同学们刚才在课前欣赏了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斗琴”片段,请问在电影中演奏的是谁的什么作品?”
生:“肖邦,但是不知道是哪部作品。


师:“刚才演奏的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


2、教师提问:“我想请问大家肖邦了有多少?”
生:“不太了解。

”“波兰作曲家。

”“钢琴诗人。


师:“不太了解是吗,那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来了解肖邦,了解肖邦的钢琴音乐。

请大家先欣赏一首肖邦非常著名的练习曲后,然后我再给大家介绍肖邦,大家在欣赏时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整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作品的时候,你脑海里会产生怎样的想象。


(PPT播放肖邦《c小调练习曲》)
赏析:
一、请学生欣赏《c小调练习曲》。

(PPT放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1、欣赏完作品,请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刚才视频上进行演奏的是俄罗斯钢琴家基辛。

欣赏完了这首作品,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的非常震撼。

我想请同学回答一下刚才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激昂、悲愤、纠结、激动。


师:“同学们刚才说了激昂、悲愤、纠结、激动看来这部作品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在里面,而是包含了许多情绪。


第二个问题:聆听作品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产生怎样的想象?生:“战争场面。


2、继续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复杂的情绪出现在作品中呢,而又是什么在困扰着作曲家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下这首作品的作者,肖邦。


3、简单介绍肖邦的生平。

师:“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PPT展示)
4、师:“简单的了解了肖邦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PPT展示)
师:“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

1831年创作的这首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

这首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

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

他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参加战斗。

1831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

当时,肖邦正在赴西欧的途中。

噩耗传来时,他几乎到来疯狂的地步。

于是,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


二、请学生再次欣赏《c小调练习曲》。

1、提问“请同学们再次欣赏《c小调练习曲》,欣赏时仔细聆听。

(PPT)
1、主题出现了几次?
2、主题每次出现的形式是否相同?
3、主题每次出现表达的情绪都相同?
师:“下面,我为大家弹奏一样这首作品的主题部分。

好,在再次欣赏作品前,我提一个小要求,在聆听的时候,你如果听到主题出现,请伸出你的手告诉我这是第几次出现。


2、请学生回答刚才思考的三个问题。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大家已经用手指告诉我,作品的主题出现了几次?(生:“4次。

”)谁能告诉我主题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刚毅、激昂。

”)“主题出现的时候相同吗?”(生:“不同。

”)
3、分段分析作品,比较每段的不同之处。

师:“好,首先我们来分段分析一下这手作品。

这首乐曲为4/4拍,快板速度,由三个部分组成。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引子。

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

(示范引子部分,再弹一下左手的音型)这种音型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上下翻滚的音型引出了后面的主题,接下来作品进入了第一部分。


师:“第一部分首先出现一个刚毅、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

上下翻腾的琶音让人联想起华沙起义的英雄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景,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慷慨激昂、起伏难平的心情。


师:“第一部分结束后,是作品的第二部分,我们来听听第二部分。

(播放第二部分音响),听完第二部分,同学们有没有觉得乐句的节奏拉宽了,音乐的色彩变得凝重起来,这个部分表现了人们对为祖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乐曲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英雄性主题的再现,在第三部分中,主题出现了两次,出现得这两次主题和第一部分主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展示PPT)相同的地方是主干音没有变,不同的是第三部分主题加入了音符进去,节奏变得紧凑了,我们把这种主题变化的形式称为“加花”。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下。

(带着学生唱)第三部分主题运用了一些三连音、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表现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第三部分结束,作品进入尾声,(示范尾声部分)我们刚才听到,最后以极强的力度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地结束,大家认为作曲家在这里是不是想预示些什么?在这里作曲家是想表现出对民族解放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拓展与活动:
1、再次欣赏《c小调练习曲》(PPT展示马克西姆交响乐伴奏版)
(1)提问:“刚才欣赏完了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请问大家刚才在视频中都有那些乐器出现了,你们更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奏?”
生:“爵士鼓、电吉他、交响乐队。

”“传统、流行、两个都喜欢。


(2)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为什么喜欢这种形式的演奏。

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一组喜欢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版本,第二组喜欢最初播放的《c小调练习曲》版本,第三组两个版本都喜欢。

学生代表发言。

第一组:“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有新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组:“流行版感觉改变了作品的感觉,这种演奏方式比较能够还原作品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让人能够更直接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和创作意图。

”第三组:“觉得这两种都挺好的,第一种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很华丽,第二种版本更加原汁原味。


教师总结:“不同的演奏形式,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演绎方式,不同的演绎方式搭建起一个平台使我们认识古典音乐,走进古典音乐,但是很过年后,流行改变,能够让我们久久回味的我想仍是最朴素最古典最原汁原味的音乐形式。


2、介绍“练习曲”的概念。

(1)师:“在欣赏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后,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听到的《c小调练习曲》和原来你们所理解或者听到的练习曲相同么?”
生:“不相同。


师:“为什么不相同?原来你们接触到的练习曲没有这么震撼的效果,没有那么具有旋律性,同时也没有那么丰富的音乐内涵。

但是这首我们欣赏的《c小调练习曲》它又叫练习曲。

那到底什么时练习曲呢?下面就来我们来认识一下。

”(PPT展示,练习曲分为两种:一种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常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另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而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艺术作品而在音乐会上演奏。

这类作品,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有一些著名的代表作品。

师:“为什么不相同?原来接触到的练习曲没有这么震撼的效果,没有那么具有旋律性,同时也没有那么丰富的音乐内涵。


(2)了解练习曲的概念(PPT展示)
师:“练习曲一种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常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另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而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艺术作品而在音乐会上演奏。

这类作品,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有一些著名的代表作品。

(3)总结肖邦对练习曲发展的意义。

师:“钢琴练习曲到了肖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使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具有高度艺术性,还应当说是从肖邦开始。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独创性也正在于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高度结合。

在技术上,肖邦的练习曲荣技术性与艺术性于一炉,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称为钢琴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


3、请学生聆听欣赏肖邦的其他代表作品。

师:“肖邦除了练习曲外,还创作了大量其他体裁的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

几乎全部都是钢琴曲,包括了钢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波罗乃兹舞曲、圆舞曲、夜曲等,共21卷。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首肖邦其他体裁的钢琴作品。

(PPT播放,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波兰舞曲,波兰舞曲也叫波罗乃兹,在萧邦的作品中,波兰舞曲变成一种华丽而雄壮的钢琴独奏曲。

这首降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最著名的波兰舞曲。

2、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谐谑曲,谐谑曲又称诙谐曲,是一种三拍子器乐曲。

其主要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

这首谐谑曲是李云迪2000年夺得华沙肖邦钢琴大赛金奖桂冠的曲目。

3、再来欣赏一下优美的夜曲,夜曲最初是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

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

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4、最后我们来听听玛祖卡,玛祖卡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蹈,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听起来非常轻盈、优雅。

)”
4、肖邦音乐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的影响。

师:“在欣赏了肖邦的一些体裁的作品后,我们再来谈谈肖邦音乐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的影响。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

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
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

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结课:
“今天我们简单的了解了肖邦以及他的钢琴音乐,想必大家对肖邦的音乐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感受,课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阅一些关于肖邦的资料,听听他的其他作品。

好,我们今天回去的作业是:写一篇你对肖邦音乐的感受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