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子慢化和扩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3.中子循环:
3.热中子扩散过程: 1)热中子扩散过程中都有一部分中子会泄出堆外。定义热中子不泄漏几率这两 个量PT来加以描述。 热中子不泄漏几率PT:热中子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泄漏出堆芯的几率(份额)。 2)逃脱了共振吸收的中子被慢化成热中子,热中子在扩散过程中被堆芯的各种 材料吸收,其中一部分被核燃料吸收。我们定义一个称为热中子利用系数的因 子来描述被核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所占的份额。 热中子利用系数记为f: f= (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数) / (被吸收的全部热中子数分母中包括被燃料、慢 化剂、冷却剂和结构材料等所有物质吸收的热中子数)。
2.快中子在慢化过程中: 1)要经过共振能区(1~1000电子伏),而U-238在该能区有许多共振峰。因 此当中子慢化到该能区时,必然有一部分中子被吸收(一般称为共振吸收)而 损失掉,可以用一个称为逃脱共振几率的因子来描述这种过程。 逃脱共振几率p的定义是慢化过程中逃脱共振吸收的中子所占的份额。 2)快中子慢化过程中都有一部分中子会泄出堆外。 快中子不泄漏几率PF:快中子没有泄漏出堆芯的几率(份额)。
的份额有关。 燃料份额,慢化剂份额,f将,而p将。 燃料份额,慢化剂份额,f将,而p将。 在实际应用上,必须找出一种能使乘积pf为最大的成分 和布置,以使链式反应得以维持。 堆芯尺寸,不泄漏几率P,如果P1,则有四因子公 式:k∞=εpfη,可以写为keff= k∞P=1 为临界条件。
16
第二节 中子慢化
堆芯的空间:压水堆堆芯约1-2米直径,高2-
3米。压力壳内径4米,高为13米,厚为0.2米。
5
3.中子循环:
第一节 中子循环
中子循环: 就是指裂变中子经过慢化成为热中子、热中子击中燃料核引发裂
变又放出裂变中子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
微观情形
堆芯中裂变产生的中子要在堆芯空间 里四处迁移,随着和堆芯内的燃料、 慢化剂、冷却剂,结构材料等不断发 生各种作用(反应),期间中子可能 引发燃料裂变产生下一代中子,也可 能被非裂变材料吸收,也可能泄漏出 堆芯等。中子就是在堆芯这样装有各 种不同材料的空间里循环。
v1vmv1Av 11A A11v
22
C系
在C系里,中子和散射核似乎分别以 A1v/(A1)和 v1/(A1的) 速度相互接近着。
因此,质量为1的中子沿着它运动方向的动量 是 A1v/(A1,) 而质量为A的核的动量也是 A1v/(A ,1) 但沿着相反方向。这样,在碰撞前对于质量中 心的总动量是零,而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在碰 撞后总动量也必为零。
主要是热中子引起235U的裂变,这是产生中子的主要来源 (2)238U的快中子增殖
能量大于1.1MeV的中子引起238U的裂变,产生裂变中子。 对于天然铀,这些裂变中子约占燃料裂变中子的3%左右 (3)慢化过程中的共振吸收 (4)慢化剂以及结构材料等物质的辐射俘获 (5)中子的泄漏
15
影响因素
ε=ε(燃料性质);η=η(燃料性质) p和f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与燃料和慢化剂所占
6
3.中子循环:
中子的消失方式
吸收 中子
第一节 中子循环
燃料吸收后裂变放出中子 非裂变材料吸收后不放出中子
堆内消失
泄漏(发生散射离开堆芯,堆外消失)
反应堆内中子的数目的增减与平衡,主 要取决于下列几种过程
(1)铀-238的快中子增殖; (2)燃料吸收热中子引起的裂变; (3)慢化剂以及结构材料等物质的
knpfP nFPTKP L
Kpf
这个关于k∞的公式称为四因子公式,上面那个关于k的公式称为六因子公式。 它们对于热中子反应堆内中子循环过程给出了形象、清晰的描述,对于我们 分析反应堆中各种物理现象极有帮助。
13
物理意义:
k 或 k 新生一代中子数 中子产生率 eff 上一代裂变e中 ff 中 子子 总(吸 消 数 泄 收 失)漏 率
19
3.散射过程 v1
v2 碰后中子 φ
碰前中子 碰前核
碰后核
V1- Vm
va 碰后中子
θ
vm
碰前中子
质量中心
vb 碰后核
碰前核
实验室系(L)
质心系(C)
质心系中:中子与核碰撞后的速度与它们碰撞前的速度完全相等,碰之前, 中子和核相向运动,碰撞后以同样的速度相反运动。碰撞相对于质量中心的 总动量为零。
反应堆内产生的裂变中子都是快中子,平均能量约为2MeV。在大 的热中子反应堆中,这些快中子要在慢化剂中慢化,使其成为热中子, 热中子再扩散及被吸收,再引起裂变。例如,在热中子反应堆内几乎 所有的裂变中子在引起燃料核进一步裂变之前,都已慢化到热能。
1.中子慢化概念和物理机制
1)中子由于散射(包括弹性和非弹性)碰撞而降低速度的过程叫做慢化过程。
5f 5
5f 5N5
a5 a8 (f 5 5)N5 8N8
5f 5
f
5
5
8
N8 N5
11
中子循环过程
微观情形
U-235裂变产生n个初始中子
100个中子
快中子 倍增过程
U-238阈能吸收,倍增
倍增出5个中子, 共有103个
慢化到U-238裂变阈能以 下的平均中子nε个
ε=1.03 泄漏2个,还有101
23
C系:
在碰撞以后,C系里的中子沿着与原方向成θ角 的方向离开质心,这就是C系中的散射角。这时 反冲核必须沿相反方向运动,因为质心永远在
转换到实验室系:
va
v2
φθ
20
vm
中子初始方向
L系:
碰撞前:中子 质量为1,速度为v1;靶核质量为 A,速度为0。
质量中心速度为vm。
v1 A0(A1)vm
vm
v1 A1
碰撞前后总动量相等
21
C系:
C系中,假定质量中心是静止的,所以碰撞前靶 核以vm的速度向质心接近。
碰撞前中子与靶核的相对速度是v1,故中子接 近质心的速度为v1-vm 。
2)弹性散射:把中子与介质核的相互作用当作两个刚性球之间的完全弹性碰 撞。此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动量均守恒。碰撞后,中子因把自己动能的一部 分传递给介质核而减速,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能量较低的中子再质量较小的 介质内的慢化过程,主要就是这种弹性碰撞机制。 3) 非弹性散射:可按照复核模型来理解。中子与靶核结合形成复核,复核获 得中子的动能与结合能,便处于激发状态,放出r射线,同时再重新释放出一 个中子。该反应是阈能反应,过程中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这种非弹性散射 碰撞为几千电子伏以上的中子与质量数较大的铀,铁等介质核相互作用而慢化 的主要引言
一个中子如何渡过从出生到消亡的短暂生命? 反应堆如何实现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裂变产生的中子如何慢化到热中子? 反应堆中热中子的扩散规律? 慢化年龄(慢化长度)、扩散长度和徙动面积(徙动长度) 的概念?
1)平均或统计的原则; 2)平衡的思想
2
第一节 中子循环 1.自持链式反应:反应堆系统内发生的裂变反应在不依靠外界补
第2章 中子慢化和扩散
中子与散射核碰撞而降低能量的过程称为中子 的慢化过程。显然,对于热中子反应堆而言, 慢化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过程。
处于与周围介质同样温度的热中子在系统中要 进行扩散。同样,扩散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物理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和链 式裂变反应产生的条件。其次介绍中子的慢化 过程和扩散过程的特点以及对反应堆内的链式 裂变反应起着的重要作用。
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数 f 被吸收的热中子总数
f a5a8 a5 a8 aM
10
3.中子循环:
4.热中子裂变过程:燃料吸收了热中子,很大可能要发生裂变,但也有较小的 可能不发生裂变,例如铀-235吸收一个热中子后也可能发生(n,r)反应。故 燃料每吸收一个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概率是 f /a,其中分子分母分别是燃料的裂 变和吸收截面。 我们定义一个称为有效裂变中子数的因子来反映这种影响。它的定义是:燃料 每吸收一个热中子所产生的平均裂变中子数。它的记号是η。
中子循环角度:临界时,每代中子循环的中子数都一样; 中子数守恒角度:临界时,中子的产生率与消失率处于 动态平衡。
k ; P 中子产生率中子吸收率 中子吸L 收中 率子 吸 中收 子率 泄漏率
1 超临界 keff kPL;keff1 临界
1 次临界
14
补充:
从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可知,能否实现自持的 链式反应,取决于下列几个过程: (1)燃料吸收热中子引起的裂变
17
慢化
弹性散射 非弹性散射
压水堆内中子的慢化主要是中子与轻核的弹性散射。在 弹性散射中,快中子将自己的动能传递给慢化剂H原子 核,而本身被慢化成热中子。如果有大量的中等核或重 核存在时,那么由这些核引起的非弹性碰撞也须予以考 虑。
18
第三节 中子慢化
2.弹性散射理论 1)基本假设: (1)和中子相比,慢化剂核可以看成是静止的(不考虑靶核热运动); (2)核不束缚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不考虑靶核的化学键影响) 2)两个参考系: 讨论弹性碰撞时通常采用两种方便的参考系:实验室(L)系和质量中心(C) 系。 (1)实验室系中:假定散射核在碰撞前是静止的,和中子相比,慢化剂核可 以看成是静止的(不考虑靶核热运动),实际测量是在该系中进行; (2)质心系:认为中子与靶核的质量中心在碰撞过程中是静止的(质心为坐标 原点),理论处理采用C系比较简单方便。
F=76/93=0.817 有效裂变中子数η=1.316
新的裂变中子数 nεpηPFPTf = nk个
k>1 超临界 k=1 临界 k<1 次临界
OK!
产生第二代中子100个
12
3.中子循环(小结):
假设在某一代开始时有n个裂变中子,这n个中子被有效慢化前,由于能 引发铀-238裂变,快中子数目将增至n个。这些中子继续慢化,但由于共振 吸收将损失一部分,只有np个中子能逃脱共振吸收而慢化成热中子。如果考 虑到中子泄漏的损失,那么被吸收的热中子数目将只有npPFPT个,被燃料吸 收的中子将只有npfPFPT个,其余热中子被其他材料吸收。燃料吸收这些热中 子后发生裂变重新放出新一代的裂变中子。由于燃料每吸收一个热中子可产 生个裂变中子,因而新的裂变中子数PL 目P 等F于PTnpηfPFPT。根据有效增殖系数的 定义,即可知道:
辐射俘获; (4)慢化过程中的共振吸收; (5)中子的泄漏。包括:
(i)慢化过程中的泄漏; (ii)热中子扩散过程中的泄漏;
7
3.中子循环:
中子的长征路
1.首先是快中子倍增过程:部分裂变中子由于能量较高(高于铀-238的裂变 阈能)可引起一些铀-238核裂变。这一过程可用一个称为快中子倍增系数ε的 量来描述。
慢化过程
慢化过程中的泄漏
PF=101/103=0.981
U-238共振吸收
p=96/101=0.950
热中子nεpPF个
热中子 扩散过程
吸收掉5个,有96个
热中子的泄漏
泄漏掉 3个 ,有 PT=93/96=0.969 93个
慢化剂以及其他材料吸收
吸收掉17个,有76个
热中子 裂变过程
被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数 nεpPFPTf个
充中子的情况下,能持续一代一代地发展下去,这样的链式反应称为 自持链式反应。
反应堆内的链式反应有几种情况? 怎样才能持续进行裂变反应呢?
3
第一节 中子循环
2.三种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
可自持 不可自持
临界状态 超临界状态 次临界状态
宏观情形
可以实现自持:
(1)维持系统内中子数不变,即稳定自持链式反应,这种情况下每次核裂变 产生的中子中正好有一个中子再引起一个核裂变,系统中子数保持不变,单 位时间内裂变数也不变;(临界状态) (2)系统内中子不断增加,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有一个以上的中子再引起 新的核裂变,系统内裂变率随时间不断增加,系统内中子数亦不断增多; (超临界状态)
无法实现自持: (3)系统内中子不断减少,每次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只有少于一个中子再引 起核裂变,系统的裂变率随时间而减少,系统的中子数随时间增加而减少。 (次临界状态)
4
3.中子循环:
第一节 中子循环
反应堆堆芯-中子生存的家园
堆芯组成:热堆的堆芯是由核燃料、慢化剂、冷却剂,控制棒及各种结构材
料组成。
快中子倍增系数ε的定义是:由一个初始裂变中子所得到的、慢化到铀-238裂 变阈能以下的平均中子数(仍是快中子)。
热中子和快中子 变引 所起 产裂 生的快中子总数
仅由热中子裂变 的所 快产 中生 子数
慢化到 1.1MeV以下的快中子数 仅由热中子裂变所 的产 快生 中子数
8
3.中子循环: 中子的长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