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笔记手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笔记手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促进了投资,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创新创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全面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

2020年,
我国超万亿GDP的城市已扩容至23个,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8%。

从现实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多数,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能否显著扩大、城镇居民能否平等地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共同富裕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

扩大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推进。

城镇化承载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空间,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新型城镇化突出“以人为核心”,契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

围绕人的需求和发展,新型城镇化重在促使城镇建设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型城镇化使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更加协调。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包括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支撑重大区域战略。

为此,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遵循一体化原则,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发展壮大中部城市群,培育发展西部城市群,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新型城镇化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注重改变以往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型城镇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平正义的突出体现。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可及化,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等
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使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有尊严、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盼。

发挥新型城镇化重要经济引擎作用。

一方面,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空间配置效率,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密切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依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大中小城市应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以新型城镇化拉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发挥要素集聚和知识溢出的创新优势,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培育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及县级市承接大中城市功能转移的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向县域延展,扶持县域发展高端产业,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节点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