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

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
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
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
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

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
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

“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

卡特福德认为,直
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

“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
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
行翻译。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
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
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
(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
(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
(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
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
(1)以目的语为导向;
(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
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来制定不
同的翻译策略。

直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
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例如:
(1) 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man show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 Arthur Krock reported that he was “th e boss the dynamo the work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2) (译文)他在政府里惯唱独脚戏,喜欢发号施令。

…… 阿瑟·克罗报道说,罗斯福“是老板,是发电机,是钟表的发条。

”(王宗炎1983:9)
当原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

例如:
(2) 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5)
(译文)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却是明白的。

如直译为“如果主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王先生把Main Street 意译为“一般人”,把Wall Street意译为“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把原意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使译文简短明白。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wmark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语义翻
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
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此有时会产生前
后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
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Newmark 本人也认为,语义翻译并非一
种完美的翻译模式,而是
与交际翻译模式一样,在翻译实践措施中处于编译与逐行译之间的”中庸之道“。

“交际翻译”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交际翻译(或交际途径)指的是视翻译为“发生在某个社会情境中的交际过
程”(Hatim & Mason 1990:3) 的任何一种翻译方法或途径。

虽然所有的翻译途径都在某种程度
上视翻译为交际,而这里所说的交际翻译却完完全全地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

沿此
途径的译者在处理原文的时候,旨在传递信息而不是复制一串串的语言单位,他所关心的是
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和使其对新的读者产生作用。

交际翻译和逐句逐行翻译的直译之间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把原文中的遣词造句的形式仅视为译者应考虑的部分因素。

第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参阅语义翻译),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

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有了特定的目的
读者群,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类型包括新
闻报导、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学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翻译策略,它和语义翻译一样是翻译中的“中
庸之道”,既不像编译那么自由,也没有逐行译那么拘谨。

3.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1995)创造的、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

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

Venuti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异化翻译法包括以下特点:
(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
(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
(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
(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
(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
(4)插入解释性资料;
(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
(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翻译策略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当人们讨论直译/意译时,他们的焦点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当人们讨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时,他们心里想到的是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而人们讨论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时,他们的关注点是抵制外来文化还是引入外来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