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全册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建构学习,注重基础,以点带面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法.所以,在复习课的设计上决不是简单罗列所学的知识点或举几个常见的类型题,而是教师创造性地选择或自编例题,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挑战性,使所要复习的知识形成网络.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统计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的重点是加强数据处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读图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能力,从而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时要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形成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经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统计的各个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应用能力,并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会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应用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
教学目标
2.理解并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知道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方差,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4.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点归纳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由统计图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的科学领域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敢于面对数学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重点1.理解频率和频数的意义,理解常见的统计图的应用。

2.掌握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应用,能进行统计图表信息综合分析。

3.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频率和频数的意义,理解常见的统计图的应用。

2.掌握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应用,能进行统计图表信息综合分析。

3.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方法
针对已经学完初中教材学习的统计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题的教学坚持“学与用、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讨论交流,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心关注。


法指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总结,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导教
学资源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评价
在本节中,学生同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操作、相互启发、促进、交流,教师适时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

评价方式为:(1)课堂提问;(2)练习反馈;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活动流程活动目的
活动1 揭示课题,明确课标
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理解统
计课标要求
活动2 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师生合作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知识纵横关
系,搭建知识结构图
活动3题型预测,把握中考
结合任务要求,独立或生生合作回顾本章
知识并归纳,让学生大脑对知识有个系统的理
解,教师参与指导,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通过
习题,明确中考命题方向和趋势
活动总结归纳推荐作业分类推荐、分层要求
七、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
运用
一揭示课题,明确课标
近几年来,与统计相关的知识在中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从题型上看,以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出示中考要求。

【教师活动】
教师揭示课题,说
明统计在中考的地位并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学生明白统计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明白统计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考点一数据的收集
1.数据收集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数据时常见的统计量有:总体、个体、样本、【教师活动】
1、出示考点内容,
督促学生完成。

并巡视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查缺补漏,强调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把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
样本容量.
(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2)个体:组成总体的
每一个考察对象.(3)样本:被抽查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考点二 数据的分析
1.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量.
(1)平均数: x 1,x 2,…,xn 的平均数x =
__________________.
加权平均数:若 x 1 出现 f 1 次,x 2 出现 f 2
次,…,xk 出现 fk 次 , 且 f 1 + f 2 + … + fk =
n , 则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x =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最_____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重点。

于记忆和应用,也进一步升华了这节课所要表达的本质思想,让学生的认知更上一层。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__的数据。

2.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1)极差:最大数-最小数.
(2)方差:①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考点三数据的整理与描述
1.频数、频率.
(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__________.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________
2.统计图
(1)________________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________________图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
(3)________________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4)________________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
( 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有奇招】
1教师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归纳及结构图.
2.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解题技巧为“找对应,选公式,教师用课件展示知
识点归纳及结构图.以便于学生对照查缺补漏。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内容。

完成以后同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媒体运用】呈现性质的图形
及符号表示形式,增强直观性
会估计”.具体步骤如下:①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寻找突破点:对应的频数、总数、频率;②灵活选用公式:①频数=总数x频率,②频数之和=总数,③频率之和=1;
③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三、题型预测,把握中考见导学案
【教师活动】
1、课件呈现问题
2、学生进行本题组
训练习,教师巡视同
学解题的情况与个别
辅导。

收集课堂学习
反馈的信息。

用投影
集体核对解题过程并
提炼解题策略
【设计意图】
本题组设计的目
的在于训练学生对
统计各个知识点意
义的理解能力。

以训练为主,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逐渐养成自主
探究能力
[课件展示]1、依次展示问题。

2、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展示
巡视指导,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分析探索充分条件。

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这种数形结合的
题型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

同时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存在。

【媒体运用】呈现问题及及部展示答案,验证学生解答过程,提高练习的时效性。

四、我梳理,我巩固(2分钟)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二)学法指导:1.表示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等。

其特点分别是:
a.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b.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反映事物某一阶段属性的大小变化。

c. 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d. 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于对一组数据的综合比较和描述。

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能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频数、频率体现数据的分学生总结归纳,不
足的地方老师补充说明,并投影出示。

布情况。

五、我作业,我发展
(一)中考复习资料
(二)完成下列作业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