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什么是“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 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 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日本战国时代
大致对应中国的明朝中期。 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诸 侯争霸,老百姓民不聊生。
明世宗朱厚熜
(1521—1566年在位)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嘉靖皇 帝是一位超级大“宅男”,在位四十多 年,却长年幽居深宫,炼丹求仙,足不 出户。在外,极宠幸奸臣严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 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__1__5_5_3__年____ , ____葡__萄__牙______ 殖 民 者 攫 取 了 在 我 国 ____广___东__澳__门____ 的 居 住 权。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下西洋 时间长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7次 27800人
规模大 四次
1000人——1500人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丈,宽18丈, 即长151米,宽61米。
旗舰长24米,宽6米。
阅读表格,思考,和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明史·郑和传》
分析两则材料,说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和负面意义?
积极: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消极:劳 民 伤 财
贡献。
郑和下西洋——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空前壮 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⑤郑和下西洋也有劳民伤财的一面。
郑和下西洋——概况
1、时间: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2、路线:到达亚、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 海岸和红海沿岸。



到 达 了 哪 些 地 方 ?
片 , 郑 和 途 径 了 哪 些



郑和下西洋——概况
3、所带货物: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 4、活动: ①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 ②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下西洋
问题思考,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1、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世界强国。 (主要原因) 2、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地理知识丰 富;指南针的应用。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政府越来越保守,并逐渐 禁止了海外探索。然而,明朝的故步自封,却没
能阻止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 倭寇
战争冲突篇
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海技术先进,是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材料二:郑和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 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 通网。他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所 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 中国耗废亦不赀(zī,计量)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1.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目的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 政治目的
1、目的:①寻觅下落不明的明惠帝,②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与威望。
经济目的
结合教材,可以得出第三点目的:③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 讲述, 使学生 认识到 罗斯福 新政在 维护资 本主义 制度的 前提下 进行调 整改革 ,克服 了危机 ,但不 能根本 消除危 机。引 导学生 辩证地 看待资 本主义 国家的 改革和 内部调 整。
戚继光抗倭——背景
思考:结合课本72页,明朝中期, 中国沿海为什么出现严重的倭患?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②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 和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倭患严重。
戚继光抗倭——过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抗倭名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练兵抗倭:创立鸳鸯阵 (2)台(tāi)州九“三角 贸易”路 线和内 容,能 概括出 殖民扩 张的大 致手段 。
6.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 要事迹 ,简要 了解拉 美其他 国家和 地区的 独立运 动。
7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模仿 中国文 明的史 实,懂 得善于 学习和 模仿他 人是提 高自身 素质的 一种重 要途径 。
福建、广东抗倭
“戚家军”
狼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戚继光抗倭——评价
想一想,戚继光除了很厉害之外,你还可以
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评价他?
①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 雄和爱国主义者。
②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 的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19张PPT)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