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对蜜蜂的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孢杆菌对蜜蜂的危害
芽孢杆菌科包括许多对蜜蜂等昆虫病原性强的重要细菌。

细菌呈杆状,具鞭毛,能运动,生长后期产生对不良环境因素有很强抗性的芽孢。

芽孢由中央细胞和包围其四周的孢子壁及外膜构成。

引起昆虫染病的芽孢杆菌上要有以下几种:
1.金龟甲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有多个变种,自然界中宿主域较狭。

芽孢经口感染,在消化道内发芽,营养体通过吞噬作用部分菌在吞噬体中增殖,引起宿主消化道的损伤,在细菌增殖部位,引起被囊化。

但细菌可通过基底膜从被囊细胞间隙进入血体腔。

体液中的血细胞对其不显示吞噬作用,营养体在血体腔中大量增殖,造成宿主生理饥饿而死亡。

宿主死亡后,芽孢在数年内仍保持活性。

该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难以形成芽孢。

2.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

根据其鞭毛抗原分为14个血清型(变种)。

发病过程因菌株和昆虫的组合而不同。

但一般为因伴孢晶体引起的中毒和因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同时并发。

但中毒比败血症引起的死亡要快得多。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有:α-外毒素、β-外毒素、δ-毒素等。

α-外毒素:B.t.营养型细胞在增殖期间分泌的,在昆虫肠道内有助于杆菌侵入血体腔,并促进杆菌增殖。

β-外毒素:B.t.某些变种在营养细胞增殖期分泌的一种对热稳定、可溶性毒素,其结构为700的腺(嘌啉核)苷。

其作用机理为:β-外毒素与ATP的结构类似,能阻害ATP生成腺嘌啉核苷-磷酸和腺苷焦磷酸酶促反应的酶,在昆虫组织内还能阻害RNA聚合酶,造成昆虫变态异常。

从作用机理上看估计共对哺乳动物也是有害的。

δ-内毒素:B.t.在营养细胞增殖后期形成芽孢时开始形成伴孢晶体。

伴孢晶体土要由营养细胞的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的,以分子量为23万的蛋白质分子结晶而成。

不溶于水,但溶于含还原剂的弱碱溶液和鳞翅目幼虫的消化液。

完整的伴孢晶体或完整的伴孢晶体蛋白质分子对昆虫无毒,在昆虫消化液中的酶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分解成分子量为1000-70000的多肽片断后,显示出毒性。

这些多肽片断即为δ-内毒素、是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剂,促进中肠皮膜细胞的呼吸,阻害A TP的合成,造成宿主因A TP不足,葡萄糖吸收量减少,细胞因过分吸水而膨大,最终导致细胞破裂。

3.其他芽孢杆菌
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ruae),蜜蜂专性病原体,引起工蜂幼虫的美洲幼虫腐臭病。

细菌侵入幼虫后,由十营养体迅速增殖,引起败血症及造成宿主生理饥饿而死亡,宿主死亡后产生的芽孢抗逆性极强,在巢脾上可保持数十年的活性。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生细菌,土壤中分离的菌株无病原性。

某些从蚊子病死体中分离出的菌株显示病原性。

致死机理为产生毒素引起宿主死亡。

毒素能引起几个属的蚊子死亡。

表现出高毒性的是其前孢子。

毒素可能包含在菌体表面或附着在菌体表面,进入宿主后受到肠道消化作用而释放,被肠壁吸收后,引起死亡。

据推测,该毒素为蛋白质性质的物质。

蜡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ns),产生膦酸酯酶C(α-外毒素)对昆虫有毒性。

某些菌株还能分泌溶血毒素,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39蜂疗网调查后发现很少由该属杆菌引起昆虫病害,只从2~3种鳞翅目昆虫中发现。

但出于该属杆菌属于厌气件细菌,故目前的常规分离技术可
能不适宜。

如,天幕毛虫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revifaciens)是天幕毛虫的专性病原体,在厌气的肠道内增殖,引起幼虫吐液,下痢,水分代谢异常而死亡。

通过上面的芽孢杆菌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了解芽孢杆菌对蜜蜂的危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