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A.3∶1B.3∶2C.4∶3D.3∶4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3.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
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诗人自己B.空中飞鸟C.岸边青山D.天上云朵
4.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5.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
A.甲和丁B.甲和乙C.乙和丙D.丙和丁
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
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
7.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8.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
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
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
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A.1∶2B.2∶1C.9∶8D.8∶9
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 B.4:3 C.1:1 D.1:3
11.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900m,通过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2.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提供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约为40cm B.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C.健康人脉搏跳动100次约用时15min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1m/s 13.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14.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出发
C.两物体在t=15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时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在同一道路上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像,请仔细阅读图像后回答下列问题:
(1)骑车者和跑步者________同时出发(填“是”或“不是”);
(2)跑步者跑了60s后,骑车者与跑步者相距________m。
16.小明乘车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的如图所示的信息。
据此可知,根据交通规则,车(车长可忽略)通过隧道的时间至少需要_____s。
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最高限速为40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 h。
小聪在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18.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19.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如图乙所示,秒表中间小表盘代表分钟,外圈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盘示数之和,则秒表读数为____。
20.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如图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 s末,两车相距_______m。
三、解答题
2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多少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2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 2 米/秒,乙的速度为 6 米/秒。
当甲运动 20 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像法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23.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35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4.小明的父亲是一个运油车司机,他驾驶的运油车长12m(如图所示)。
一次,他驾驶运油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穿山隧道,测得运油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20s。
(1)穿山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若运油车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15min,停车给加油站供油
10min,再以72km/h的速度运行20min,则运油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A
6.C
7.C
8.C
9.C
10.B
11.B
12.C
13.A
14.C
二、填空题
15.不是50【详解】(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2)2骑车者的速度为跑步者跑了60s骑车者骑行的时间由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跑的路程
16.246【详解】由图可知隧道全长为41km限速60km/h根据可知最快通过隧道的时间
17.5车(或自己)【详解】1由图示交通标志牌知道此处距北京的路程是60km由知道汽
车的行驶时间2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树木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18.静止的运动的【详解】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19.A1mm2205min375s (或3375s )【详解】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 的放置方法正确;2A 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刻度一个小格为1
20.匀速路程0【详解】1由甲图知图象为s−t 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
23
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
2=1
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
224==313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2.C
解析:C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 正确;
D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 错误。
故选C 。
3.A
解析:A
【详解】
A .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漂去,诗人与船是相对静止,故船相对于诗人是静止的,故A 选项正确;
B .若以空中的飞鸟为参照物,则船与鸟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B 选项错误;
C .若以岸边的青山,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C 选项错误;
D .若以天上云朵,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D 选项错误。
故选A 。
4.A
解析:A
【详解】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 符合题意;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 不符合题意;
CD .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5.A
解析:A
【详解】
由图知,甲、乙、丙、丁四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30m 5m 6s
s v t =
==甲 乙的速度为 3m 0.6m 5s
s v t '==='乙 丙的速度为
3m s v =丙
丁的速度为
5m s v =丁
则甲的速度等于丁的速度。
故选A 。
6.C
解析:C
利用s -t 图象中物体运动的时间、对应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到速度的大小;根据图线的弯曲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详解】
AB .由图可知,甲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一条弯曲图线,所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乙物体在5s 时,通过的路程为3m ,则乙物体的速度
3m 0.6m/s 5s
s v t =
== 故C 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在5s 之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5s 之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C
解析:C
【详解】
A .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行匀速运动,故A 错误;
B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0m/s ,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s 5s
s v t =
= 故B 错误; C .6s 后甲在10m 位置,乙车在12m 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 ,故C 正确; D .经过5s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 的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
8.C
解析:C
【详解】
图像横坐标是时间t ,纵坐标是路程s ,故图像为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 ,所以乙运动时间
t =6s-2s=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 ,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 =s 甲+2m=6m+2m=8m
也可能是
s ′=s 甲−2m=6m−2m=4m
由v =s t
,乙的速度可能是 v =s t =8m 4s
=2m/s 也可能是
v ′=
s t '=4m 4s
=1m/s 由图线a ,当s =8m 时,t =4s ,所以图线a 表示的速度 v a =8m 4s
=2m/s 由图线b ,当s =8m 时,t =5.5s ,所以图线b 表示的速度
v b =
8m 5.5s
≈1.45m/s 由图线c ,当s =6m 时,t =6s ,所以图线c 表示的速度 v c =6m 6s
=1m/s 由此可知,a 、c 都有可能是乙的s −t 的图线,所以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9.C
解析:C
【详解】
由速度公式可得
339===428
s v t s t s v s t t =⨯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故选C 。
10.B
解析:B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根据s v t
=
可得它们的速度之比为4:3,故选B 。
11.B
解析: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
甲的速度
36km/h 10m/s v ==甲
乙的速度20m/s v =乙,丙的速度
900m 15m/s 60s
s v t =
==丙 比较可知 v v v <<甲乙丙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故选B 。
12.C
解析:C
【详解】
A .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 左右,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略小于此数值,在40cm 左右。
故A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B .一般三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0m 左右,一层的高度在3.3m 左右,3.2m 接近此数值。
故B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跳动100次的时间在
90s 1.5min =
左右。
故C 不符合实际但符合题意;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441136
km h m s m s //./.=⨯
≈ 左右。
故D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3.A
解析:A
【详解】
由警示牌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70km /h v =,通过的路程14km s =,由s v t
=得,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14km 0.2h 12min 70km /h
s t v =
=== 故选A 。
14.C
解析:C
~
【详解】
AB .由图可知,两物体的s ﹣t 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 =0时,一条图线在50m 处从0时刻开始运动,另一条图线0~5s 内物体静止,第5s 开始运动,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出发故AB 项错误;
C .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 =15s 时刻相遇,故C 项正确;
D .由图可知,上面图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111100m 50m 3.3m 15s
s v t -=
=≈ 下面图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222100m 10m s 10s s v t =
=≈ 故D 项错误。
故选C 。
二、填空题
15.不是50【详解】(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2)2骑车者的速度为跑步者跑了60s 骑车者骑行的时间由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 跑的路程
解析:不是 50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跑步者从0s 开始出发,骑车者从10s 开始出发,所以不是同时出发。
(2)[2]骑车者的速度为
200m =5m/s 50s-10s
s v t =
= 跑步者跑了60s ,骑车者骑行的时间 60s -10s=50s =t
由s v t
=可得,骑车者骑行的路程 5m/s 50s=250m s v t ==⨯骑行骑行骑行
由图像可知,跑步者60s 跑的路程s 跑步=200m ,两者相距
250m-200m=50m s ∆=16.246【详解】由图可知隧道全长为41km 限速
60km/h 根据可知最快通过隧道的时间
解析:246
【详解】
由图可知隧道全长为4.1km ,限速60km/h ,根据s v t
=可知最快通过隧道的时间 4.1km 4.13600s 246s 60km/h 60
s t v ===⨯=17.5车(或自己)【详解】1由图示交通标志牌知道此处距北京的路程是60km 由知道汽车的行驶时间2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树木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以汽车(或自己)为
参照物
解析:5 车(或自己)
【详解】
[1]由图示交通标志牌知道,此处距北京的路程是60km ,由s v t
=知道,汽车的行驶时间 60km ==1.5h 40km/h
s t v = [2]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树木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18.静止的运动的【详解】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解析:静止的 运动的
【详解】
[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
[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19.A1mm2205min375s (或3375s )【详解】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 的放置方法正确;2A 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刻度一个小格为1
解析:A 1mm 2.20 5min37.5s .(或337.5s )
【详解】
[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
测物体,所以A 的放置方法正确;
[2]A 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刻度,一个小格为1mm ,即分度值为1mm ;
[3]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 ,所以物体长度为2.20cm ;
[4]由图乙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的一侧,示数为5min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而大表盘指针在37.5s ,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37.5s=337.5s 。
20.匀速路程0【详解】1由甲图知图象为s −t 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 解析:匀速 路程 0
【详解】
[1]由甲图知,图象为s−t 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
[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由几何知识看出,在t =20s 末,则B 车的位移:
s B =5m/s×20s=100m ,
因为A 车的位移为三角形的面积s A =100m ,由于两车同向行驶,则20s 末,两车相距0m 。
三、解答题
21.
(1) 1.44×108;(2)1.6×106
【详解】
(1)由题意知,8min 480s =,8310m/s v =⨯光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8182310m/s 480s 1.4410m 14410km .s v t ==⨯⨯⨯⨯==光
(2)由8144.10km s =⨯,900km/h v =光,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
861.h 4410km =9600km 10/h
1.s t v ⨯⨯==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
108千米; (2)如果一架民航飞机以900km/h 的速度不停的飞,它要经过1.6×106小时才能飞完这段路程。
22.
30s ;60m
【详解】
利用路程-时间图像进行求解:
由图可知:甲运动20秒后乙才开始运动,所以乙图线的起始点应从时间轴上20秒处画起,两图线倾斜度不同,表示物体运动速度不同;两条图线相交于P 点,从P 点作时间轴的垂线交于A ,可知甲物体运动了30秒,乙物体运动10秒后与甲相遇;从P 点作一条路程轴的垂线交于B ,可知甲、乙两物体通过了60米的路程,相遇时二人离他们的出发点60米。
23.
10m/s
【详解】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350m+350m ﹣20m =680m
声音传播的时间
680m 2s 340m/s
s t v =
==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1120m =10m/s 2s s v t =
= 答: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 。
24.
(1)288m ;(2)52km/h
(1)已知运油车的速度和通过隧道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到穿过速到的路程,隧道长等于该路程减去车长;
(2)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车在没短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把每段路程相加可得总路程,每段路程所用时间之和为总时间,最后利用速度可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1)车速
v =54km/h=15m/s 由s v t
=可知车通过隧道的路程
s =vt =15m/s×20s=300m
则隧道的长度
s 隧道=s -s 车长=300m-12m=288m
(2)已知运油车的速度
v 1=60km/h 由s v t
=可得,运油车15min 通过的路程 111160km/h 15h 15km 60
s v t ==⨯⨯= 运油车的速度
v 3=72km/h 由s v t
=可得,运油车20min 通过的路程 333172km/h 20h 24km 60
s v t ===⨯⨯ 运油车在这一路段通过的总路程
1315km 24km 39km s s s ='=++=
运油车在这一路段所用的总时间
123315min 10min 20min 45min h 4
t t t t '=++++==
= 则运油车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 39km 52km/h 3h 4
s v t ''=
==' 答:(1)穿山隧道的长度是288m ; (2)运油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52k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