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忆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可能性,通过摸球游戏你有哪些收成?(引导学生说出:口袋中哪种球放的多,摸到那种球的可能性就大,哪种球放的少,摸到那种球的可能性就小,假如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相等)
追问:通过摸球实验,我们还有哪些收成?(引导学生体会到:假如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相等,但实际摸得结果可能两种球的次数相等,可能不等,但总体来说是两种球的次数差不多)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小
1、过渡:今天我们连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
出示:在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

假如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结果如何样?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大?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小?
2、推测:假如摸10次,你觉得黄球和白球分别会摸到几次?哪种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
3、实验
(1)谈话:你的估量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那个实验做完。

上次摸球记录时我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那个地点有两种图(多媒体出示方块图和条形图),你会把每次摸球的结果使用这两种图记录下来吗?你喜爱用哪种图记录?说说每种记录方法分别是如何记录的?假如运用左边的这种记录方法,也确实是每摸到一次就涂一个方块来记录,你们说这位同学的摸球结果该如何样表示?(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涂色)假如运用右边的记录方法,也确实是每摸到一次就涂一格来记录,这位同学的摸球结果又该如何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显示涂色)
(2)组内明确记录方法,分配好任务,把实验做完,并由记录员在书上记录好摸球结果。

4、交流记录结果。

并展现两种方法中各其中一组的记录图:引导观看左边的图和右边的图有什么不同。

说明:条形图的优点专门多,对比图中左边的数字专门容易看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从条形的长短上专门容易看出哪种球摸到的次数多,它既直观又具体。

5、体验。

引导学生观看各组统计的结果,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估量的差不多吗?你们发觉了什么?
追问:绝大多数同学摸到黄球的次数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你们能说一说缘故吗?引导学生体验因为黄球放得比较多,任意摸一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反,红球放得比较少,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摸到黄球的次数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

6、质疑。

提问:有没有哪组实验的结果和推测的结果是相反的?假如有,追问:你的推测结果合理吗?假如推测不合理,提问:能够如何样修正你的推测?
假如学生的推测是合理的,而实验显现了相反的结果,提问:谁能帮也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形的缘故吗?
引导学生体会:有时实验结果与数学推测存在一定偏差,这是正常的现象。

第一在摸球的过程中,没有把球弄匀,摸了一个红球放在上面,下一次又摸到那个红球,如此就没有保证摸球的随机性;其次,尽管每一次摸到红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较多的次数摸到红球也是可能的。

再加上只摸10次,就难免会显现摸到红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或同样多的专门情形。

请这位同学不要怀疑自己的推测,课后再摸它10次、20次、100次,就会证明你的推测是对的。

三、分组游戏,深化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游戏要求:做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

同桌合作抛30次,用涂方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数。

两人轮番抛小正方体和作记录。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觉。

(2)说明记录方法。

(3)分组游戏。

(4)在班内汇报小组的活动过程、数据。

(5)学生观看实验数据,交流活动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到写数字1的面最多,因此抛到数字2、3的可能性相等。

(或者说写数字1的面最多,因此抛到数字1的次数可能性最多,写数字2、3的面一样多,因此抛到数字2、3的次数差不多)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同桌说说两次放铅笔的不同方法以及什么缘故如此做?
(3)在班内交流。

机动:抽奖游戏:采纳大转盘和口袋中摸球的方式进行,并结合每次抽奖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四、全课总结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可能性比较大或可能性比较小的情况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
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