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比惩罚更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比惩罚更有效
我们教师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
”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
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
它可以成为积极的情感中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教师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又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教师的仁慈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学生友善、宽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起着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老师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用爱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百般宠爱。
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自私,缺乏爱心,个性脆弱,受挫能力差。
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体验性,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过程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惩罚教育措施,爱心是不能丢弃的原则,毕竟爱心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流教育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创造一种宽容、轻松的教育氛围,使学生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