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案例D
生:醋、牛奶、酱油、油、饮料、果汁……
师:马老师代替水感谢各位小朋友,帮水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就选择其中一个好朋友食用油来和水进行比较。
板书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设计意图:以学生本单元学习水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师生谈话交流的形式引入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
二、用感官观察水和油
1、说说观察方法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这两位好朋友,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的观察大树和小草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看看这对好朋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生1:看
师:看什么?看颜色。
好的,还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2:听
师:对,听也是观察的方法之一,待会儿我们可以试一试,请坐,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3:摸
师:好的,摸一摸,捻一捻,感觉一下黏度,老师建议大家摸完后赶紧用纸巾把手擦干净。
还有吗?
生4:闻
师:好的,闻一闻气味,谁还要补充
生5:尝一尝
师:这液体不干净的,你敢尝吗?
生:不敢了。
师:这就对了,在科学观察中,我们多数不提倡用尝的方法,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重新复习感官观察法,并且明确“尝”的方法是不适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有序而不遗漏的完成观察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
2、用感官直接观察水和食用油
师:现在水很开心了,原来有那么多方法可以比较水和油,假如把这对好朋友放在你们的桌上,你们能快速把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都找出来吗?
生:能
师:那好,我们马上开始实验,在做实验前,我们先来观察这个图,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我们如何应用它呢?
生:维恩图,把水的不同点写在左边,食用油的不同点写在右边,相同点写在中间。
师:非常好,老师再提几个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要向科学家那样,安静有序地观察,找到最细微的区别,将自己和组内其他同学的发现简单正确地的记录在我们的记录单下来,作为你的研究成果
能做到吗?(能)
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很充裕,请各位小朋友仔细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
我们来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发现的特点又多有仔细,好吗?现在就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开始观察吧!。
小组观察比较。
3、交流
师: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一定有不少新发现了吧!哪个小
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板书在维恩图中)
三、观察、比较不同的液滴
1、导:马老师发现我们三一班的小朋友真不一般,像一个个小科学家,能认真地做实验,在交流中能安静地倾听,积极动脑,并迅速补充,这样我们才发现了如此多的水和食用油这对好朋友的秘密。
这一次观察得最仔细的小组是:,别丧气,还有机会。
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一杯水和一杯油的比较,如果从它们中各取一滴分别滴在餐巾纸上或者封面纸上,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知道吗?
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两滴液体究竟哪个是水滴哪个是油滴,(PPT)。
到底咱们猜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2、设计活动方案
师:要想找到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还需要先用这个(出示滴管)取出液滴。
师:这个叫什么?
生:滴管
师:你会用滴管吗?
生:会。
师: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下。
我们用无名指和中指夹住滴管的颈部,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胶头. 操作时,应先把滴管拿出液面,在挤压胶头,排除胶头里面的空气,然后再深入到液面下,松开大拇指和食指,取用液体时,滴管不能到转过来,滴液体时,应把胶头滴管垂直移到目的地上方,轻轻的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使液体滴出。
师:为了更准确地比出水滴和油滴的不同,我们滴液滴时还
要注意什么呢?
(1)生:要让水和油一起滴
师:一起滴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水滴在纸上,油滴在封面纸上?
生:不是,要一起滴在同一个物体上。
(同时滴在同一物体上)
师:你们考虑得很对,待会儿两位同学可以把水和油同时滴在封面纸上,观察记录后再把它们同时滴在餐巾纸上观察。
(2)师: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我觉得水和油不能滴的太多(液滴不能太多)
师:你说得对,那你认为滴多少比较合适呢?
生:两三滴吧。
师:好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纸张比较小,陈老师建议大家各滴一滴好吧,而且把两个液滴距离拉开。
(3)师:同学们,你们再看,像我这样同时滴行吗?
生:不行,太高了,水和油会溅起来的。
师:是的,我们滴的时候要一样高,但不能太高了,而且两滴液体也要隔一定的距离(滴的高度一样,液滴要保持距离)(4)再仔细想想,滴好后我们可以把它们拿起来观察吗?
生:不能。
师:那看不清楚怎么办?
生:可以蹲下来看。
生:对了,滴好后,不准移动封面纸片和餐巾纸,我们可以蹲下来,从正面、侧面仔细观察。
师:看来,小小的实验也还是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大家,滴油的滴管和滴水的滴管要分别使
用,不能混用,我们就一名同学掌管滴油的滴管,一名同学掌管滴水的滴管。
接下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比较液滴实验。
师: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下面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实验吧!
小组比较液滴
4、交流:
师:哪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在餐巾纸上,润湿纸的面积水比油大;水的渗开的速度比油快;
在封面纸上,水滴更圆更胖,而油滴要扁一些大一些。
四、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师导:借助一定的工具,我们又发现了水滴和油滴这么多的不同点。
虽然水已经知道了他和食用油有那么多的不同点,但是啊,它很想和食用油住在一起交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好不好?(把水倒到油里,)咦,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怎么了?
生:水跑到了下面,油浮起来了,
师:他们分开来了,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够好,这样,马老师请我们班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帮忙搅拌一下。
再来让它们更加亲密的接触,。
师:现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水还是在下面,油浮在了上面。
师:咦,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小朋友知道?
生:水比油重,
师:哦,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秘密,赶紧把它记下来,怎么写?
生:左边写重,右边写轻(板书)
五、研究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师:刚刚啊,油悄悄地和老师说了,既然和水不能再进一步的亲密接触了,它想搬家了,大家先一起观察一下,油现在什么形状呢?
生:圆柱形的,
师:刚好,它现在住的房子也是圆柱形的,那我们能把他它搬到这个球形的房子里来吗?(出示烧瓶)
生:能,
师:好,我们试试。
(演示)你现在观察到的油是什么形状?
生:球形的,
师出示锥形瓶,直接演示:将水倒到锥形瓶里
师:再搬一次家,你现在观察到的油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形的
师:好,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油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
师:这就是说油有没有固定形状?
生:没有。
师:啊,我们把水给遗忘了,水要生气,我们也赶紧来帮它搬个新家吧
师用同样方法演示水。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水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也就是什么形状。
师:这就是说水也……
生:没有固定形状。
师:好,大家把这点补充到你的维恩图中,应该填在哪个位置(中间)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中细节的关注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实验操作细节的讲解思考设计,让孩子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效的学到科学知识,同时这样的设计容易让课堂更活,学生会有意外发现和收获。
】
六:课堂小结
好,这节课,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很棒,都像一个小科学家,认真得探索着科学奥秘。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通过这节课我又长了哪些知识?(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最后,老师再留给大家一个问题,课后去思考其它液体有没有这些共同特点?
板书设计
4.2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食用油
完全透明、
不黏手、
无色无味、
流动快、
渗开快
液滴更圆更胖、
有点透明、
黏手、
有气味、
有淡黄色、
流动慢、
液滴更扁更大、
轻、
会流动、
都是液体、
透明、
都会形成
滴状、
都有重量、
教学评析
从设计到教《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的第一节课,我都尽力在追求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活动中利用维恩图去建构水和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科学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才接触科学一个多月,他们的科学素养还不高,动手能力还不强,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拔高要求,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一个一个活动地开展,扶着他们逐层深入研究。
首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紧接着追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吗?”这样一方面唤起学生旧知,另一方面为本课时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比较这两种液体时,可以利用眼、鼻、手等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油。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明确了,观察比较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其次,我运用了简短的语言,自然地引出了液滴的比较实验。
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了另两种材料:一是玻璃片,二是报纸。
我觉得这两种材料的差异比书上要求的将液滴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更明显。
另外,我考虑到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活动的严谨性很高,因此,实验前,我还刻意安排了滴管使用的指导,我想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会有些帮助,同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滴液滴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想只有指导到位了,学生的实验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教学的实验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在我细致地指导后,活动起来显得更有序了,速度也更快了,而实验的结果也更准确了。
第三个活动,我安排了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水和油倒在一起观察。
因为油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十分明显,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
但由于学生没有上过“沉浮”,所以水重油轻这一观点只能作为猜测的结果,于是我追问道:“还有其他方法也可
以比轻重吗?”学生自然想到了用秤称,经过演示实验,学生更加明白了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比水轻。
第四个活动,我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在观察后自己得出没有固定形状是水和油的共同点。
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维恩图,进一步归纳总结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这也是进一步建构液体之间相同点的过程。
本节课在水滴与油滴在蜡纸上的形状比较这个环节上,做液滴实验时,有一个小组不小心把实验器材弄倒了,我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我之后才想起,致使那组的学生没有第一时间做实验。
我应该之前就预设好这样的情况,多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比较水和食用油的轻重时,当学生说出可以用天平称的时候,我没有强调天平的用法,而是直接带过,没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个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时没有强调应把木棍轻轻插进试管里,以至于有部分学生把木棍插进之后还使劲摁一下,使实验出现了误差。
在说现象时没有引导好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致使有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现象说反了。
我应该把怎样观察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木棍沉得越下去液体越轻。
然后学生带着目的做实验,收到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二部分的教学应该语言引导更加生动。
教学中孩子们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轻重的环节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水和食用油是互不相溶的,涉及了液体之间的互溶的化学问题,虽然不是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但为科学知识的学习有了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是我这节课的意外收获,在下节课中应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水和油的应用实例,更加衔接自然且富有趣味,让课
堂气氛轻松活泼。
不足是应该改进实验操作中的分组方式,在大组内实现小组合作学习,8人一组的小组可组内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分为A、B组,合作学习。
这堂课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我自己感觉整个教学环节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反馈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我相信只要经过不断地磨炼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我坚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