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庄街道奥运服务保障工作阶段总结暨残奥会动员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里庄街道奥运服务保障工作阶段总结暨残奥会动员会社会面防控日均3000 人
本报记者甄真报道8 月26 日上午9 点,八里庄街道召开奥运服务保障工作阶段总结暨残奥会动员会。
街道工委书记刘北阳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工委副书记奚军主持,街道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社区书记、主任等共计300 余人参加大会。
会上,奥运环境建设组、奥运环境保障组、奥运安全保卫组、奥运卫生安全组、奥运文化宣传组的主管领导先后发言。
奥运期间,街道联合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充分发挥联动作用,确保八里庄地区的安全。
在广泛发动、引导群众参与、层层动员的基础上,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动作用,做好社会面防控、环境卫生监管、城市美化和秩序维护等各项工作。
据统计,八里庄地区直接参与奥运的各类组织、单位共计1000 余家,每天参与社会面防控的人员总数达到3000 人,自管党员直接参与率达60。
同时,街道工委将保障奥运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在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约174 万元,在奥运安保工作中,投资近200 万,增加了40 名巡防队员,并为巡防队增配对讲机、GPS 手机、专用巡逻车等。
同时加大对社区、派出所经费的投入,为派出所、社区包片干部配发了电动自行车。
按照“信息上传、图像清晰、功能齐全”的要求,投资100万元,对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强化了社会面的监控。
与此同时,在奥运前期的多次联合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对辖区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细致地摸排,对不合格的餐饮企业进行了严厉查处,从源头上保证了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
工作中,通过快速、公平、公正地解决商户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保障了奥运期间辖区的安全稳定。
会上,街道工委书记刘北阳在听取街道各主管领导的汇报后进行了总结发言。
刘北阳肯定了各社区、各单位在第一阶段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所有志愿者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面对下一步残奥会工作,提出了“五个不放松”即:保持警惕不放松,强化防控不放松,全面排查不放松,深入调解不放松,靠前指挥不放松。
刘北阳表示我们要发扬成绩、振奋精神,全力做好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
感谢甘肃志愿者为了感谢甘肃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卢国际、张雪林、吴玲三名同志支援八里庄地区开展奥运服务保障公共卫生工作,8 月22 日,八里庄街道工委、办事处对三名志愿者进行慰问,对他们为八里庄奥运保障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自7 月8 日以来,三名志愿者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扎实工作,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精湛的业务水平和执法监督能力。
发挥联动机制和包片责任制地毯式检查保障公共卫生本报记者甄真报道公共卫生管理是奥运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八里庄公共卫生保障组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带领下,坚持发挥联动机制和包片责任制,从基础抓起,依托社区,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地毯式检查,确保了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严格、秩序良好”的工作目标。
奥运前期,街道组织召开地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部署会,针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培训和部署,分别与地区200 家社会单位签订责任书,保证奥运期间的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同时还发放各种有关奥运食品安全的宣传资料6800 余份。
奥运期间,社区居委会与机关工作人员联合对辖区253 家食品加工和销售单位进行检查,对卫生条件极差的38 家单位勒令停业整顿。
区卫生局下派的工作人员和卫生专干组成的公共卫生保障组共监督检查374 家单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隐患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
奥运期间,街道办事处共检查经营单位676 家,组织联合执法出动检查人员437 人次,保证了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卫生。
在即将到来的残奥会中,八里庄街道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发现问题上报”责任制和科室“问题月分析、月报”制度,将地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化、标准化,为残奥会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残联入户调查无障碍改造本报记者苏婉晨报道随着残奥会脚步的渐渐临近,为了更好地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残联开始着手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并于近期组织辖区各社区入户,对残疾人士就无障碍改造的需求进行调查。
8 月19 日上午,华贸中心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和社区居干一同来到社区部分残疾人的家中进行走访,上门了解他们对无障碍改造的需求,帮他们填写健康档案,同时为每一个残疾家庭发放油壶、盐勺及环保购物袋,把街道残联的关怀及时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家中。
工作人员走访中细心听取了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并将他们的需求进行上报。
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关注民生、积极康复一直是社区残联工作的重点,在具体工作当中,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真正使残疾人拥有自己的温馨家园。
突犯心脏病城管急援助本报记者苏婉晨报道8 月23 日晚,八里庄城管分队在鸟巢附近的北四环南侧辅路巡逻时,遇到一名突发心脏病的游客,分队队员紧急救助,使老人及时获救。
据了解,为了加强奥运期间场馆周边的的城市管理监察力度,八里庄城管分队的20 名队员按照区城管大队的统一安排,在北辰东、西两路值守。
8 月23 日晚21 时30 分,队员商朝阳、赵崇正在鸟巢附近的北四环南侧辅路执行环境保障任务。
这时,一名游客焦急地跑过来向他们求援:“我家老人犯心脏病了,叫了救护车,可堵车过不来,快帮帮我们。
”听到这里,两名队员急忙用执法车将老人及他的五位亲属送到了鸟巢外围的停车场,让老人及时服了药,病情得以控制。
商朝阳、赵崇两名队员主动询问其家属是否需要其他帮助,家属们“不用了,谢谢。
说:”并拿出钱来表示感谢,被两名队员婉言谢绝了。
老人的亲属们又询问两名队员的姓名,两名队员说:“没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接着默默地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24 日上午,获救老人的亲属给区城管大队打去电话,报上两位队员的车号,并对他们热心助人不留姓名的行为表示感谢。
据了解,获救的老人姓吕,来自湖北,当天他们一家五口看完比赛后想在场馆周边欣赏一番,没想到老人突发心脏病,私家车停在了场馆外,而从中心区到停车场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情急之下他们向城管队员求救。
吕老和家人们表示他们感受到了北京城管的热情要和家人一起把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递下去。
东里学生清洁家园本报记者苏婉晨报道8 月18 日上午,八里庄东里社区组织辖区20 多名中小学生开展“绿色社区我的家”活动,清理辖区卫生,在奥运期间为社区居民送上清洁的生活环境。
据社区居干介绍,一年一度的暑假是青少年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放松身心的好机会,也是孩子们接触掌握课外知识,陶冶情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
为了让孩子们在观看体育赛事的同时,积极行动为社区做贡献,社区组织了此次活动。
18 日上午,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对社区的绿地进行清理,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把社区内的杂草修剪整齐,他们说:“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我们要让社区的环境更加优美,为奥运会奉献力量!”选出心中的志愿者之星本报记者苏婉晨报道为了充分展示新东八里庄志愿者的风采,更好地发挥地区志愿者的作用,八里庄街道在辖区内展开“奥运志愿者之星”评选活动,目前该活动进入投票阶段。
“奥运志愿者之星”是指在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奥运志愿者。
凡是居住或工作在八里庄街道辖区
内,并在志愿者协会或相关部门注册登记,具有合法的志愿者身份,积极参加以奥运为主题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事迹突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社区志愿者都在此次评选的范围之内。
目前,街道文明办已确定了候选人名单,本报从34 期开始已经陆续对候选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之后将采取投票方式选出八里庄地区的“奥运志愿者之星” 。
姓名:侯淑兰性别:女年龄:69 岁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所在社区:甘露园社区入选理由:侯淑兰曾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2007 年被评为感动社区的十大党员、2008 年被评为甘露园社区志愿者之星。
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始终在社区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志愿奥运服务奥运” ,为北京奥运会做着点滴贡献。
“既然住进了小区,就应该自觉爱护这里的环境” ,侯淑兰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监督员,遇见随地乱扔废弃物的人,她总要上前善意的提醒,然后自己将垃圾捡起扔到指定的地点。
清理街边小广告和垃圾已经成为侯淑兰每天必做的工作。
侯淑兰是居民的贴心人,大家信任她,谁家有困难,只要她知道就立即前往给予帮助,鼓励他们积极面对。
社区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侯淑兰积极参加。
家住10 号楼的盖师傅退休后一直大病小病不断,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子也因为生病做了好几次手术需要照顾,再加上姑爷突然去世,更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疾病的压力、心理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背上,让他们身心俱疲,举步维艰。
闻讯赶来的侯淑兰详细了解情况后鼓励盖老一家人积极面对困难,她主动“请缨” ,帮他们买菜、送孩子。
侯淑兰就这样为盖老家跑前跑后地照顾了2 年多,一直到盖老去世。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社区的治安巡逻,每天戴着红袖标上街巡逻,发现可疑现象及时向社区汇报。
69 岁的老人,没有年轻人强健的体魄去斗智斗勇,但她却用正义不屈的力量震慑着不法分子,她总说:“我还可以,现在也就能做这些了,为了奥运嘛,就要多干点才行” 。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言,侯淑兰高尚的品格像一米阳光,照耀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田。
那白发映衬下的小红帽,像开在侯淑兰身上的花,温暖、美丽。
姓名:魏孝珍性别:女年龄:64 岁所在社区:城市华庭社区入选理由:在我们的社区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骑着一辆小三轮车的老人,她就是魏孝珍老人,虽然她年龄大身体不好,但依然担负着社区合唱队的伴奏任务,为居民们服务,用手中的电子琴奏出一首首动人的奉献乐章。
城市华庭是个新成立不久的社区,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居委会筹备成立了一支合唱队。
社区入住的多是年轻人,加上现代生活的封闭,缺少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魏孝珍老人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担任合唱队的电子琴伴奏,在魏孝珍老人的帮助下,社区合唱队的力量一天天地壮大起来。
在2007 年办事处举办的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合唱队还获得了三等奖。
认识魏孝珍的人都知道,她患有严重的老年性骨质增生,但这从来没有耽误她在合唱队的工作。
今年春天,社区参加了街道组织的“迎奥运倒计时100 天”大型健身操表演,魏孝珍每天下午都陪着参加表演的居民们在活动室里练习并进行指导。
彩排的那天天气很差,刮着6 级大风,居干们到达彩排地点后,远远地就看到魏孝珍老人扶着那辆小三轮车站在学校门口等候。
居干们赶紧迎上去说,天气不好,您就别来了,再说这么远的路骑车多危险呀。
魏孝珍老人却说:“参加不了活动,帮大家看看东西还是可以的。
”这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居干。
城市华庭社区属于高档小区,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和居住环境相对优越,像这样生活条件的老人们完全可以在家中过悠闲的生活,可魏孝珍老人却始终把社区的大事小情放在心
中,谁有烦心事,她知道了就去主动找对方聊天,帮邻里排忧。
奥运期间,魏孝珍老人又把合唱队的成员们组织在一起,高唱奥运之歌,她说:“我们不仅要让奥运歌声在城市华庭社区响起,还要让这歌声带着我们的祝福传到每一处,祝福北京、祝福奥运。
”姓名:巴英杰性别:女年龄:58 岁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所在社区:红庙社区入选理由:巴英杰老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自2000 年退休回到社区以来,积极投入社区工作,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一人身兼两职,既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又是楼长,既要协助社区党委做党务工作,还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工作。
巴英杰忙碌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社区。
虽然没有经济回报,但她从来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活跃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
社区工作貌似繁琐小事,但件件都关系着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社区与居民之间需要完善良好的沟通,巴英杰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帮助社区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各项活动。
居民家出现了问题和困难,她都及时反映到社区,她还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义务劳动,铲除小广告、清理白色垃圾,巴英杰老人的无私奉献已经成为社区的一面旗帜,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尊重。
巴英杰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尽全力把社区的文体工作做好。
她发挥自身特长,组织居民举办歌舞联谊会,还组织老年人举办象棋比赛、军棋赛、扑克牌赛、乒乓球赛等文体活动。
比赛前,她跑东跑西地进行筹备,比赛中,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赛后她还要清理活动场所,做好收尾工作。
巴英杰还长年义务教居民朋友唱歌跳舞,因为大多数居民都不识乐谱,所以要先清唱教谱子,再教歌词,然后再用琴带着唱。
教跳舞的时候,她除了要用肢体动作展现,还要用语言表述得清晰明了,反复做动作进行示范,直到学员们学会为止。
自从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以来,巴英杰每天都要提前来到活动室和文化夜校,布置活动场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默默地为大家服务。
一年来,红庙社区的礼堂仿佛变成了社区居民聚会和欢乐的殿堂,巴英杰就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在奉献奥运、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她是先锋战士,彰显了党员本色和楼长风采,她的心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心紧紧相连,与奥运精神相通。
姓名:夏奡性别:女年龄:63 岁所在社区:朝阳无限社区入选理由:夏奡又名夏乙兮,63 岁,朝阳无限社区居民,在这位自称“小蜡烛”的快乐老人脸上的丝丝皱纹里,刻着岁月的坎坷与欢乐,她不仅关心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自创“百字图”,用自己的方式为奥运做贡献。
中国百年梦想圆梦之际,夏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奥运会做点贡献。
在朝阳无限社区领导的鼓舞激励下,她不顾暑天的炎热,挥毫泼墨,在写字间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为了创作百字图,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热情,三个月后,《奥运成功》百字图终于完成。
2007 年7 月18 日,在八里庄街道办事处领导的陪同下,夏老亲手将这幅《奥运成功》百字图捐赠给了奥组委。
奥组委领导韩子荣同志接过《奥运成功》百字图后,高兴地说:“谢谢大妈对奥运会的支持!这字写得太好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表达了亿万老百姓对奥运会的心意。
” 《奥运成功》百字图不仅展示了夏奡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人文风采,更显露着一个平凡北京老人的奥运梦想。
夏老家中有200 多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或豪放,或沉稳。
“百字图”是容大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象形文字)和小篆为一体的篆书。
每一个字都创编了一百个形象各异的书写形式。
1995 年她曾以一位中国妇女的名义,捐赠了一幅百字图——《慈母爱心》给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徽章等纪念品。
2007 年9 月22 日,她又把新作《百字龙》捐
给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
、、她创作的百字图曾在《中国新闻》《知识产权》《中华经贸》等报刊杂志上做过报道。
63 岁的夏老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只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她甘心情愿在社区发挥余热,在社区建设这个岗位上再立新功。
她经常和社区的书记、主任一起商讨工作,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义不容辞地当好社区工作的顾问。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真心英雄感动世界8 月24 日,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渐渐熄灭。
这次盛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中国悠久历史的华丽开幕式、各国首脑汇聚一堂的人类大家庭以及精巧构思的闭幕式。
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拼尽全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赛场外,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家园,直至奥运会闭幕式结束的最后一刻!奥运会是成功的,我们的志愿者是最棒的!9月 6 日,志愿者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他们将面对更为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与志愿者携手,为残奥会服务、为残疾人运动员加油!奉献精神在延续8 月23 日上午9 点,记者如约来到新光天地城市志愿者服务站,见到了河南志愿者袁黎闽。
面容清秀、和蔼可亲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采访就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去年,袁黎闽参加同乡会,经老乡介绍认识了河南志愿者李高峰。
二人相识后,袁黎闽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
袁黎闽说:“李高峰是个非常朴实、乐观向上的人,骨子里充满热情与激情,他总是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大家都非常佩服他。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袁黎闽既是服务站的站长,同时也是“语言翻译”工作的主力队员。
当记者称赞她的英语口语很好时,袁黎闽说:“我这些都是在学校学的,现在算是活学活用了。
我能为奥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非常荣幸。
” 据袁黎闽回忆,参加城市志愿者工作以来,感动每一天都在上演。
志愿者中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总能触动大家的心弦。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小小的服务站亭暴露在日光下,年轻的志愿者都有些支撑不住,而这些老人们却不肯到荫凉的地方休息,依然坚守在岗亭内,直至下班。
老一辈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坚强的意志时时刻刻感动着年轻人。
志愿者们眼中的袁黎闽,干练、积极向上、活泼开朗,是大家的榜样。
东方职业学校志愿者苑梦媛、杨莎莎说:“她像个温柔的大姐姐,常常照顾我们,工作中非常勤奋,我们都很喜欢她,与她一起为奥运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激情。
”袁黎闽表示,作为城市志愿者,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多姿多彩,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百年奥运,我遇到了,我付出了,我收获了。
小外孙是我的接班人8 月24 日中午12 点30 分,记者在朝阳无限社区门前的值勤点见到了红袖标志愿者单跃伶。
此时,烈日当头,单跃伶却值守在岗位上,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上衣,两条胳膊晒得黝黑。
社区里每天都能看到单跃伶的影子,20 多年的老街坊,无论谁家遇到事情,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解决邻里纠纷、疏通下水管道、接送孩子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单跃伶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8 月11 日是一个令单跃伶一家人开心的日子,56 岁的他喜得外孙,望着刚刚出生的小外孙和病床上的女儿,单跃伶不得不选择离开医院,因为责任在身,他一刻都没有忘记。
怀着万分不舍,单跃伶回到岗位上,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
下午交接岗后,单跃伶才匆匆赶往医院。
说起这件事,单跃伶摆了摆手说道:“这不算什么,舍小家,顾大家,能为奥运做贡献是我一生的荣幸,通过这次奥运会,我感到了强大的凝聚力,其实我们社区每位居民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一定会坚守到闭幕式的最后一刻。
等小外孙长大了,我要把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他,让他成为对社会、
对国家有用的人。
”百年奥运感动百岁老人“中国这次拿了51 块金牌,太了不起了!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北京举办奥运会,太幸运了!昨天的闭幕式很壮观,令我终身难忘。
”今年已经101 岁高龄的张如芬老人如是说。
话语间带着兴奋,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祝福和感动。
老人说:“百年不遇的奥运盛会,作为一名中国人都不会错过,我要是年轻几岁,一定带上红袖标与大家一起去巡逻,为奥运做贡献。
”在提到体育赛事时,老人精神振奋,立刻焕发出了活力,那神情让人无法联想到她是位百岁老人。
当记者问到老人喜欢哪项比赛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乒乓球。
”王励勤、马琳等等,老人一一喊出了这些运动员的名字。
老人的儿媳妇张云芝说:“老人每天都收看比赛,时刻关注奖牌榜,因为不识字,老人就靠运动员的着装辨别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并不时地为他们加油。
24 日的闭幕式,老人从头看到尾,边看边擦眼角的泪水。
”作为晚辈,可能无法理解老人当时的心情,她毕竟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岁月,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老人最有感触。
记者准备离开时,与老人合影留念,老人紧紧握着记者的手说:“奥运会成功举办,我打心里高兴!”说话时的神情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身兼数职的志愿者今年65 岁的高惠君老人身兼数职,她既是红庙社区的红袖标志愿者,又是“金玫瑰姐妹指路队”的成员。
面前的高惠君,头发有些花白,但眉宇间却充满了对奥运的热切企盼。
居民李凤华说:“高惠君可是百里挑一的好人,街坊们不管谁家有事,给她打电话,她都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怨言。
她自己已经咳嗽一个多月了,我们大家都让她在家休养几天,可是高惠君却一刻也不离岗。
”面对街坊们的关心,高惠君说:“体育健儿们为了国家的荣誉在赛场上拼尽全力,为了保证他们安心比赛、取得好成绩,我做这些是应该的。
”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高惠君老人最喜欢看乒乓球比赛,从庄则栋、容国团一直谈到马琳、王励勤,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神采、忘我的拼搏精神给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到今后的工作,高惠君表示:“奥运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残奥会、国庆节的安保工作同样重要,不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