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详解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提倡"美育代宗教”的人是()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蔡元培
选择答案:D
首先提出"寓教于乐”的人()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
选择答案:C
相当于优美的中国美学范畴是()
A:大
B:雄浑
C:阴柔之美
D:阳刚之美
第一次提出崇高概念的人是()
A:A 柏拉图
B:B 亚里士多德
C:C 朗吉弩斯
D:D 贺拉斯
选择答案:C
汉语里"美”字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选择答案:B
崇尚自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的先秦诸子是()A:A 孔子
B:B 孟子
C:C 庄子
D:D 韩非子
集中体现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资本论》
D:《经济学导言》
选择答案:B
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
A:A 美学
B:B 判断力批判
C:C 纯粹理性批判
D:D 拉奥孔
选择答案:B
强调"美善结合”的是()
A:A、儒家
B:B、道家
C:c、墨家
D:D、法家
美学之父是()
A:A 康德
B:B 鲍姆嘉通
C:C 黑格尔
D:D 维科
选择答案:B
提出喜剧成因是”预期失望"的是()A:霍布斯
B:鲁迅
C:蔡元培
D:康德
选择答案:D
柏格森的喜剧理论是()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机械化说
D:对立因素倒置说
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A:韵味
B:阴柔
C:雄浑
D:意境
选择答案:C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过失悲剧
C:性格悲剧
D:社会悲剧
选择答案:C
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作为一组审美范畴来详细研究的人是()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利奥塔
选择答案:A
"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这是奥地利哲学家()的定义。
A:贝多芬
B:艾耶尔
C:鲍桑葵
D:维特根斯坦
选择答案:D
提出"艺术掌握方式”这一概念的是()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选择答案:B
杜夫海纳是()的代表人物。
A:现象学
B:阐释学
C:后现代主义
D:殖民主义
选择答案:A
黑格尔是()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选择答案:B
阿恩海姆是()代表人物。
A:东方主义
B:女权主义
C:唯美主义
D:心理学
选择答案:D
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和谐、整一”再加"鲜明的颜色”的是()A:奥古斯丁
B:阿奎那
C:普洛丁
D:朗吉弩斯
选择答案:B
最早提出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这一范畴的人是()A:赫拉克利特
B:德谟克利特
C:柏拉图
D:色若芬
选择答案:C
提出"美是生活”的俄国理论家是()
A:托尔斯泰
B:别林斯基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杜博罗留波夫
选择答案:C
强调"美是关系”的人是()
A:狄德罗
B:卢梭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选择答案:A
强调"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希特
D:谢林
选择答案:B
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是()A:毕达哥拉斯
B:泰勒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D
主张"美是主观”的是()
A:高尔泰
B:李泽厚
C:朱光潜
D:宗白华
选择答案:A
主张"美是客观的”是()
A:高尔泰
B:蔡仪
C:李泽厚
D:叶朗
选择答案:B
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结合”的是()A:李泽厚
B:蔡仪
C:蒋孔阳
D:郭沫若
选择答案:A
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当代美学家是()A:朱光潜
B:高尔泰
C:吕荧
D:朱立元
选择答案:A
1、谈谈审美想象的类型与特点是什么?
答: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以**为例,当时的许多行为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极端的丑恶,而在当时的人们的心中则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表现。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
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中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审美的范围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就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是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
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悲剧?
答: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3、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论述,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答:“什么是美”主要有“客观论”和“主观论”两种观点。
主观论的代表斯宾诺莎说:“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质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
”主观论经过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美论的主流。
“客观论”则认为人们在客观事物的结构中发现的那些美的特征并不存在于欣赏美的主题之中,因而认为审美判断不受主体的偏见、个人爱好和主观任意性的影响。
4、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美善结合。
强调人格之美。
中和、中庸的评价尺度与情感方式。
重视艺术的社会功用。
5、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
强调物我两忘的超越心态,追求精神的自由境界。
具有相对性的美学观。
6、美学学科诞生的现代启示意义是什么?
答: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启示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意义。
美学学科的**,人类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健全的启示意义。
7、审美活动的前提是什么?
答:审美需要的存在;审美心态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具备;审美客体的条件;审美环境的促进。
简答题
1、什么是优美?
答: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矛盾冲突的直接的和谐愉悦。
它是一种单纯的情感。
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更侧重于形式,更侧重于感性。
2、什么是崇高?
答:主体与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后达成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它是一种
混合的感情。
是主体无限性的象征。
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更侧重于内容,更侧重于理性。
3、喜剧的特点是什么?
答:喜剧是内容和形式之间一种“透明”的错位。
它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错位。
是一种后果不太严重的错位。
是主动设置,大家都能看透的错位。
4、历史上主要的悲剧理论有哪些?
答:命运悲剧说;过失悲剧说;性格悲剧说;冲突悲剧说;日常生活悲剧说;社会悲剧说;历史悲剧说;价值悲剧说。
5、历史上主要的喜剧理论有哪些?
答:无害的丑;突然荣耀说;预期失望说;生命机械化说;形式大于内容说。
6、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个体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的矛盾统一;生理性与心理性活动的矛盾统一;形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矛盾统一;非自觉性与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7、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个体创造性。
1、《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2.0分)
A.王国维
2、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2.0分)
D.蔡元培
3、《艺术的起源》作者是谁?(2.0分)
D.格罗塞
4、《论美感、美和艺术》的作者是?(2.0分)
A.李泽厚
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的是?(2.0分)
C.杜甫
6、名著《艺术哲学》是由法国哪位作家写成的?(2.0分)
A.泰纳
7、《没有地址的信》作者是?(2.0分)
B.普列汉诺夫
8、《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2.0分)
C.车尔尼雪夫斯基
9、《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2.0分)
A.宗白华
10、“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是谁说的?(2.0分)
A.车尔尼雪夫斯基
11、《伊利亚特》是谁的史诗?(2.0分)
B.荷马
12、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2.0分)
A.罗丹
13、名画《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2.0分)
A.开封
14、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2.0分)
B.梵高
15、“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谁说的?(2.0分) A.恩格斯
16、《4分33秒》是谁的作品?(2.0分)
C.约翰·凯奇
1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哪首词中的语句?(2.0分)
C.《醉花阴》
18、“冷月葬花魂”是对谁一生的写照?(2.0分)
C.薛宝钗
19、悲剧《俄狄浦斯王》是谁的作品?(2.0分)
A.索福克勒斯
20、“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完全是人”是谁说的?(2.0分)
A.托尔斯泰
21、王国维在哪本书中提到做学问要经历三种经历?(2.0分)
B.《饮水集》
22、“现代社会是一种散文的世界,而不是一种诗意的世界”是谁说的?(2.0分)
C.马克思
23、《诗论》是谁的著作(2.0分)
B.朱光潜
24、美学学科的名称是由谁首次提出的?(2.0分)
A.柏拉图B.鲍姆嘉通C.杜夫海纳D.苏格拉底
25、朱光潜主张美是什么?(2.0分)
B.主观的
26、是谁提出的“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2.0分)
正确答案:D、阿米尔
30、“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2.0分)
B.泰纳
31、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2.0分)
正确答案:A、郑板桥
32、“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来源于哪部作品?(2.0分)
B.宗白华《美学散步》
3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指的是哪种美?(2.0分)
C.民俗风情之美
34、在绘画中,“数年不点睛”的作者是谁?(2.0分)
D.顾恺之
3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哪不作品?(2.0分)
C.《滕王阁序》
36、以杜甫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2.0分)
B.沉郁
37、在西方,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2.0分)
D.希勒
38、人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的美育?(2.0分)
B.5
39、哪个不是审美的人生?(2.0分)
D.自由的人生
40、下列哪个不是人生境界?(2.0分)
C.自由境界
判断题(20分)
1、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2.0分)
是
2、“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是魏源说的。
(2.0分)
否
3、“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可以说是概括汤显祖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
(2.0分)
是
4、美学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2.0分)
是
5、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0分)
是
6、中国戏曲是虚拟的特点,虚拟就等于写意。
(2.0分)
否
7、“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
,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和自然完全合一。
”(2.0分) 是
8、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2.0分)
是
9、“桂林山水甲天下”体现出自然物审美价值的高低。
(2.0分)
是
10、茶与婚姻相结合的饮食文化指的是日常生活的美。
(2.0分)
是
填空题: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学科。
2.最早使用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知、情、意都应该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而感性认识这门新的学科就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
1753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
1750年,他则正是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美学》第一版。
3.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联系最为紧密。
4.欣赏美与创造美成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六艺:礼、乐、书、数、射和御。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部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7.1844年在经济哲学手法中提出的三个观点是: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
8.美学研究的对象:鲍姆嘉通,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黑格尔,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审美心理学,有移情说、心里距离说等。
9.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10.丑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的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
名词解释
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移情说过分强调也审美的情感因素,完全不顾及到对象的因素,因此这种说法有缺陷。
2.美学思想:是指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3.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美的本质和起源的命题,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4.感觉:美感的起点是感受。
审美感受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有新鲜感。
感受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功能。
它不涉及到事物间的关系和概念,而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影响。
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
5.想象:就是把大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装后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想象主要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
它主要是受情感的影响。
6.模仿说: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的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
艺术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
7.伊斯特惕克: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由此可见鲍姆嘉通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而言,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8.心理距离说:西方美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主张在审美时,人与对象应该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9.马克思主义美学:建立在马克思哲学基础上的一种美学理论;主要内容有: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美的规律的理论、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艺术本质理论等。
10.游戏说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他们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11.意境: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12.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13.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
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14.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的需要,这两方面的结合即“内在的尺度”。
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答:( 1 )把美学问题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
( 2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问题紧密结合。
( 3 )辩证、唯物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 )巨大的历史感。
2.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1)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2)美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人文学科,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美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3)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乃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西方美术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答:(1)从精神上探索(主观)。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A.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
B.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
他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B.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先显示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C.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2)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
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达芬奇,比例和谐。
荷迦兹,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博克,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忽视人的具体的历史发展。
狄德罗,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直觉地,就是美。
他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
(3)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车尼尔雪夫斯基,完美生活。
4.中国美术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
答:①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
②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
美学即艺术哲学。
③美学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
这种观点试图从美感经验出发综合前面两种观点。
④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5.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
答:人的本质:人是社会的,有意识的,自然的存在物,是“世界的美”。
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由精神及其化身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二者关系:美的本质始终离不开人的本质。
因此,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有赖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把握,对美的逻辑性建构应奠基在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逻辑界定上。
作为审美关系的主体的人,包括自然性与物质性、社会性与精神性以及历史性等几方面的基本属性。
换言之,人的本质属性的系统化预设,就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这样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
6.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答:(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在生产物上必然
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3)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劳动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生活需要,是有益有用的;而且能在它的静的存在状态,他的感性的形式特征和状貌中看到人类的创造劳动,看到作为自由创造的人自身的力量、智慧与才能。
美就是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的生动表现。
7.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首先美与善的关系: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美一善为前提。
区别:(1)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是善,是以社会功力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力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力是潜伏在形象中。
(2)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解释对象的功利性质。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美与真的关系: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区别:(1)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并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2)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3)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
总之,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
8.丑的本质是什么?答: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9.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2)、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10.美感反映形式有什么特征?
答:(1)、美感中的感性和理性;(2)、美感中的情感体验;(3)、美感中的想象作用;(4)、美感中的社会功利。
11.在传神中怎样体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答;(1)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统一,也就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如果说意境是寓情于景,传神则是寓情于人。
而要做到传神,就要求在实践中熟悉人、理解人。
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了人物的性格才有依据去辨别人物外部表现中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非本质的,进行提炼取舍,没有对人物的理解,仅凭感觉、印象,则只能反映现象,而不可能去掌握体现人物本质的外部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只能做到形似。
从认识论上看,形似所体现的还是感性认识的水平。
(2)传神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在传神的人物形象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是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出人物的社会本质。
既是典型,又是“这一个”。
这里所说的典型,并不是指某种抽象的类型,而是指在作品中要表现人物的本质特征。
(3)传神与技巧。
艺术家认识了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对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这还不等于创造了传神的人物形象,要达到传神还需要艺术家拥有高超的技巧。
12.崇高的本质及特征是什么?
(1)、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2)、崇高的特征: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如巍巍泰山、滔滔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
如火山、雷电等。
3)在心理反映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力量,
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崇高和优美是美的基本形态。
两者的关系是并列的,而不是对立的。
13.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1)、首先,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优美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