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读后感(通用3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通用30篇)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
《伟大的悲剧》使我不禁读了再读,不是因为其中华丽的语句,而是因为我因着它而产生感动、惋惜、羡慕、敬佩的感情,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友谊,勇敢、从容所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感动,为他们那种甘于为对手见证的诚信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动;我惋惜,为他们能够抵达南极点,却不能成功返回,只得长眠于此感到惋惜;我羡慕,为他们彼此能拥有对方给予的心灵上的抚慰感到羡慕;我敬佩,为他们敢于勇敢,从容地面对死亡感到敬佩。

虽然我知道他们是怏怏不乐地去做的;虽然我知道那是情理之中的;虽然我知道那是最后的道别;虽然我知道那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但我仍要赞美这伟大的悲剧,赞美他们将自我牺牲,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表露地天衣无缝,赞美他们流露出的勇敢、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甘于献身的英雄气概,赞美他们不为个人的得失和利益,只为心中的理想,只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的品质!
我想他们会是含笑离开的,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们做到了“更好”。

真的,快乐不在结果,而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他们仍是胜利者。

说了这么多,还未提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是斯科特、鲍尔斯、埃文斯、奥茨和威尔逊。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可敬的人的名字吧,因为是他们用生命谱写了这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2
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南极点展开角逐。

阿蒙森捷足先登,为历史翻开了璀璨的篇章,而失败者斯科特在返回时遇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长眠于茫茫雪原……
这个故事令我肃然起敬。

难道失败者不值得被歌颂与敬仰?不!他们那诚实的绅士风度与坚毅执着的精神,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佩。

他们令我感动,禁卫军奥次茨为了不拖累伙伴,在狂风怒号的暴风雪中坚毅地走向外面,走向死亡。

剩下疲惫至极的三个人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

我感觉到的,是更多的悲壮。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和斯科特探索未知的壮举相比,我们所谓的恐惧简直微不足道。

与他们满腔热血、不畏死亡的探索精神相比,我们难道不应该朝气蓬勃的生活学习吗?
斯科特一行人并不是失败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永不言弃的信念甚至胜出了阿蒙森。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3
悲剧?这一词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斯科特的死亡是一种悲剧么?不解其意想着,看着我猛然大悟,文中的最后一段那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呀!是啊!有价值的毁灭难道不能称之为悲剧吗?
斯科特的肉体虽然倒下了,但他毕竟战斗过了,命运或许无法改变,但你可以与之搏斗
斯科特回程的路上,每次找到食物储藏点,煤油都变得稀少,食物也变的珍贵,在这冰天雪地中,挫折一次次与他们打交道,痛苦一次次这折磨他们,不平的命运也嘲笑似的考验着他们,渐渐地,死亡的危机到来了……
两个人死去了,对于他们这群在死神掌心中寻生的人来说,生亦不如死;亦不如一死了之,逃脱了这痛苦的境地;亦不如给他人求生的几率增大。

剩下三人在生死线上挣扎着,每一次就在三人被命运百般摧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精神能将三人拉回生死线,将命运中注定的生死改变,而那种精神叫座不屈!
是的,纵使命运无法改变,总是苍天不可逆,但是不屈的精神会给与其最强的打击!
无衣物水八天后,三人皆亡命南极。

只见那只笔翻转着掉在地上它的主人斯科特逝去了,但斯科特却诠释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书写了不屈的信念,也书写了一个感人的悲剧、凄婉的乐章……
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了,文前的那一段话中“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
是啊!虽然斯科特他们并非第一个到达者,但是他们真的失败了吗?不!他们的精神永存,灵魂永存,感化着万千后人……
反之,挪威人先达到了南极点,成为史上第一人但他们真的成功了吗?连回程的路都不敢面对,无法担保,这难道就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应当与日月一战,与天地一战,与命运一战,当有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而不是那种懦弱到还没遇到困难就留下遗书的人!
所以说这不朽般的史诗,这传奇般的神话应当由斯科特他们来铸造吧……《伟大的悲剧》读后感4
只要是读到过《伟大的悲剧》的人,无不为五位英雄的离世而感到叹息。

五位探险家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艰难的行进,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换了任何其他人都是不会接受这一事实的。

但他们接受了,还答应他们的请求,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输给了他人还,帮他们。

最令人同情的是五位的遇难。

在死之前受尽了苦,而且还是客死他乡,在7个月之后尸首才被发现带回家乡。

最可贵之处就是他们的那种精神,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都坚持了如此之久,真是可歌可泣。

如果要比喻他们,他们就是正在燃烧的烈火,但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给吹灭了。

我要学习他们,赞扬他们的可贵精神。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5
这一篇课文是记录斯科特一行人去南极点探险,在路上遇到种种困难,受到的种种痛苦。

他们知道在他们到来之前,挪威人已来过了。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都不是。

但他们依然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这是多么伟大啊!
食物与燃料都不够他们用,在回家的路上,危险增大了10倍,这使他们感到十分可怕。

在回家的路上,同伴们一个个死去,最后还剩下3个人,他们决定不再迈步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蓬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段说明了,虽然在厄运中搏斗毁灭了自己,但也是伟大的悲剧,是高尚的。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6
首先,再次承认我的才疏学浅,自称读书破万卷的我,屡屡和孩子读的书没交集。

不是这次作业,我都不会看到如此精彩的__。

少时,看到的是华丽的辞藻;年近不惑,却看到人性的弱点与光芒。

习惯速食的我们,已经不能静心读书。

强迫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细细阅读。

思想始终不能聚焦。

不再强迫自己聚焦后,索性忘记,再慢慢回忆,自己记起些什么,文海拾贝,闪烁的就是耀眼的。

第一,带信给国王。

英国绅士的荣誉与尊严。

直接让我想起一年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追着提醒启珑准备明天的大队委竞选词。

礼貌的致谢后,才知道她是唯一的竞争者。

更加感恩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

光明正大的竞争不难,但良好的竞争环境,友善的竞争伙伴,坦荡的竞争心态不易。

我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友谊,希望在物质日渐丰盛的现在,未来,人性的尔虞我诈能被人之初,性本善所约束,而善善相待,温文恭俭。

第二,关于第一到达的是破纪录,第二个什么都不是。

我想起的是启珑喜欢的类似嬉皮士歌曲。

天下第二也挺好。

虽然冠军,破纪录等等光环耀眼,但耀眼背后的伤痕只有自己明白。

如果没有陶渊明悠然下南山的情怀,做个凡夫俗子也挺好的。

人的思想总是带着自己成长的烙印。

窃希望珑不要做最好的最优秀的,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做“中等生”了。

我又开始适应和思考。

“如愿以偿”这是不是我最最真实的期望,是不是我真的如愿。

中等生,仅仅分数的中等,是不是真真的中等。

珑固然有不足和缺点,但在妈妈眼里,他一直是我最优秀的`儿子。

这句话中的玄机他在未上学前已经识破。

从作文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一篇不合格的读后感。

我想郝老师也不是想真的看我们的文学水平。

仅以此为作为老师了解我们的一隅,也感谢老师“逼”我静下来思考。

最后,深表歉意的是__虽然是打印稿,但我认真程度不亚于手写。

珑的书写已经是我家最高水平了,我写了,您看起来真浪费时间和精力。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7
《伟大的悲剧》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__,其实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这篇__,只是当时没有什么感觉。

这篇__主要讲述了,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消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读到这篇__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人类在和大自然的对抗中,人类一直处于劣势。

但是仍然有人不顾危险勇敢的去探险。

南极一直以来是人类的禁区,直到挪威人阿蒙森第一次穿越,他们获得成功,然而他的后来者斯科特却失败了。

他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南极。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那些征服珠峰的人。

他们同样想要征服第一高峰,有很多人成功了。

同样很多人失败了,失败的人由于海拔过高很难救援,他们的尸体也一直在珠峰上。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怎么面对失败。

对于我们来说斯科特的死就是一个悲剧。

他如果不去南极也许他可以和普通人一样,顺利的度过一生,但是他却选择另外的路。

他们为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做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他们的死是一个悲剧,但是他们都是伟大的。

现在人们总是会将目标关注在成功的人身上,而失败者却很少有人注意。

但是我认为我们应当要正视失败。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悲剧,才让后人走得更远。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更应该学会居安思危。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8
挪威探险队先英国探险队一步到达极点,英国人很失望,再返回途中与恶劣的气候坚强搏斗,弹尽粮绝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到来。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写下了《伟大的悲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英国探险队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极点,猛地发现那里已经插上的挪威的国旗,为此,他们情绪低落。

接下来这句话是作者写的,也是引发人思考的——“对于人类来说,第一名将拥有一切,而第二名却什么也不是。

”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绝大多数人都理所当然的崇拜第一,向往第一,第一就是胜利,他总是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和第二永远比不了了无限光辉荣耀。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人看到的仅仅只是表面——结果和名次,从来不会注重过程,即使略微落后者付出了几倍于第一名的汗水,一切努力灰飞烟灭,第二永远是第二。

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

不能因为名次而掩盖了努力着的人的光辉。

竞争其实本质是好的,它能激起人的斗志,坚定人的信念,从而促进人们的成长和进步,名次本身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过程,是努力。

但是因为人们错误的想法和观念使得竞争成了伤人,摧残人的罪恶凶器。

一个极好的例子就在眼前,英国探险队队员之所以没有走出茫茫的白色原野是因为个个情绪低落,如果第二也能
获得人们的赞扬,他们一定是可以突出重围的,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信念与支撑着他们的精神支柱。

反之,他们没有脸面回到祖国,不敢面对父老乡亲和国家,结果恶性循环。

第一名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好吧,事实上我希望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这样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第一。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9
1912年的3月,南极的一个帐篷里,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勇敢地走向死亡。

而他们的对手阿蒙森,则意气风发的回航。

对于这次探险的失败,茨威格是这样评价他们的:“所用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但悲剧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了……
斯科特队伍里,有大量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爱斯基摩狗;阿蒙森的队伍里则全是爱斯基摩狗。

狗能和人吃同样的食物,而马不可以。

由于两支探险队的食物都是靠外界供给的,所以都出现了粮食危机。

阿蒙森在到达南极点后,果断的杀掉了22只狗作为粮食,驾着仅剩18只狗的雪橇返回。

而斯科特的雪地狗们因为饥饿袭击了他的马群,再加上南极的极地气候冻死、饿死了不少马,所以最后只剩斯科特五人自己拉着雪橇前进。

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抵挡南极的奇寒,而爱斯基摩狗在零下50度的天气里也能行走自如,一天走28公里轻而易举。

因此阿蒙森一行人一路优哉游哉的驾着狗拉雪橇养精蓄神,每逢休息日还照常休息。

斯科特的矮种马总是出现状况,有时还要用人来拉雪橇,自然行进的路程要比阿蒙森慢了许多。

综上所述,我发现在什么样的地方要用适应那种环境的动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在戈壁滩上最好的工具是“沙漠之舟”——骆驼。

它们千百年来已经适应了那种干旱的气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事;而在森林,我们可以骑一些驯良的大象,它们是最可靠的坐骑和保镖;在大海上,聪明的海豚可以帮我们渡过难
关。

所有的动物都有特殊的本领,但施展这些本领需要相应的地方。

西伯利亚矮种马最适应的地方是西伯利亚平原地带,把它强带进南极,难免会失败。

让所有的生物都有利用的价值吧!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0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阅读了《伟大的悲剧》这一__。

文中,斯科特代表英国率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最后的挑战,但是挪威人阿蒙森早已来到了这里。

斯科特一行十分沮丧,十分失望。

在返回的途中,天气越来越恶劣,人类的勇气被大自然的威力无情的销蚀了,斯科特一行抵挡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长眠在茫茫的雪地上。

在这个故事里,有无数感人的故事。

例如奥茨不幸生病了,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在是大家的帮手,而是大家负担,为了团队可以继续走下去,他希望尽快结束自己,以减轻同伴的负担。

尽管这样可以走的快一些,但他的同伴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他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伙伴。

在一个暴风雪的日子里,所有的人敬畏地看着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探险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同伴的互相关爱之情吗?
一个看似平静的一天。

一家影院突发大火,熊熊的烈火吞噬着数千人的生命。

所有的人不顾一切,争先恐后地向出口跑去,很窄的门迅速被堵死了,里面的人们无法出去,营救的人员无法进来。

怎么办?上帝似乎正在开生命的玩笑,让后面的人群如潮水般的向前涌来。

无情的烈火喷出它杀人的浓烟,向魔鬼一样伸出自己的“夺命之爪”。

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肉体哪能抵挡得住这熊熊的火焰。

不到半小时,这里就成了死亡的墓地。

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他让有的人失去了集体主义的伟大精神,失去了对同伴的互相关爱。

但是,依然有人没有抛弃这伟大的精神,在为之努力奋斗。

烈日炙烤着大地,水井干枯了。

但小女孩依旧照料着生病的母亲,母亲渴急了,小女孩被迫带上家里的水壶,出门找水给母亲喝。

在山里,小女孩发现了山泉,她本想自己先喝一口,但是想起重病在身的母亲,她认为水应该给母亲喝,于是小女孩打了山泉朝家里走去。

路上,她碰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她将水给小狗喝,小狗立刻活蹦乱跳起来,她会心地笑了。

她回到家,把水递给母亲,但母亲让她先喝,把水又交给了她。

瞬间,地上冒出了大量的泉水,托着七颗星星,升上天空。

水不用发愁了,小女孩用自己的强烈集体主义精神拯救了所有的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也表达了古时人们对一个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一个互相关心爱护的和谐社会的向往。

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同伴的互相关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心中的黑暗;是一条小溪,滋润着心灵的荒漠。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1
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

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

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

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

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

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

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

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

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

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

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

他们无怨
无悔地爬进睡袋。

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

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

”这就像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

悲剧,是伟大的……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2
看了《伟大的悲剧》这篇__后,我感悟到了许多,同时也理解了之前认为这“矛盾”的题目。

“伟大”是他们那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坚持不懈不抱怨的精神。

一路上有很多风险,他们却没有半途而废。

当奥茨面临着死神的时候准备不拖累大家自己断命,让同伴们先走,可是同伴却没有答应,但是奥茨还是自己固执的走了。

剩下的三个人知道没了希望,但是依旧靠着迷迷糊糊的撑着也没有放弃。

慢慢的,死神要把他们带走的时候,没有抱怨,只是各自爬回睡袋里等待。

“悲剧”说的是虽然他们精神可贵,但是天气恶劣,始终躲不过一劫,三人的死也让英国人民感到了巨大的痛苦。

从这篇__让我重新认识了胜利与失败。

其实是这几位队员都胜利了,在这些可贵的精神中胜利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付出的足够,并且一心一意,无论结果怎么样你就是赢家。

而如果在半途而废,在结果和精神上就都输了。

生活正如此,那些靠关系进入好高中的人看上去他是有了好的一步,但是始终是失败者。

还记得小学运动会的时候跑一千五百米,每个班有四位同学参加,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跑到一千米的时候忽然摔倒了,其他班的队员也只是看了一眼就继续跑了,我们班剩下的三个人飞快的跑了过去把他扶了出场,他说他没有事情还想上来,我们都不同意,于是三个人又跑了起来。

那一次我们没有的名次,但是校长把我们班评为了文明班级和团结班级。

现在看来肯定是坚持与团结感动了校长吧。

生活中的我不是很喜欢干活,做什么有些时候喜欢半途而废,有时妈妈就让我去扔个垃圾我都不愿意。

小时候学画画学了三年不学了,围棋也渐渐的失去了兴趣。

读了这篇__后,我想变成一个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的人!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3
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