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山东高考作文立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发是人生的一种状态,而一路之上行囊必不可少,关键的要看行囊里所装的东西。
参考立意
快乐出发——重在如何才能快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重在应该准备什么;
人性之美——自强、自立、自信、宽容、奉献等;
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现这么一个规律:由关注高大上的整体性的社会性的内容转变为关注生活细节和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由审题立意设置一定的障碍转变为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种变化体现了高考作文设置得更加合理,更加趋向于公平性。这种变化或许是今后作文教学的导向性暗示,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也的确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这还是一个比喻性的材料作文,把窗子比作画框,雅、俗、闹、静等便是不同的画面。窗外的世界并没有不同,可是人们看到的风景却迥异。之所以不同,取决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一个人的心态、价值观、思想高度决定了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里的风景,既可以指自然风景,还可以指社会人生。立意角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心态决定物态,眼界决定视界;可以从哲学角度,谈心外无物,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社会现实,谈如何看待社会阴暗面;联系历史人物,谈如何面对打击迫害;可以联系自我,谈如何看待人生道路的坎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14山东卷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思路点拨】此材料意在启发考生产生相关联想,写出个人独特的感受。通过作文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洞察学生的学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从审题立意来看,难度大,很多考生感觉无从下笔。从材料来看,对象是窗子,可以由此确定话题为“窗外的世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写出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然而,如果考生忽略窗子,把眼光放在后面,不但会增加写作难度,而且会错误的以“相由心生”“角度”等定位作文,难免偏离材料寓意。
从很难分辨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纠缠不清就是这两种植物的客观现实,它们自有它们的生长特点,“我就是我”,无须分辨,顺应自然即可。
从孩子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是可贵的,这种求知求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是可贵的父亲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从赞同方面——听从别人的意见少走很多弯路,做事要抓主要矛盾;从反对方面——功利性太强反而不好。
立意
1.活出自我
2.顺应自然
3.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
4.要多听从别人的意见
5.去功利性的人生会更美
2016山东卷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审题:
明确材料的比喻性特征是审题的一把金钥匙。“新的旅程”即我们的漫漫人生路。尤其是对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参加完高考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而且更侧重于不再依赖家长老师的“独行”。自己的人生路终要自己来走的,所以,上路之前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准备了什么都需要一个“行囊”。要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行囊里要装些什么才好呢?“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自理意识、自立精神……“有的暂时用不上”——对婚姻家庭的向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平淡之心、对幸福的看法……“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宽容、守信、奉献……
心态、胸怀、眼界、见识。什么样的心态、胸怀、眼界、见识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当然这也是人们看到不同风景的原因之一,这属于最佳立意。
乐享人生,战胜挫折。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你也将收获幸福,享受人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困苦和意料之中的失败。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不同,人生也大不相同。
境由心生。你心中有什么,便能够看到什么。人生境界也是由心所决定。窗外的风景。作文材料前面的关键是窗子,后面的关键则是雅、俗、闹、静。写窗外的风景正是看中了窗子的作用,算是比较好的立意。
2015山东卷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作文是以内容取胜的,感染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似乎走向了一个重技巧、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怪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写得好的文章往往是学生独抒性灵的周记,花大力气练习的高考作文则完全成了一种定式性的东西,学生写完后也没有什么感觉,他们关注是只是能得多少分。
我手写我感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任何重形式而轻内容或者只按照固定的模式写就的针对高考的作文将是无生命的文字的堆积。做为语文教师,我喜欢这种接地气、切口小、让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的高考作文。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审题:材料由三段组成,第一段说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这一客观现象;第二段说一个小孩就是想把这纠缠不清的两样东西分辨清楚,结果把缠在一起的藤和须都扯断了;第三段说小孩的爸爸以成人的口吻告诉小孩,只要结出果实,不须费神费劲地分辨它们。每一段都是一个角度,从每一个角度都能分析出一个恰当的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