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水利的优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水利的优化方法
一、区域水利规划的基本任务
区域水利规划是对本区域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以指导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区域水利规划应紧紧围绕国家及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开展,服从与流域规划、上一级水利规划和其他综合规划,考虑对水利各方面的要求,研究水利现状、特点,探索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提出本区域水利治理开发方向、任务、主要措施和分期实施步骤,安排水利建设全面、长远计划,并指导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
二、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1.区域水利整体规划体系不完善
在区域水利规划上整体规划体系不够健全,从长远来看,受到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的水利规划方法不够科学,水利规划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区域水利的长远发展;第二,各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战略的不一致给区域水利规划带来很多难题;第三,规划结构不完整,各类专项规划衔接不协调,而且存在重复投入等问题;第四,基础资料不全,问题研究不透、调查不充分,有的工程建成后问题凸显,造成损失。
如笔者所在县1978年大旱后建设的抗旱机井、抗旱泵站均没有投入运行,后全部损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工建设的淮河~淠河航道及船闸工程建成后受水资源及市场影响,启用不久就停止运行。
而本县另一项水利工程——安丰塘,为楚相孙叔敖率民众所建,由于规划科学、合理,历经2600年,如今水域面积达5万亩,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等综合效益,灌溉农田63万亩。
2.区域水利防洪除涝规划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防洪防涝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地极端异常天气时常出现,洪水冲破堤防,城市暴雨成灾,导致财产和人员伤亡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充分暴露出区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标准低的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3.区域水利建设规模规划不当
在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对基础资料收集不全,对实际情况了解不透,缺少科学严谨的态度,往往导致区域水利建设规模偏小,如经常见到河渠上的阻水桥涵、城区道路及小区排水不及被淹等。
有些地区在编制水利规划时,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长率预判不准,基数定的太低,造成水资源的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4.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属水资源贫乏国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配又存在着不均匀和不合理的现象,水资源浪费及局部短缺较为常见,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区域水利规划方法过于落后,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这就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无法在这种不合理配置下得到有效的满足。
三、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
1.优化整体规划体系
在进行区域水利规划前,水利规划人员一定要做好调查、分析和研究。
针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有重点地进行规划,要结合各行业发展状况、周边地理特征、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分出主次,根据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改变传统水域水利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从而达到和实现体系健全、结构完整的区域水利规划体系结构。
要改变传统的区域水利规划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水利发展与农村水利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规划理念和方法指导水利整体规划体系的制定和优化,这就要求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系统论、运筹论、控制论等科学方法。
最终达到水利规划体系的科学合理。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是做好水利规划的科学指南。
2.适当提高防洪除涝安全标准
区域水利规划,防洪规划是重点,在选定防洪标准时,要根据其不同保护对象选定最高级别的防洪标准,对于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要有预判性,适当提高其防洪标准。
一般步骤如下:1)合理考察,制定规划策略。
对区域经济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洪除涝措施;2)划分等级,确定防洪标准。
根据
区域实际地理特征对易发洪涝区,确定治涝防洪标准;3)综合指挥,建立控制系统。
为加强区域防洪应急能力,进一步做好防洪减灾工作,建立洪水预警预报,以及抗洪救灾等防汛信息的综合指挥控制系统,使防洪除涝工作更加科学合理;4)正确处理区域水资源治理和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避免水利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避免水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效防治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造成的洪涝灾害。
3.合理制定区域水利建设规模
在进行区域水利规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规模,对各行业的用水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规划时才能确保水利建设规模更加科学合理,确保水资源供需的均衡性。
所以在区域水利建设规划之前,需要通过对区域水资源需求行业和居民用水量的综合统计,同时还要对群众利益和财政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要合理对调查方法进行选择,确保与规划的具体要求能够相符,调查资料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材料,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和可靠,在规划工作中,还要做好未来水资源需求的预测工作,从而在具体规划过程中留有一定的裕度。
4.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
区域水资源的分配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对谁资源的影响及需求,从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目标。
我国已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区域水资源规划时,需要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防洪除涝、供水及灌溉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区域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量的要求,从而实现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束语
建设和发展水利现代化,不仅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符合,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阶段目标。
要从区域的实际出发,确定区域的现代化水利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工作任务。
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硬件的现代化.也包括软件、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所以需要从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合实际的做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高晓晓.王宇.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4)
[2]張德平.在区域水利规划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地编制水利现代化规划方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34(32)
[3]刘福东.关于完善水利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J].水利天地,20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