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素养检测(含解析)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素养检测(含解析)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时事热点·诺贝尔奖】(2023广东揭东期中)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
奖项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以表彰他在“人类演化以及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贡献。
你认为他与下列哪位科学家所研究的内容比较相近()
A.袁隆平
B.达尔文
C.巴斯德
D.屠呦呦
2.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巴斯德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A.玻璃管的形状
B.空气是否充足
C.肉汤的多少
D.肉汤是否接触细菌
3.(2022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4.(2022北京密云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
B.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地探索
C.米勒的实验证实了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有机物能演变成原始生命
D.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改编)凉山州昭觉县发掘到了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恐龙化石属于遗体化石
B.恐龙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所有的生物死后都能形成化石
6.(2022湖南衡阳中考)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显示其两翼末端有爪。
这有助于我们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7.(2022贵州铜仁中考改编)下列关于生物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进化学说的观点是: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
B.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工具
C.不同种类的肉鸡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体型小到体型大、由水生到陆生
8.【新独家原创】我国科学家发掘了大量关键化石证据,从而推测人类可能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
以下相关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些重要古鱼类化石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
B.人类的很多结构在鱼身上均能找到,这也是“从鱼到人”的证据之一
C.古生物学研究不仅需要充分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想象
D.这种说法完全颠覆了“从猿到人”的说法
9.【学科素养·科学思维】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
△△ △
A.△→□→△
B.△→□→△
C.△→△→□
D.△→△→□
10.【识图分析题·概念图】(2022山东烟台中考)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取自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而面相又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
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如图是科学家根据DNA 分析,显示的四种动物的进化历程。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与小熊猫曾经有着共同的祖先
B.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比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近
C.大熊猫是它们之间进化的最高等的物种
D.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1 500万年
11.(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现存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生物进化的顺序
B.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一般越复杂、越高等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2.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繁殖——结果
B.生存斗争——前提
C.遗传变异——基础
D.适者生存——动力
13.【新独家原创】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风浪大)上的鹈鹕不会飞,而大陆上的鹈鹕会飞。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鹈鹕能够定向变异
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鹈鹕不会飞属于不利变异
C.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鹈鹕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鹈鹕不会飞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下列各现象中属于人工选择的是()
A.纯种长毛垂耳兔的形成
B.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药,小李的皮癣越来越严重
C.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个体占比上升
D.头发里的虱子经药物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15.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直立行走
B.直立行走使前肢获得解放,能够使用工具
C.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不利于促进脑的发育
D.语言的产生能够促进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17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3个假设。
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发产生。
假设C:即使通气状况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然产生苍蝇。
请根据上述假设,回答有关问题。
(1)从雷迪提出的3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入死蛇,不久后发现死蛇上生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在以后的重复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产生了相同的苍蝇。
实验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是(填“重复实验”或“将容器盖起来”)。
(3)雷迪把各种肉分别放在几个广口瓶中,一部分封盖瓶口,另一部分没有封盖瓶口,结果是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填“有”或“没有”)蛆和苍蝇,没有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填“有”或“没有”)蛆和苍蝇。
实验验证了假设(填“A”或“B”)。
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瓶口密封会导致瓶内缺少氧气,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4)雷迪改用(填“纱布”或“塑料薄膜”)包盖广口瓶后,既能保证良好,又能阻止苍蝇飞进广口瓶。
人们终于明白腐肉为蛆发育成苍蝇提供了(填“养料”或“蝇卵”)。
17.(2023山西大同中考)(10分)中国古动物馆是一座介绍史前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展览了丰富的各类群动物的化石,清晰地勾勒出脊椎动物的发展过程。
根据图中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回答问题。
(1)图中化石反映了动物类群由海洋向陆地进化,并不断征服陆地的过程。
这些生物通过、,不断进化。
(2)上述形成化石的动物中,真正开始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是从化石动物(填字母)开始的,原因是此类动物的不受水的限制。
(3)孔子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现代鸟类特征最接近的古鸟类。
大部分现代鸟类能够飞行,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
18.(2022北京昌平期末改编)(10分)科学家做过如表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
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
深色桦尺蛾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目154只164只472只496只
再回收率58% 25% 6% 42%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这说明生物界存在的现象。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再回收率较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存活下来,而在非污染区,浅色桦尺蛾的再回收率较高。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来解释,生物原来就存在不同的类型,经过长期,最终达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3)由于真菌感染,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填字母)。
A B C D
19.(2023山东烟台期中)(17分)如图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类人猿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与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
(2)从行走方式来看,类人猿的行走方式主要为臂行,而人类为。
行走方式的变化是由于的大量消失。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古人类的行走方式最大的生存价值在于。
(3)从骨骼来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填“长”或“短”),而人类的较粗长,具有粗壮的股骨。
(4)从头骨来看,人的头骨脑容量。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5)人类的祖先在群体生活中还产生了,使得人类个体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同大自然的斗争能力。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因此,斯万特·帕博与达尔文所研究的内容比较相近,B项符合题意。
2.D在该实验中,细菌不能进入有弯玻璃管的瓶子,能进入有直玻璃管的瓶子,二者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肉汤是否接触细菌。
3.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除此之外还有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4.C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可能由无机物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并没有证明有机物能演变成原始生命。
5.D化石是古生物死后,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生物死后
都能形成化石。
6.C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显示其两翼末端有爪,其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7.A人类的祖先是古猿,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B项错误;不同种类的肉鸡是经人工选择形成的,C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项错误。
8.D题述说法没有颠覆“从猿到人”的说法,D项符合题意。
9.A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说明其代表的生物较简单、低等,中间层出现“□”,“□”代表的生物较高等,最上层出现“△”,“△”代表的生物最高等,因此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10.C从题图看出,浣熊、小熊猫、大熊猫、熊于进化树中地位是并列的,无法看出谁更高等。
11.A通过比较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断定生物进化的顺序,A项错误。
12.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为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的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
13.D鹈鹕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因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风浪大,鹈鹕不会飞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鹈鹕不会飞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
14.A纯种长毛垂耳兔的形成,是按照人类的喜好进行选择的,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
15.C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利于促进脑的发育,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腐肉为什么会生蛆
(2)重复实验
(3)没有有B
(4)纱布通风养料
解析(1)从雷迪提出的3个假设来看,他提出的问题是:腐肉为什么会生蛆
(2)由题干可知,雷迪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了重复实验,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这是其可取之处。
(3)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的腐肉没有与苍蝇接触,没有出现蛆和苍蝇;没有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的腐肉与苍蝇进行了接触,结果出现了蛆和苍蝇,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苍蝇,说明了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发产生,验证了假设B。
(4)用纱布包盖广口瓶既能保证通风良好,又能阻止苍蝇进入广口瓶。
腐肉为蛆发育成苍蝇提供了养料。
17.答案(1)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2)C生殖发育
(3)相适应
解析(1)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图中的C淡水恐龙属于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有利于适应相对干燥的陆地环境。
(3)多数鸟类能够飞行,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18.答案(1)变异
(2)变异自然选择
(3)D
解析(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再回收率较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存活下来,而在非污染区,浅色桦尺蛾的再回收率较高。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来解释,生物原来就存在不同的变异类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最终达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
(3)由于真菌感染,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和白色,其中灰色、白色蛾与树干颜色一致,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褐色蛾与树干颜色不同,不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机会少,产生的后代就少。
多年以后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蛾,而褐色蛾较少,故选D。
19.答案(1)祖先
(2)直立行走森林前肢被解放出来,能用树枝、石块等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变得灵巧
(3)长下肢
(4)大
(5)语言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与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2)从行走方式来看,类人猿的行走方式主要为臂行,而人类为直立行走。
行走方式的变化是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古人类的行走方式最大的生存价值在于前肢被解放出来,能用树枝、石块等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变得灵巧。
(3)从图中骨骼来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长,而人类的上肢短、下肢长。
(4)从头骨来看,人的头骨脑容量大。
(5)人类的祖先在群体生活中还产生了语言,使得人类个体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同大自然的斗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