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把握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现代农业的进展状况,学会利用区位因素分析家乡农业的规划。

1.要结合必修1内容,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气候类型及特点;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和分布;结合南美洲南部降水分布与气温曲线图,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进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了解阿根廷为进展畜牧业实行的措施,以及对我国内蒙古牧区的借鉴意义。

2.结合西欧乳畜业的进展,了解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在生产对象、产品、气候、草场、分布地区、机械化程度、市场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西欧进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3.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或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的进展案例,分析每一种农业的优点,把握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学习建议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的比较。

本节课主要是对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学习。

对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学习,首先,要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念、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以潘帕斯草原为例,结合教材图3.15及必修1的气候类型相关学问,分析潘帕斯草原气候类型及特点;让同学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再结合教材“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了解阿根廷为了进展大牧场放牧业所实行的措施,引导同学探讨对于我国牧区进展畜牧业的借鉴意义。

对于乳畜业的学习,要重点把握乳畜业产品种类和分布特点,这是理解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关键以及乳畜业距市场的距离近的缘由;然后,结合教材“活动”和图3.19、图3.20引导同学从气候、地形、市场等方面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有利条件。

并留意引导同学从生产对象、产品、气候、草场、分布地区、机械化程度、市场等方面对比区分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不同。

对于“问题争辩‘家乡的农业园区’”可以实行不同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现代农业的原理,让同学了解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的进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问体系梳理
一、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①、澳大利亚、②、南非等。

2.区位条件
(1)大面积③、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生长。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④。

(3)距海港近,⑤便利。

(4)科技发达。

3.特点:生产规模⑥,专业化程度⑦。

二、乳畜业
1.生产对象:⑧。

2.产品:牛奶及其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3.主要分布:北美洲⑨四周地区、⑩、中欧,以及、新西兰等地。

4.区位因素:和。

【答案】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干旱④低⑤交通⑥大⑦高⑧奶牛⑨五大湖⑩西欧
澳大利亚
市场饲料
基础学习沟通
1.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生产对象有何不同?
【提示】大牧场放牧业生产对象主要是肉牛,乳畜业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

2.为什么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四周?
【提示】随着城市的进展,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颖牛奶,在大城市的四周,可缩短运输距离、削减运输时间,确保产品保鲜、保质,同时也能削减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思维探究创新
探究一大牧场放牧业
[互动探究] 读教材“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回答下列问题。

(1)潘帕斯草原进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阿根廷的新颖牛肉市场扩展到欧洲的因素有哪些?
(3)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内蒙古牧区的状况。

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我国内蒙古牧区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可借鉴阿根廷进展畜牧业的哪些阅历?
【答案】(1)气候温存,草类茂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2)海上冷冻船的创造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进展。

(3)我国牧区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牧区生态环境恶化。

在很多方面应当学习借鉴阿根廷进展牧业的阅历,如建立人工草场,种植优质牧草;加强草场管理,进行合理放牧;种植饲料作物;培育良种牲畜,进行牲畜病害争辩;改善牧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牧区的供水状况;政府实施政策倾斜,促进牧区生产方式改革;加强牧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扩大牧区产品的销售渠道;等等。

【点拨】大牧场放牧业重视进展过程中的改进进展的措施,对其他地区牧业进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归纳总结]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进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促进措施
探究二乳畜业
[互动探究] 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材料,结合教材图3.20、图3.21,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下图,填写影响西欧乳畜业进展的因素。

【答案】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②地形平坦③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众多
(2)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答案】西欧气候温凉、潮湿,人们渐渐形成了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同时,随着经济进展,西欧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3)试列表比较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差异。

地域类型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
草场
分布
产品
机械化程度
市场
【答案】
地域类型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气候温存潮湿半干旱、干旱气候
草场以人工草场为主以自然草场为主
分布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
产品以牛奶及奶制品为主以肉、皮、毛为主
机械化程度高较高
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外地市场为主
(4)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而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自然蓄水池”,其缘由是什么?
【答案】西欧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产品需求量大,牧草是进展乳畜业的重要饲料;我国西部牧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

【点拨】乳畜业进展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市场、饲料。

市场受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的影响,饲料与区域独特的气候条件(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少)紧密相关。

[归纳总结] 西欧进展乳畜业的区位优势
(1)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3)降水的季节安排均匀,河湖众多,水源充分。

(4)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

(5)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6)西欧乳畜业机械化水平高,有特地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7)有合理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科技投入较多。

基础智能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波士顿—纽约—华盛顿都市带是国际有名的大都市带,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果、花卉等时鲜农业
D.乳畜业
【解析】该地区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众多,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乳畜业。

【答案】 D
2.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科技
B.宽敞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
C.宽敞的市场和保鲜技术
D.宽敞的市场和充分的饲料供应
【解析】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答案】 D
【答案】①距海港近,交通便捷②科技发达③饲料全新视角拓展
3.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及其成因。

(2)试分析丙地的气候成因及农业地域类型。

(3)比较分析乙、丁两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带的判读及成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意在考查同学猎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力量。

第(1)题,从图中可以推断出甲地位于潘帕斯草原上,
位于大陆东岸,地势平坦,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形成温带草原带;乙地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居
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带;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冬季温存多雨、夏
季酷热干燥,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丙地分布在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
气压把握,酷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暖和潮湿,形成地中海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
海式农业。

第(3)题,乙地位于大陆内部,为内流区,河流具有季节性特征,水量较小,夏季冰雪溶化时,水
量稍丰。

【答案】(1)甲地为温带草原带、乙地为荒漠带、丙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成因:甲地位于大陆东
岸,地势平坦,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形成温带草原带;乙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地形封闭,气候
干旱,形成荒漠带;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冬季温存多雨,夏季酷热干燥,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气候成因:丙地分布在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把握,酷热干燥;冬季受西风
带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暖和潮湿。

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式农业。

(3)乙地位于内流区,河流具有季节性特征;水量较小,夏季水量稍丰。

丁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
区,河流全年无断流,夏季降水多,水量丰富。

总结评价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