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后限时自测卷:+ATP与细胞呼吸+(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自测(九)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解析】此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

ATP的合成需要能量,因此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能量来自化学能。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释放能量,都能形成ATP。

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核苷构成的。

【答案】 D
2.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形成ATP,不消耗氧气。

【答案】 B
3.(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测试)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人的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依然能合成ATP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ATP的合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解析】一般来说,如果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情况下,ATP的产生速率应该是与ADP的产生速率相等。

【答案】 D
4.(2014·湖北十校联考)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有()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线粒体利用的底物是丙酮酸,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线粒体内膜翻转的小膜泡不能产生CO2。

【答案】 C
5.(2013·山东潍坊期中联考)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答案】 D
6.(2013·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一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解析】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A错误。

【答案】 A
7.
(2011·山东高考)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右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气泡内的气体是CO2,A正确;加水可以防止酵母菌与空气的接触,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若将水换成冷水,会降低酵母菌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反应速率降低,气泡释放速率下降,C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错误。

【答案】 D
8.(2013·安徽蚌埠一模)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供糖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脂肪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导致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细胞供糖不足时,脂肪需要先转化为糖类才可经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供能,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 错误;无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生成乳酸或酒精,C错误。

【答案】 D
9.(2013·北京海淀一模)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在不同细胞中相同,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B正确。

【答案】 B
10.(2013·河南卫辉一中)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

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解析】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 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1分)(2014·海淀模拟)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工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当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时,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当细胞耗尽氧之后,线粒体的颜色消失,这说明线粒体内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在原核细胞中,这一氧化还原反应与________________相关。

(2)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是________。

①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②内膜上分布着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类
(3)线粒体内合成ATP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

研究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脉孢菌培养在含有3H标记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使________(结构)带上放射性3H标记。

然后收集细胞,转入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养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________。

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________,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并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放射性________,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

【解析】(1)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的原理是健那绿被氧化时呈蓝绿色,
因此,当细胞内有氧气时,线粒体才被染成蓝绿色。

(2)线粒体内膜成分中的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的原因是内膜上分布很多酶。

(3)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

(4)3H标记的胆碱是合成磷脂的前体物质,因此用3H标记的胆碱能够使线粒体膜带上放射性标记。

线粒体被3H标记的细胞被转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由于线粒体的分裂,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逐渐增加,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线粒体的放射性逐渐降低。

【答案】(1)有氧气细胞质和细胞膜(2)②
(3)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或嵴)(4)线粒体膜不含放射性物质分布和含量(逐渐)增加(逐渐)降低
12.(14分)(2014·湖南怀化一模)下列甲乙两图分别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植物吸水量和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下图曲线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吸水过程,Ⅰ阶段吸收水分的动力可能来自于种子内具有________的物质,最终分化为两条曲线,其中表示死亡种子的是________。

(2)甲图Ⅱ阶段,活种子和死亡种子都不会有明显的水分吸收,有人认为两者在此时的生理状态相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

(3)图甲中表示胚根突破种皮的点是________(填“a”或“b”)。

其依据______。

(4)图乙中,表示CO2释放量变化的是________,另一条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

(5)c点以前,曲线③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c点以后曲线④高于
③,其原因是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________;d点以后,两者重合表明此时种子呼吸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1)亲水②(2)不正确
(3)b此后活种子吸水大量增加,可能与根的出现有关
(4)③ O 2的吸收量
(5)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 脂肪 有氧呼吸
13.(15分
)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 、B 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 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 。

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B 、C 温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解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温度变化,其他
变量是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对于无关变量要控制其等量且适宜。

(2)将C6H12O6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氧气的干扰。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呼吸作用的有无,因变量还是温度变化,因此C组除步骤二以外与B组完全相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热量最多,而没有呼吸作用的C组几乎不产生热量。

【答案】(1)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自
(3)③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