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教研活动记录(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每周一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诗歌教学,提升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活动时间
2022年3月7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四、活动主题
《登鹳雀楼》诗歌教学研讨
五、活动内容
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教师分享《登鹳雀楼》诗歌教学经验。

3. 教师分组讨论,针对《登鹳雀楼》诗歌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

4.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专家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过程
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主持人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师分享《登鹳雀楼》诗歌教学经验
在教师分享环节,多位教师就《登鹳雀楼》诗歌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

他们从诗歌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教师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登鹳雀楼》诗歌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们从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4.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三位教师分别就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进行了分享。

他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1)注重诗歌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5. 专家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对教师们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在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活动总结
本次每周一诗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教师们的分享、讨论和专家的点评,大家对《登鹳雀楼》诗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借鉴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质量。

八、活动反思
1. 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发言踊跃,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专家的点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本次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应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为提高我校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每周一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共同研讨一首诗歌,提高教师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将诗歌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二、活动时间
2021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
三、活动主题
《登高》
四、活动内容
1. 诗歌背景介绍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登高远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鉴赏
(1)诗句解析
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景象,风急天高,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鸟儿飞回。

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登高时的凄凉氛围。

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描绘了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给人以壮阔之感。

第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疾病缠身的痛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四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感叹自己艰难的人生,繁霜染白了头发,孤独地站在台上,无法借酒消愁。

(2)诗歌情感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人通过登高远眺,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 教学设计
(1)导入
以“登高”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登高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赏析
①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②结合诗歌背景,分析诗人情感。

③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教学活动
①小组讨论:如何将《登高》这首诗歌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②教师点评,总结教学经验。

4.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登高》这首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诗歌的背景、情感、意境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诗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活动效果
1. 教师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师们对诗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六、活动反思
1.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应继续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关注诗歌教学的新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本次每周一诗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3篇
活动时间:2023年3月20日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活动主题:《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讨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我校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每周一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共同研讨、交流心得,探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内容
1. 领导致辞
活动开始,由学校校长发表致辞,强调了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期望。

2. 教学案例分享
(1)教师A分享《登鹳雀楼》教学案例
教师A从诗歌背景、作者生平、诗句解读、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登鹳雀楼》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诗歌内涵。

(2)教师B分享《静夜思》教学案例
教师B以《静夜思》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床前明月光”的意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从而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3. 教学策略探讨
(1)教师们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诗歌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2)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意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3)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专家点评
邀请了我校资深语文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对教师们的教学案例和策略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5. 总结发言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活动成果
1. 教师们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为学校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活动反思
1.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校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3. 专家点评环节,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仍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之,本次“每周一诗”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校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培养具有良好古诗词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