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描写,展现一个时代——谈《包身工》描写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一个描写,展现一个时代
——谈《包身工》描写艺术
《包身工》一文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它高超的描写技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抓住《包身工》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描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这两方面来谈《包身工》高超的描写艺术。
一、描写与叙述结合,生动展现包身工住、吃、劳的苦难生活
描写与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描写旨在具体显示人物或景物的状貌,以形象感染读者;叙述则是向读者介绍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篇文章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若无描写,则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包身工》却能够把描写和叙述交融在一起,以时间为顺序,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向读者描写了一幕幕鲜活的场景,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三个场景描写。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还夹杂着“打呵欠,叹气”的声音。
这就是带工们诱骗乡下女孩子所说的“洋式的公司房子”,它被“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像“鸽子笼一般”。
就在这样的房子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她们当然不可能享什么福,也不可能见到外面的什么花花世界,甚至连充足的睡眠都得不到,就在晓星刚刚消失的时候,在带工的打骂中手忙脚乱地起床了。
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值豆蔻年华,天真活泼,但她们却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活力,甚至连“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
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开始吃早饭,她们吃的当然不是“鱼肉荤腥”。
带工老板们都是一些丧尽天良的寄生虫,渴望的是最大的利润,所以他们规定的定食“是两粥一饭”。
粥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吃早饭的时候,“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
根本没有添粥的机会,那些因为“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包身工,甚至连一碗粥也吃不上!
第三个场景是:“五点钟”,上工的汽笛一响,包身工们就走出了红砖罐头一样的工房,走进她们生活中的另一个场所──纱厂。
在工厂里,她们面临着致命的威胁,在长达十二小时的工作中,她们要忍受机器噪音、尘埃和湿气等“三大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很容易疲劳,但是她们不敢打瞌睡,因为一出现失误,就会遭到殴打、罚工钱或者停生意等“三大惩罚”。
带工老板更倾向于殴打、饿饭、吊起和关黑房间等方式,因为这可以保证他们的利润不受损失,至于包身工的身体损害,则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因此,被打对包身工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打死不干事”。
二、描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完整地表现了包身工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包身工》的材料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序,叙述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的生活;一部分则说明、议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结果。
在说明、议论中,作品融入描写手法,与描写互相补充,层层推进,完整地表现了包身工们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
首先,作品一开始描绘了包身工们清早起床的场景之后,接着是说明包身工的来源,十分巧妙、自然地交代了关于包身工的来历,指出包身工是被“带工”凭着“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从农村骗来的,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以铁一般的事实戳穿了带工们的无耻谎言。
其次,作品又描绘了一幅吃粥的场景,接着说明包身工数量突然增加的真相,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没有自由、安全、工价低廉,揭示了一个事实: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其间,又通过“芦柴棒”生病被打的描写,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凶残、狠毒,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是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
再次,作品描写了包身工们在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威胁中上工的情景,接着是对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膨大和包身工们激剧增加的数字进行分析和说明,揭示了包身工“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的现实,提出了“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的论断。
时间推移,到放工时候,写到“芦柴棒”被抄身,有“抄身婆”的责怪语言——“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也有带工老板的歹毒语言——“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然后写到一个?“什么名字记不起了”的包身工遭遇毒打的情景,有精彩的动作描写——“老板和两个打杂的站在门口,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
打,掷,和爆发一般的听不清的嚷骂”;也有冷酷无情的语言描写——“猪猡,一天三餐将你喂昏了!”?“揍死你,给大家做个榜样!”;还有超强表现力的侧面描写——“鲜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愣住了,大家在发抖”……这些充分揭示了包身工过着非人的生活,揭示了带工老板的冷酷残忍无情。
作品最后部分,作者在谈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时,指明“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表现了对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审判,并提出了“黎明的到来,还是终于无法可以抗拒的”这一论断,从而展现了光明的未来。
除此以外,《包身工》的描写还与抒情相互结合,抒发了作者对包身工莫大的同情,对带工老板、抄身婆、拿摩温和东洋婆等人的莫大愤慨,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大力抨击,对此,我不作详谈;《包身工》描写手法体现出的多样性,不管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还是细节描写,也都颇具特色,我也不作详谈;我仅抓住《包身工》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描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两方面谈谈《包身工》高超的描写艺术,借此表达对夏衍先生的尊敬。
《包身工》通过高超的描写手法,生动地体现了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劳动工人的悲惨命运,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