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徳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徳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徳,哪来和谐?儒家“厚徳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席置疑。
“厚徳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徳”即“大德”“高徳”,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徳载物”,即以深厚的徳泽育人利物。
厚德載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徳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載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カ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カ因素,特别別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徳載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徳,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徳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増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厚徳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
爱人类、爱万物。
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徳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厚徳載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
“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徳修养,对构建和诺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陈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城中的宽容、宽厚。
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9日)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徳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A.“厚德裁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決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
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甯子朝北,宙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
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遭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
北京的舅舅对朱丽根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
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
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
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
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理句源源不断飄进窗ロ:“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的安静。
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椅接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
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早已离婚,怎会再政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高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责谴责便立刘潮水
般向地涌来。
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
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喧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喊喊喳喳。
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腕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
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噪子.
“再见!”露露詁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噪子。
“再ー一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一一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
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
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要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
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
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ー个忘却已久的老词。
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
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
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朱丽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
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湊。
5.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6.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母内请候,奏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
”沛公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烟,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讲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亳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鲰生:意思是浅无知的小人。
鲰,浅、卑微。
B.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
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
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分)
(2)所以遺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摩时过夏ロ,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11.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写別后之景。
B.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C.诗歌运用典故,把杨少府与贾谊相比,背定了友人的オ华。
D.词中内容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1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惜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力量足以达到目标却没有达到,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
”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彳亍.(chù)骨髓.(suǐ)戮.力(lù)百侣.(lǚ)金蝉脱売.(ké)B.创.伤(chuāng)颓圮.(pǐ)百舸.(gě)门扉.(fēi)面目可憎.(zèng)C.拊.心(fǔ)装载.(zài)斑斓.(lán)悄.寂(qiǎo)相形见绌.(chù)D.长篙.(hāo)寥廓.(kuò)阙.秦(quē)瞋目(chēng)挥斥方遒(qiú)1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2分)
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
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
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
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历,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
....,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
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
....全盘否定。
D.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
....,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般的虫豸。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現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8.下列交际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体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缩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
C.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D.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__①___。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②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③。
20.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并请设计画外音。
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
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示例: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射致谢。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40分)
一个经历过世态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答案】1. B 2. B 3. A(每小题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 应该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
2. 不属于“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的范畴。
3. B项说法过于绝对。
C项“后人无法企及的”说法无中生有。
D项“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CE(5分,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二个给5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
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
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
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5.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
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
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
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③能自我反省。
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
④爱面子。
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
⑤容易冲动,不冷静。
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
(4分,答出一个记1分,意思对即可)
6.观点一:同意。
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
“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
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
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
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
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
“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
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
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
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
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6分,每写出一点理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答案】7. D 8. C 9. C (每小题2分)
10. (1)项伯于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3分,“之”“私”状语后置为记分点)
(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2分,“所以”“出入”“非常”为记分点)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所选文段出自课内,难度不大,考生可依据自己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如对课文不熟悉,联系“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可知“秋毫不敢有所近”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再考虑到“籍吏民”“封府库”结构相同,说的是却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D项。
8. 试题分析:C项,“官吏、百姓的户籍”不正确。
“籍”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籍吏民”的意思就是登记官吏和百姓,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
本题既考查古今异义词,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也涉及古代文化常识,考生要注意依据平时的积累逐一分析,确定答案。
9. 试题分析:C项“不知如何是好”分析错误,由原文“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可知,得知了项羽的计谋,张良并没有慌乱,而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引见刘邦去见项伯,并且让刘邦借项伯向项羽道歉,这就为次日鸿门宴上刘邦脱险埋好了伏笔。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1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