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文学·文化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情分析课件
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 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竟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 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知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 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 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 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 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 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 会破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 听觉毛细胞失去敏锐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降落。
1、语言文字知识的系统
字
词
章
情 境
句
篇
段
“多数题目以具体情境 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 内容” 一些题目设计奇妙,考 查学生能否借助情境生 发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特 殊理解。
中国从古至今关于文学的定义
中国从古至今关于文学的定义1、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为社会的上层学问,为社会经济服务。
2、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3、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4、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中国从古至今关于文学的定义10个一、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先秦时期,是指文章和博学。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
”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
”二、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
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
《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到了魏晋时期,文学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
《魏书·郑义传》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
”四、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含义排除了出去,而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
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较为狭窄的含义:文学是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五、唐代至清末,“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章太炎)意思是凡以文字形式显示在竹帛上的,就叫做“文”;而讨论“文”的规律和法则的,就叫做“文学”。
六、文学是达意表情的工具,大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
(胡适)七、文学之文,特其描写美妙动人者耳。
其本意原非为载道有物而设……(陈独秀)八、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
文学常识大全初中
文学常识大全初中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通过文字传递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其体裁和内容进行分类。
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而按照内容则可以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童话文学、科幻文学等。
3. 文学作品的要素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背景和主题这几个要素。
情节是指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背景是指作品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资料,主题则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4. 文学的艺术特点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其中,意象是文学语言的核心特点,通过艺术化的文字表达,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享受。
同时,文学还具有想象力、表现力、美感等特点。
第二部分:文学作品欣赏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衰败。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人物的取经之路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充满想象和幽默的奇幻世界。
3.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海上冒险的故事。
作品通过人物鲁滨孙的思考和行动,揭示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4. 《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贫穷的乡村青年朱利安·索雷尔在社会上爬升的过程。
小说通过对社会人性的揭露和批判,探讨了阶级和个人的矛盾。
第三部分:文学写作技巧1. 描述技巧描述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场景等。
描写时可以使用形象的比喻、细腻的感官描写和准确的语言,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对话技巧对话是文学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阅读理解训练
拓展阅读视野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写作表达训练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思想、清晰阐述观点、生动描绘事物的能力。
写作表达训练
培养写作兴趣和信心 01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兴趣 02 和信心。
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03
写作表达训练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写作表达训练
拓展写作素材和思路
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引导学生拓展写作 视野,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训练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语言文字运用 02
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 样化,包括书面写作、演讲、媒体传播等。
03 未来语言文字运用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和手段将 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如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字处理 中的应用等。
02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语音知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石。
02 传承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文字 的运用,人们可以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
03 发展思维 语言文字运用对人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 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人们通过口头表达和简单的符号进行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语言的文字系 统。
详细描述
选取优秀学术论文,对其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 论等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
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
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语言文学硕士等专业推荐阅读书目汇总文艺学1.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郝久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4.罗钢等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系共读书)9.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12.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3.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4.英伽登:《论文学作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刘勰著、周振甫注译:《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1年。
16.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17.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8.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9.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
20.韦尔施:《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语法学、语用学研究方向1.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荐 2016 《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生必备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建筑与园林
感谢聆听
神的手法
0 5
讽刺—幽默的
批评
文学的殿堂
三、中国古代名著名家
1
《诗经》
3
5
《山海经》 《史记》
《论语》
2
《离骚》
4
《搜神记》
6
文学的殿堂
三、中国古代名著名家
1
《全唐 诗》
2
《全宋 词》
3
《世说 新语》
4
《太平 广记》
5
《窦娥 冤》
6
《三国 演义》
文学的殿堂
三、中国古代名著名家
1
《西游 记》
2
《水浒 传》
电影与电视
一、影视片的分类
喜剧片
历史片
恐怖片
功夫片
科幻片
纪录片
电影与电视
一、影视片的分类
01
动画片
02
电视剧
03
儿童电 视剧
01
02
03
文学剧本
导演
镜头
电影与电视
二、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04
05
06
演员
录音
美术
电影与电视
二、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服装
道具
化妆师
PART ONE
08 建 筑 与 园 林
五、外国 文学名家 巨著
文学的殿堂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
06
民间文学
01
诗歌
05
儿童文学
02
小说
04
戏剧文学
03
散文
文学的殿堂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
01
报告文学
02
传记文学
03
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学概述文学是人类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类型。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人类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传递思想、启发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
西方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奥德赛》、《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岩》、《茶馆》、《围城》等。
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等。
3.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世界》等。
西方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1984》、《追风筝的人》、《人类群星闪耀时》等。
三、文学名家和其代表作品1. 中国文学名家- 杜甫:代表作品有《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 白居易: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 曹雪芹:代表作品有《红楼梦》。
2. 西方文学名家- 威廉·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查尔斯·狄更斯:代表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 罗曼·罗兰:代表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等。
四、文学常识1. 文学奖项文学奖项是对杰出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表彰和奖励。
国际上著名的文学奖项有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等。
中国的文学奖项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2.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3. 文学题材文学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可以包括爱情、友情、家庭、社会、历史等。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案《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知识梳理必备知识一、文学、文化知识(一)文学知识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小说是现实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在欧洲文艺界盛行,并且形成了一个以它命名的文艺流派。
1850 年左右,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等人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人创办了一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
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这派作家明确提出用现实主义这个新“标记”来代替旧“标记”浪漫主义,把狄德罗、斯丹达尔、巴尔扎克奉为创作的楷模,主张“现实主义的任务在于创造为人民的文学”,并认为文学的基本形式是“现代风格小说”。
从此,才有文艺中的“现实主义”这一正式命名的流派。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此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
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
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谓“纯文学”?谎言去尽谓之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不损害现实主义。
2.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俄国作家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等。
中华大典全套书目
中华大典全套书目中华大典是一套系统性完整的基础知识普及工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书局、中国科协、中国文化促进会等单位联合编纂出版。
该套书为十二卷本,分别是《中华大典·自然科学卷》、《中华大典·人文科学卷》、《中华大典·哲学社会科学卷》、《中华大典·医学卷》、《中华大典·农学卷》、《中华大典·工学卷》、《中华大典·经济管理卷》、《中华大典·文学艺术卷》、《中华大典·运动休闲卷》、《中华大典·地理旅游卷》、《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卷》、《中华大典·历史政治卷》。
1.《中华大典·自然科学卷》中华大典·自然科学卷是全套中华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可作为广大读者了解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基础知识的参考书。
2.《中华大典·人文科学卷》中华大典·人文科学卷主要讲述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历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和全面的人文科学知识。
3.《中华大典·哲学社会科学卷》中华大典·哲学社会科学卷以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经济学等为重点,介绍了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动态,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思想和社会科学的参考内容。
4.《中华大典·医学卷》中华大典·医学卷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等医学领域的知识,涵盖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综合性的医学知识。
5.《中华大典·农学卷》中华大典·农学卷涵盖了农业科学、农艺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农学领域的知识,为读者了解农业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
6.《中华大典·工学卷》中华大典·工学卷介绍了工程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读者了解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最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作家写作凭借的是语言,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具有体验性、直觉性,所以高尔基 (M.Gorky,1868-1936) 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其次,从文学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虚构的、审美的、形式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建构。
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依赖于被描述和表达的对象,后者要把握并摹写对象的性质以达到准确的所指,尽量避免歧义和含混性。
文学语言描写的对象不是实存的,而是再造的或虚拟的,它造就了文学语言充满变异和无限延伸的含蓄意指方式;再次,文学文本的意义及意义层面是通过语言得以生成的。
波兰美学家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曾经将文学文本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外观层(包含着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不确定点、由意义单元呈现出的事物的大致面貌)、再现的客体层(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并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包含这四个层面,他有时还认为有的文本还存在着诸如悲剧性、神圣、崇高、玄奥等形而上性质层,英伽登所说的文学文本的这些意义层面都是通过语言达到的;最后,文学语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沉淀着本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投影,文学文本是作家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反思的产品,自然和社会在读者面前所呈现的样态经过了作者语言的过滤。
所以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洛特曼(J.Lotman,1922-1993)认为,文学语言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交流结构。
因为文学文本具有社会视野,外部世界的关系肯定会反映到作者的语言实践中,并且与读者的经验相遇合。
汉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形声字的形符仍然具有表意功能,很容易造成汉字的图画性。
从音节上看,汉字原先以单音节为主,但有向复音化迈进的趋势。
普通高中九个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普通高中九个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普通高中九个文化学科核心素养语文(4)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蕴
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蕴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语言和文字为媒介,通过文学形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每个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读者的思考和观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蕴。
一、历史文化的体现文学作品是时代的镜子,它通过描写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比如《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以贾府的兴衰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与悲剧。
通过对角色形象和情节的刻画,它展示了封建王朝的堕落和社会的空虚。
这种历史文化的体现,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
二、价值观念的传递文学作品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传递给读者一种特定的观念和思考方式。
比如《1984》这部反乌托邦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种种恶行和迫害,揭示了人权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乔治·奥威尔以细腻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手法,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爱自由与民主。
这种价值观念的传递,引导着读者反思社会现实和当下的种种问题。
三、文化符号的解读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文化符号,如建筑、服饰、食物、习俗等,这些符号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它们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例如,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描写梅花、莲花、菊花等,这些花卉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和抒发思想的象征。
读者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意义,并与作品形成一种心灵的共鸣。
四、思想境界的开拓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通过情节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开拓读者的思想境界,启迪心灵。
比如《傲慢与偏见》这部英国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代表,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不卑不亢的形象。
作者简·奥斯汀通过对社会封建观念和婚姻制度的批判,引导读者思考性别平等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共22页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一节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汉语的文化信息 (二)汉语中谐音的文化意蕴
·谐音体现了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鹿——禄 ·谐音体现了民族思维的特点:棺材——死亡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二节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汉字的起源
·结绳说 ·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起一成文说 ·图画记事说 ·契刻说
第一节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汉语的历史和特点 (四)汉语的特点
·语音: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汇:基本词汇稳定;新词不断产生;有些词汇消亡 ·语法: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一节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二节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汉字的发展演变
·商代的甲骨文 ·周代的金文 ·秦代的小篆 ·汉代的隶书 ·魏晋至今的楷书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二节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汉语的形体结构
·象形:日、月等 ·指事:一、二、三等 ·会意:林、休等 ·形声:江、河等
第一章 中国语言文字
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 ·凶礼,指丧葬。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 ·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 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 ·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 ·嘉礼:内容较为复杂,婚礼、冠礼、飨宴、立储、庆贺、交游等都在此列。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礼制文化
第三节 礼器、礼服和礼乐 一、礼器 (一)酒器
·盛酒:尊、壶、觥、方彝
尊
壶
觥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考点综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这突出了语文教学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方面的独特作用。
落实到语文检测中,主要是在“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这一知识考点。
通过对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卷的仔细研究、梳理,对“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这一考点的考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点主要有书法赏析与知识;谦辞与敬辞、六艺、农历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知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阅读感悟与体会等。
考查重点由侧重于文学常识转向侧重于文化常识,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全面,要求掌握细致。
2.文学、文化常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名著阅读题型以填空题为主,为了降低难度,个别地方也有判断题。
命题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在实际生活中耳濡目染地熏陶感染,体现“文化是生活的文化”的理念。
3.综合性强,难度不高。
一般集文学、文化常识一体,有些地区甚至把文字也拉入考试范围,考点多,全面综合。
但是,题目难度不高,强调对相关知识的熟悉了解,不考偏、怪、难题,侧重于生活实际中的常用知识。
4.分值一般是2分至11分,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反映了语文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逐年增加。
【原题呈现】例1. (2018·山东枣庄)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文学的文化含义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
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1887年6月,阿·费·柯尼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直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种待发掘的东西,这便有了小说《复活》的诞生。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进行平等对话
效果历史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曹雪芹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老妪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堂屋里的挂钟,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文学消费文学接受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精神文化属性
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主客观条件不同
综合的多视角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新课标语文六个任务群
新课标语文六个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
伊朗历史细说古代波斯文化
伊朗历史细说古代波斯文化(一)语言、文字、文学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至今,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至今)。
古波斯语是楔形文字,有36个字母,从左至右书写。
现在古币、图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
最详细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
这一崖刻共420行18900个字,记述了大流士国王内征外讨、开疆扩土、当政治国的情况和对天神的颂赞(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
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
分安息巴列维语和萨珊巴列维语,两种语言大同小异。
安息巴列维语有25个字母,一个字母发数个不同的音。
萨珊巴列维语多存留于宗教、历史、文学著作当中。
当代普通伊朗人已读不懂巴列维语著作,只在伊朗大学中讲授。
我国新疆出土的不少摩尼教经文著作残片(现存德国)是用安息巴列维语写成的。
近代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宫廷波斯语),是伊朗当今通用的语言。
它源于东部霍拉桑的方言,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开始普及。
据传阿拉伯人占领伊朗西部后,当朝末代国王耶兹德卡尔德率众东逃至霍拉桑,其宫廷用语就是这种语言。
近代波斯语采用阿拉伯语字母(32个字母)。
波斯文学是另一个令世人赞叹的文化遗产。
在中世纪,伊朗文学创作已高度发展。
有许多用波斯语写成的著作闻名于世,特别是11世纪初问世的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作者为诗人菲尔多西,940年至1020年),在当时被广为传抄。
伊朗上下喜闻乐见,城乡传唱。
其后,还有被誉为古代伊朗民族英雄史诗的袄教圣经《阿维斯陀》、《贝希斯敦铭文》、《纳克希·鲁斯坦铭文》等。
诗歌是波斯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曾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为伊朗人民所钟爱,在世界范围内也广为流传。
著名波斯诗人有菲尔多西、海亚姆、萨迪和哈菲兹等,他们的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 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 长沙》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 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4、.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 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5、结合文本的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 基本方法。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文章意境,在赏读 的基础上多背诵。
6、整体理解本单元散文内容,品味其语言之美,体会其意 象之美,挖掘其意境之美,在审美的愉悦中,挖掘散文中 丰富的情感因素,与抒情主人公进行心灵的沟通。 7.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 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 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8、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9、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学习欣 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并尝试对对联。在生活中了 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10、了解《论语》、《大卫· 科波菲尔》的基本内容和故事 情节。 11、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对两部作 品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核有所了解。 1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名著的兴趣,并通过写作训 练提升学生阅读的感悟力。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端 正 态 度
认 真 做 事
1、评价方式 A、课堂表现:包括预习情况、答问情况、讨论情况、探究情况; B、作业检测: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单元检测成绩、 试卷分析情况等; C、考试成绩:模块考试成绩; D、实践成果:包括读后感、写作文本等。 2、评价标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授予学分2分) A、课堂表现,满分10分;表达表述:5分; B、作业检测,满分15分; C、考试成绩满分30分; D、实践成果,满分40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授予学分2分,未合 格者需补学补考。
——树立个性的语文观
学生
语 直击高考
课堂
幸福生活
老师
文
课外
+ 语言课堂——积极发言
+ 文字课堂——认真练字 + 文学课堂——读懂文章
+ 文化课堂——增强内涵
+ 读:研读课文、课外拓展
+ 思:推敲词句、联系生活 + 写:真情实感、多写勤练
+ 议:课堂讨论、发散思维
+ 评:评己评师、评点江山
+ 语文课本必修一、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