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时代症候、潜在风险与纠治进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时代症候、潜在风险与纠治进路
文/赵雪 张延卿(河北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娱乐休闲消费异化是当代青年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基本样态,它在资本扩张的利益本性与数字技术的耦合下,全面入侵青年的娱乐休闲生活。

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

因此,必须从文明养成的劳动路径加强青年的劳动教育,从劳动意识觉醒、劳动情感认同、劳动行为养成三个层面积极应对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社会文化样态,引导当代青年娱乐休闲生活良性发展。

关键词:娱乐休闲 消费异化 资本 青年 劳动教育
娱乐休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辛勤劳作、不断奋斗的目标之一,因而娱乐休闲内蕴含着人类对丰盈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向往。

亚里士多德曾言,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是人类求索自然宇宙秩序、创造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必然要件。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中,数字、人工智能、虚拟体验等技术的迭代更新,使得大众休闲娱乐放松的社会功能外溢为“泛娱乐化”的商品消费的意识形态,全面入侵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必须全面认识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生成机制与时代特点,科学分析其不良影响,营造当代青年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认知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时代症候
娱乐休闲消费异化是娱乐休闲受资本裹挟的消费文化样态,“表现为资本的趋利本性无限侵占社会大众休闲时间的文化异化现象”[1]。

这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认知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时代特征。

1.资本扩张的本性必然全面占据社会大众的闲暇时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具有无限扩张的本性。

资本在资本再生产的工具理性主义支配下,从时间与空间的两个层面向人类社会生活多领域、世界范围多地域的全面入侵。

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时代语境中,娱乐休闲不再是人们辛勤劳作之后的闲适与安然,而是生产资本暴力的物质场域,各种各样的休闲消费文化产品全面入侵社会公众的各个领域,占据社会大众的休闲时间,呈现出娱乐文化的“商品景观”,这种娱乐商品的无限度生产使得它在文化消费领域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形塑当代青年的娱乐消费观念,因而使得休闲娱乐文化具有消费意识形态的属性。

2.数字网络媒体技术“推波助澜”,形塑休闲娱乐的异化状态
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处理,可以计算出青年娱乐消费的文化喜好、审美趣味、风格偏好等,并对其进行个人化定制、精准推送与实时传播,深刻影响着生存于数字技术时代的当代青年,制造“信息茧房”“审美茧房”。

媒介文化思想家尼尔·波兹曼一再批判包括电影电视等图像技术在内的一切工业技术是导致当代青年“童年消逝”“丧失思考能力”的根源所在。

他曾援引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意在表征娱乐消费商品的潜在风险在于社会大众文化生活受资本与技术裹挟的异化状态会将原本深沉厚重的人类精神推向“退化”“弱化”的深渊,一再警醒世人要谨慎严肃地防范技术工业所生产的娱乐休闲消费商品。

3.各类社会思潮相互耦合,形塑娱乐休闲消费的新型变体
娱乐休闲消费的文化样态在于其“消费”二字,在“一切皆可数据化”“一切皆可商品化”的时代浪潮中,娱乐休闲消费“因其游戏化、娱乐化属性,非常容易与各类思潮耦合而产生新的变体。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娱乐休闲消费在资本商品逻辑的支配下,强调释放个人本能的欲望与冲动,形塑社会大众非理性消费的文化观念,以商品外化的形式耦合享乐至上、图像拜物教、消费至上、自我至上等文化图景不断推陈出新,以“吸睛”的商品外观、以“内涵”的商品文化观念激发社会大众“符号消费”的购买欲望,从而使得“娱乐休闲”不断演化为价值观念相互勾连、相互耦合甚至相互冲突的空间场域。

可见,社会大众在娱乐休闲消费“符码操作”的控制下沦为不得不消费的“剧中人”。

二、科学研判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潜在风险
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游戏、选秀明星、真人秀等娱乐综艺节目或文娱消费产品,在青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方面,深刻影响着处于“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当代青年对劳动自觉的文明养成。

因此,必须科学判断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潜在风险,正向引导正值文明养成、价值形塑关键期的当代青年。

1.娱乐休闲消费的异化现状有碍青年“严肃谨慎”的思维方式
人类思维成长进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劳动,人类不仅通过劳动获得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更有助于人类通过“对象化”的“活劳动”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拓展、修正,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73
174
进而上升到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知,由此人类可以在劳动
过程中不断趋向无限发展的客观真理,进而使得劳动成为
人类知识生产、文明进步的唯一途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一再强调劳动以及由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的紧张性、严肃性与深刻性。

反观处于数字化时代的当
代青年,在碎片化、简单化、同质化的文娱商品中只能获
得低层次的感性认知,并停留在“没有连贯性世界”的肤
浅认知之中。

这严重妨碍了当代青年从感性认知深化为理
性认识的辩证思维方式养成,从“实践出真知”的宏大叙
事中获得普遍真理的价值体验。

2.娱乐休闲消费的异化现状有碍青年“崇高进取”的
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在于人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劳动,将人类内在
的生存智慧、价值观念等赋形于各种材料,形成人类独有
的各类文化,无论是科学文化艺术活动还是人类社会的公
共政治践履,都饱含了人类孜孜不倦地不断求索安定有序
“美好生活”的崇高理想。

概言之,文化因其“属人”的
实践特征而具有崇高的审美趣味。

因此,文化历史、艺
术科学等精神生产领域的各类产品本身就具有深沉厚重的
“崇高趣味”。

反观受资本逻辑支配的娱乐休闲消费商品
“吸粉”“吸睛”自降品格等操作将人类崇高的精神生活异
化为低俗媚俗的“玩乐”心态。

深沉厚重、具有崇高审美
趣味的文娱产品难以满足青年猎奇、求变的“娱乐”心态。

这严重妨碍了当代青年从文化艺术中获取“崇高”的审美
品味,从历史科学中获得“进取”的奋斗观念,从“人类
文明进步”的宏大叙事中获得服务社会的价值体验。

3.娱乐休闲消费的异化现状有碍青年“服务社会”的
行为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根本属性在于社会性。


类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劳动中获取满足生活所必需的物
质生活资料,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只有处于“真正的”
共同体生活中的个人才能摆脱“外在强制劳动”“不自愿
劳动”的不自由状态,才能真正体悟“劳动是第一需要”
的自由显现与崇高的人生价值。

因此,马克思主义始终将
劳动视为净化社会风气、防止社会病毒、消除社会毒瘤的
“伟大的消毒剂”。

这是因为确证自身本体力量的劳动必须
以有利于他人利益的产品的形式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承认
才能真正实现。

这就意味着,个体必然需要以“他者”的
视角将私人化的劳动转变为社会劳动,才能真正领悟到人
之为人的价值感与崇高感。

反观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代
青年,在网络数字空间中囿于自身私人化的阅读、观影或
其他娱乐活动,演绎成现代版的“巴别塔叙事”。

数字文
化思想家卡斯·桑坦斯认为这种孤立的数字生存图景就像
一座座孤岛,造成“虚拟社会的抽象人格”,潜存着社会
分裂的风险。

可见,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潜在风险在于私
人化的文娱活动或消费产品有碍当代青年投身于广大社会
实践活动,获得人生终极意义的行为自觉。

三、防范纠正娱乐休闲消费异化风险的治理进路
为积极应对娱乐休闲消费异化的社会文化样态对于青
年劳动自觉文明养成的潜在风险,培育勇担时代大任的社
会主义劳动者,需要从青年的劳动意识萌发、劳动情感认
同与劳动实践锻炼的三个层面促进青年劳动自觉的文明养
成,引导青年娱乐休闲的文明导向。

1.加强劳动教育,培育青年“劳动意识”
在科技解放双手的现代社会,青年的闲暇时间日渐增
多,为资本消费全面入侵、占据青年娱乐时间提供了机会。

为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的劳动教育,引导青年形成
“劳动闲暇”的思想观念。

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闲暇是人
类从“外在强迫性劳动”转向“自由自愿性劳动”有利契
机。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彻底扬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中的异化状态,意味着人类能够在积极建构自我、拓展
社会交往、通达开放世界中达成彻底的自由解放。

”概言
之,闲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通过闲暇时间的劳动探索,
初步形成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与体悟,进而形成娱乐休闲的
“劳动意识”,合理安排、增益提智。

2.加强劳动教育,增进青年的“劳动情感”
出力出汗、费心费力的劳动是消除一切社会毒瘤的净
化剂。

因此,高校必须搞懂重视青年的劳动教育,“培植劳
动精神、锻造劳动品格中增强青年自觉抵制‘娱乐一切’‘游
戏人生’的免疫力”。

从思想上铸牢“劳动是人自由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这一情感认知,从心理上增进“劳动最光
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美丽”这一情感认同,在劳动模范、
工匠精神的浸润下深化青年对劳动者的敬畏之心与敬佩之
意,从而自觉防范抵制粗俗滥造文娱产品的侵蚀。

3.加强劳动教育,引导青年的“劳动行为”
培育勇担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紧密结合
青年价值观的行为养成规律,在具体的劳动实践场域中实
现劳动行为的自觉养成。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时代浪潮中谱写出属于青年自身的劳动赞歌。

直面时代
需要的劳动教育,意味着青年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身体优
势、学习潜能、心理素质等各项能力,“以精益求精的工
匠精神在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AI技术等现代科
技领域中深度耕耘,实现创造性劳动、体面劳动与虚拟劳
动的有机结合。


(本文系河北金融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思政专项)“泛
娱乐化”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与应对之策的最终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202023。


【参 考 文 献】
[1]韩升,赵雪.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中的“泛娱乐化”
问题反思[J].新疆社会科学,2020(02):116-121+148.
(责任编辑:姜秀靓)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