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一分》优秀教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

能熟练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经历运用分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

教学流程
课堂活动效果课前律动:播放歌曲
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

师:听完音乐是不是轻松了很
多啊!好,上课!
师:孩子们,喜欢喜羊羊吗?师:今天喜羊羊遇到了一个与“数”有关的问题。

一起去看看吧!
师:大家赶快帮喜羊羊想一想:这些东西怎样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才公平呢?
生:动手分。

一人两盒牛奶,一个苹果。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师:真不错!考虑的很周到!师:瞧,每人分到的苹果和牛奶数量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生:平均分。

(拖拽出: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只有一个西瓜,怎样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拖拽,分一分。

充分体验到了平均分的概念。

观察起来直观、形象,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氛围。

师:你说该怎样分?
生:一人切一半。

师:该从哪儿切?就请你来切。

生:切西瓜(白板:展示切西瓜)
师:谢谢你,勇敢的孩子,请回。

同学们,这一块是西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
小结:看来只要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西瓜的一半。

师:可是,这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生1:0.5。

生2:二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是分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出示:第五张片)
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西瓜
平均分成了几份?生:2份师: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生:1份(师边说边写)师:举起手指跟祁老师一起写
二分之一好吗?
教师在黑板演示:书写1/2,学生书空。

师:会写了吗?
生:会。

师:打开练习本,工工整整地写一写吧!
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

谁会读?
生1:二分之一。

生2:二分之一。

(齐):二分之一。

师:这块西瓜是整个西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尝试了平均分的快乐。

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搬个大西瓜到课堂上的
麻烦,提升了从前用一张小纸片演示的拘泥。

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利用课件拖拽出来)
师:好,同桌两人轻声的说一遍,我们是怎样得到西瓜的二
分之一的?
师:孩子们,请坐好。

老师这儿有一个正方形,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前后座
的四个人一起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表示出来。

看看哪组的方法多还快行吗?开始吧!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表示出
正方形的二分之一的?
(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操作)生:我先把正方形竖着对折,就折出它的二分之一了。

师:对折也就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呢?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教师的演示,这样演示代替了讲解,大大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生:2份。

师: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对吗?
生:是!
师:还可以怎样折?
生:我再横着对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你很聪明,善于倾听,所以老师一教她就会了。

真了不起!还有其它折法吗?
生:最后我把正方形斜着对折,其中的一份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其他小组看看这三种折法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三种折法的涂色部分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呢?
师:你的问题很有分量,老师也想问呢?为什么呀?谁能
解答?
生:我来回答,涂色部分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折法不同。

可虽然不同,但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其中的每一份都是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一语道破玄机。

听明白了吗?孩子!
师:老师也明白了。

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那每份就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课件出示判断题)那这四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
的二分之一
吗?哪些是?
师:哪里不对呀?生:没有平均分!
师:看来不论是一个西瓜、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还是一个六边形,咱们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
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祁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二分之一有了较深
的认识,对不对?
生:对。

师:那认识了二分之一之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1:我想认识四分之一。

生2:我想认识八分之一。

生3:我想认识十六分之一。

生4:我想认识三分之一
教师黑板板书学生所说的分数:1/4、1/8、1/3、1/16 师:你能用刚才折一折的方法,把你最想表示的这个几分之一用斜线
表示出来吗?拿出准备好的
纸片,开始做吧!
师:(巡视指导)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展开来想一想,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又是怎样表这一环节电子白板的使用,减少了很多以往课上所遇到的
麻烦,孩子可以一边说一边做了,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孩子。

示的?
师:现在祁老师最想知道:你把纸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涂
色部分又是
它的几分之一呢?谁能到前
面来?(请3个都表示同一个分数的
学生,分别在投影仪下展示)生1: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2: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3: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非常不错。

其实下面的同学也都表示出了一个分数,为了机会均
等,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图形不一样,却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啊?为什么呢?
生:虽然图形不一样,但是我们都把他们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
一份是他们的四分之一。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生:有
小结:是啊,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
是它的四分之一,对吗?对!
三、运用分数意义,比较分数大小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指着黑板上的图形问)这不同的图形
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那像这样相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呢?
生(齐):能!
师:谁能?请你来吧!生:表示
师:真不错,是个勇敢的孩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比较这里的涂色部分。

你能说一说,这里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
个分数更大一些?
生1:我认为是二分之一更大。

生2:我也认为是二分之一。

师:都同意?可祁老师有个问题:明明这个2比4小,怎么二分之一反而会比四分之
一大呢?
生:四分之一分成了四份,每份就小一些,而二分之一只分成了二份,每份就更大一些。

师:真厉害啊!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同样一个圆,平均分
的份数越多,那每一份就
越……生(齐):小。

师:同学们可真是太了不起
了!因为这部分知识我们下节
课才能学到呢!
师:那孩子们看这又是几分之
几呢?(给圆填充颜色)
生: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
分之四。

师:四分之四,其实也就是整
个图形,就表示一个整体。


以用“1”来表示。

(边说边写)
你会了吗?(练习:表示图中
涂色部分)
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
含义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的
分数,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
什么呢?有谁知道吗?不知
道没关系,10秒钟后你就知道
了。

请看数学书54页,赶快
把课堂教给孩子,让他们自主读一读。

师:要是把数学书合起来,你还能说出来吗?来,把书合上。

师:中间这一短横叫做什么?生(齐):分数线。

师:它表示平均分。

师:它(2)呢?
生(齐):分母。

师:(指着分子1)
生(齐):分子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出“分数线”、“分母”和“分子”。

师:好了,关于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没有了!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师:下面祁教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眼力如何,要不要试一试?
师:看来,估计有时候还不能学习。

这样使学生记忆犹新,体会深刻。

仅仅靠眼睛,像刚才这位同学和其他很多同学,利用观察和比较来进行估计,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真不错!
师:还想继续吗?看画面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师:奖励大家,咱们来看一副会动的画面,好吗?看看这些画面又会让你联想到哪些分
数呢?
生:看画面,猜分数。

总结:
师:好,孩子们。

坐好!
师:告诉我,你们喜欢画面中的小男孩吗?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他?生:有爱心。

师:对呀,他奉送的是那一小块蛋糕,可收回的却是同学之间真诚的
友谊,对不对?
师:小男孩有如此的收获,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我认识了分数
师:生活中到处是有趣的数学,希望大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去寻找数学带给
我们的快乐你们说好吗?生:好!
师:下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成果,投影仪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成果,清晰明了。

充分体现了,图形的瞬间变化。

没有动画,却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

色彩鲜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孩子能亲自到黑板上书写,易于纠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