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空间性及其批判——“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曾仲权
作者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9-4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身体美学;现象学;空间性;本象身体;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
摘要:现象学的空间性即空间构造是建立在身体的视域运动之上的,通过权能性、滞留、去除透视和统觉达成。

从现象学的空间对身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身体具有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两个特性。

当下文化正是滥用了现象学空间性考察和还原下身体的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的特性——这主要表现在整体与部分、在场和缺席双重特性在衣着服饰上的滥用以及在场和缺席维度下主体身体空间建构方式发生变化、主体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现代性时间走向终结两个方面。

当下文化利用整体与部分、在场和缺席双重特性在衣着服饰上不断从在场先示缺席刺激大众的欲望。

同时身体主体的身体空间构造方式发生变化,即由传统身体主体,即建立在以直象身体在场为基础的身体主体向着以间象身体在场为主的身体主体转变。

主体的交流方式由建立在传统身体主体之上,即建立在两个或多个本象身体的直象身体在场的身体主体之上的交流变成了以本象身体的间象身体在场的身体主体之间的交流。

身体主体变成了储存与传输中的信息,丧失了体验、感受能力从而导致现代性时间的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