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1
《不阅读的中国人》这一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中国人在德国坐飞机前往上海时,在飞机上看见了许多中国人都用ipad玩游戏、看电影,没有一个人看书。

在法兰克福机场,德国乘客大部分都是在看书报,而中国人看书的人只有少数。

大多数都在商店里穿梭购物,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打电话的时候大声谈话。

在欧洲大部分人都在阅读中渡过,即使打电话也是低声细语。

中国是有着世界最悠久阅读的国家,可是现在有阅读习惯的人变得十分少了。

不过我相信以后中国看书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看书可以提高眼界,丰富生活;可以和作者一起感受快乐和悲伤,不是那些干巴巴的微信可以取代的,所以我们需要充分的阅读,就能充实自己。

只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2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主要讲了作者在德国至上海长途飞行中,看见玩ipad的基本是中国人,而这些人是在玩游戏,或看电影,没有人看书。

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中国乘客只有少数人看书,大多数在商店里穿梭购物,大声谈笑,比对价格,打电话也是大声交谈,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而欧洲人大部分是在安静的阅读中渡过,即使打电话也是低声细语,生怕吵到旁人。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不仅是直接传递知识的方式,也是经验的积累,将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抒写成书广泛传播出去,不但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文化和知识的交流融合,还能让有限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宽。

如今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或已麻木不仁。

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从三、四岁孩童,到六七十岁老者,无不为能上网,能打游戏,刷微博而快乐,加上新闻媒体过度宣传又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得全民视玩三G手机、
掌上电脑为时尚,悠闲享受阅读者成为老土,另类。

据有关报道说国人年均读书0·7本,就我个人而言,不会麻将,对网游没有兴趣,书店里卖的纸质书籍太贵,又都是各类辅导书籍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半壁江山由养生学,成功学所统领,只能对着电脑点开书架,找一本书追着看,不失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不过要想找一本喜欢的书不容易,能读到一本有意义的书更难,所以很多人愿意把时间耗在打牌搓麻,网络游戏上,应试教育也让孩子和家长感到学习压力山大,没时间,没精力阅读课外书籍,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想快点逃离苦海,自然很难建立阅读兴趣。

有学者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需要阅读充实自己,民族文化传承也不是靠微博、麻将、网络游戏支撑,如果文化沙漠化,是永远无法支撑起五千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民族。

一个民族靠文化基石垫底,阅读又是多元的兼收并蓄,静下心来从阅读中获得智慧和力量,命运是靠知识改变。

无论上网还是逛书店,为自己多留意收集几本经典书籍,有益无害!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3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

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

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文如下: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
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

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

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

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

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

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

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

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

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

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
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

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

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

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

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4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

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

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文如下: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

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

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

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

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

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

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

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这里
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

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

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

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

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

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

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5
近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说中国人读书太少了,一有空就玩手机,看电视,很少会坐下来读书。

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一些官方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年读书不足一本(纸质图书),并列举了其他国家的人均读书量,相比之下的确令人堪忧。

此外这些调查的后边还引用了温总理的话来劝诫大家: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
途的。

”前任国务院总理温总理在20xx年与网友交流时曾这样表示。

看得人很是心痛,但却无从反驳!
其实我想说,通过在网上看书,不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较符合自己兴趣的,就像蝌蚪自己,每天都追着几本书看,有官文,有科幻,有玄幻,有足球类的小说,从里边学到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常规的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

有的时候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了,蝌蚪会坐在电脑旁,点开书架,找一本一直追着的书看,心就慢慢的平静下来,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就跟吸烟或是激烈运动一样,都能够发泄心中的抑郁,调整自己的心情,但所付出的代价却仅仅只是几分钱而已。

不过网上的小说总归来说还是快餐xing质居多,所以蝌蚪在本书和以后的书里都会将遇到的一些自己感到模棱两可的文字或是词语查找之后标注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比如之前遇到的“受益匪浅”,蝌蚪在看到受益匪浅的“匪”之后,总觉得很别扭,到网上一查,才知道没问题——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还有“渡过难关”与“度过难关”,有些难以取舍,查过之后才知道应该是渡过难关,度假的度是不带三点水的。

此外,蝌蚪认为科幻类书籍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消遣类文章。

真正的科幻是为科学插上飞翔的翅膀,传奇科幻神书《海底两万里》的出现让科学家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最终出现了潜艇这种战争利器。

而明朝的那个名叫万户的木匠也曾经设想过用火箭将自己送上天,并用风筝来完成平稳落地,虽然他因为后排火箭的提前引爆而没有成功,但总归是一大创举,个人认为万户应该是世界火箭之父、滑翔机之父!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类航天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众人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将他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的科幻,我们设想的机甲、战舰以及其他超级武器,
也许有一天都可以实现,就像今年的那部大片《环太平洋》一般,里边的机甲设想完成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许是一百年后,也许是一千年,也许是现在,某些国家已经开工打造,谁又能说他不是我们历代科幻人的功劳呢?没有科幻人的积极构想,这些科技是不可能出现在世人的!
而在《星河帝尊》这本书里边,我为了防止单纯的机甲、战舰以及其他超级武器类科幻战斗场面太过单调,特意加入了修炼的元素,而且后者还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大家不要担心本书不够jing 彩,里边会有很多新奇的引人遐思的设想,希望各位书虫能够喜欢,同时也希望各位超级科幻迷能够多提宝贵意见,请千万不要藏私,没准你无意间冒出来的一个想法就改变了人类的未来……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6
读后使我那颗原本浮躁麻木的心,被针深深刺痛了,久久不能平静。

不要说看到周围的人不读书而沉迷各种游戏、网络、影视等现象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就连我自己也已经想不起没有书读就反应迟钝,吃饭无味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后来参加工作了,读书的时间更少了,后来忙于各种事情和应酬,发现读书久了竟会不知不觉会睡着……后来就习惯于不读书了,或者不能安静读书了。

现在的孩子们更是不爱读书。

上课提个古典名著,几乎没有读过。

上历史课,竟然拿影视作品作为历史的真实。

更可笑的是,竟然连传统文化都抛弃了,文言文一窍不通,理解很困难,给历史课带来极大困扰。

学生最初犯错误的时候,我耐心解释;之后,还是没有明显提高,我无语了;最后,我都有点妥协了。

材料读不懂,又不是历史教师的错,我当时这样想。

现在看来,这和学生长期不阅读,或者缺少必要的阅读有直接关系。

阅读不仅关系着一堂历史课的成败,一个学生的未来,它更多的是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读书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根植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孩子们为什么不爱阅读,而爱上网络、影视了呢?原因很多。

老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所效。

新闻媒体过度宣传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全民皆以玩三G手机、掌上电脑为荣为唯一,而静静的悠闲的享受的读书成为奢侈,成为老土,成为另类,一个不喜欢或是失去读书兴趣乐趣的国家,将会是什么样的国家?一个不读书的民族,那民族文化将会是怎样的传承?一个不爱学习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不爱学习的民族是劣等粗鲁无知的民族。

文化的沙漠,是永远无法支撑起五千年甚至更加久远的优秀国家和高素质的民族的。

有网民说: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我觉得说的有一定道理。

记得我在外地上高中的时候,竟然在学校及其附近找不到一个书报亭,为买本《半月谈》还要穿过两个大路口;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买了一本范文澜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位学姐当时就批评我说:买这些书干嘛?那位售货员接话说:一看这位姐就是个学艺术的。

我无语了。

我现在几乎不去新华书店了,理由有二:书太贵,没有我想看的专业书。

好书越来越少,反而很多图书在网上却能找到,而且物美价廉。

一位日本大师在其《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到: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当孩子们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的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的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

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要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
们只能呆在家中“安息祈祷”。

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

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的读书。

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长年读书的人数在500万以上,占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和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自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却人才济济。

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八位。

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但以色列人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能满足自给,还能源源不断地出口;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

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一个小国,因爱读书获得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大国”!
再对比我们的国家,其结果不言而喻,不禁让人深思:一个崇尚读书的泱泱大国,怎么会沦落至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反问社会的时候也在一遍遍的问自己,在教书之余,我是不是也应该积极做点什么?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范文7
最近在网上看了篇印度居住在上海的工程师孟莎美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不仅触动了灵魂深处,且久久不能平静。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主要讲了作者在德国至上海长途飞行中,看见玩ipad的基本是中国人,而这些人是在玩游戏,或看电影,没有人看书。

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中国乘客只有少数人看书,大多数在商店里穿梭购物,大声谈笑,比对价格,打电话也是大声交谈,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而欧洲人大部分是在安静的阅读中渡过,即使打电话也是低声细语,生怕吵到旁人。

闲时多阅读可以增长见识,也能让人平心静气。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不仅是直接传递知识的方式,也是经验的积累,将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抒写成书广泛传播出去,不但促进了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