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答: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继承并发扬。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1
遵义市五十五中学2016年秋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7.1家的意味
共案
个案
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点播提升、解决疑难
五、理解识记、巩固消化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学案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解读目标: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二、读书独学、完成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关系、关系或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家中有。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三、对学群学、展示生成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难点: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教师:刚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个家》。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家的意味》。
新课
一、生命的居所
活动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
(1)学生阅读课本后72页。
(2)多媒体显示: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活动3、家庭的功能
(1)多媒体显示:说一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2)学生阅读课本72页。
(3)(多媒体显示)家庭的功能: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二、中国人的“家”
活动4、话“家规”、“家训”
(1)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
(2)说说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3)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4)理解孝的精神内涵
(5)讨论:如何将“孝”落实到行动
知识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案
课题
7.1家的意味
总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姚宏彦
授课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活动1、我眼中的家:
(1)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2)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例: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3)73页的案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4)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懂得子女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规定。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案列分析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和提高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