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
1、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
2、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5、声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

下列事例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洗碗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人的疾病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7、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8、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9、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10、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准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

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

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小刚的音色B.小刚歌声的频率
C.小刚歌声的响度D.小刚歌声的音调
多选题
11、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

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回声D.次声波
12、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是汽车泊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由超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

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测量距离D.真空不能传声
13、下图所示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关于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听声音和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15、下列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器件,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B.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是由于超声波具有大量的能量,会造成巨大灾害,需加以防范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做“B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计算题
16、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飞机的飞行速度400m/s,用大炮瞄准飞机,开炮后经1.6s看到飞机爆炸,再
经4.8s听到爆炸声,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求:
(1)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了多少距离?
(2)飞机爆炸时离炮口多远?
(3)炮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17、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的静止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此时船离悬崖多远?
18、2020 年 11 月 10 日清晨,载有三名潜航员的“奋斗者”号从“探索一号”母船机库缓缓推出,被稳稳起吊布放入水,4小时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求:
(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海水中声速约1500m/s,“探索一号”母船从海面向此处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后,经多少秒可接收到回声?(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_02D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A.B.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
C.D.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
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项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项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不同,故C项错误;
D.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其它乐器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项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是根据渔船发出的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探知鱼群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的快速振动,除去碗上的污垢,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声音,从而获得人的身体是否有病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可以探测障碍物离车有多远,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A.由题可知,人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故A项错误;
B.由题可知,蝙蝠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可知蝙蝠发声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发声
的音调比蝙蝠低;故B项错误;
C.由题可知,狗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15~50000Hz,而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所以狗能听到超
声波;故C项错误;
D.由题可知,大象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Hz;而蝙蝠听觉频率范围是1000~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v=s
可知,
t
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A错误;
B.由图2甲丙的波形图可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声音响度相同,故B正确;
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C错误;
D.由图2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主要是依据小刚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选A。

11、答案:BD
解析:
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次声波,故AC不符合题意,BD符合题意。

故选BD。

12、答案:AC
解析:
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
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

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部分。

故应用的物理知识有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回声测量距离、超
声波。

故选AC。

13、答案:BC
解析:
A. 甲图通过听声音和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 乙图中可以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故B正确;
C. 丙图中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则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D.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C。

14、答案:ABD
解析: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是真空,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即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正确;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故D正确。

故选ABD。

15、答案:ACD
解析:
A.超声波可以使精密器件中的污垢振动,达到清洗的目的,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伴随着能量巨大的次声波,会造成巨大灾害,需加以防范,故B错误;C.超声波具有穿透性且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故C正确;D.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ACD。

16、答案:(1)640m;(2)1632m;(3)1020m/s
解析:
解:(1)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的距离
s=vt=400m/s×1.6s=640m
(2)飞机爆炸时离炮口距离
s1=v1t1=340m/s×4.8s=1632m
(3)炮弹的飞行速度
v2=s1
t =1632m
1.6s
=1020m/s
答:(1)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了640m;
(2)飞机爆炸时离炮口1632m;
(3)炮弹的飞行速度是1020m/s。

17、答案:340m
解析:
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s的距离为
s

=vt=340m/s×2s=680m 船离悬崖的距离为
s=1
2s

=1
2
×680m=340m
答:此时船离悬崖340m。

18、答案:(1)2.7km/h;(2)14.5s 解析:
解:(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
v=s
t
=
10.909km
4h
≈2.7km/h
(2)声音传播的路程s′=2×10909m=21818m 声音的传播时间
t′=s′
v′
=
21818m
1500m/s
≈14.5s
答:(1)“奋斗者”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2.7km/h;
(2)海水中声速约1500m/s,“探索一号”母船从海面向此处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后,经14.5s可接收到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