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的价位为何居高不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黄的价位为何居高不下
田黄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

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著名的田黄属田坑石,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橘皮红、橘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

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

一般品相的田黄价格在每克5000~25000元,极品的田黄价格能达到50000~60000元/克。

目前田黄已经绝矿,市场上各种仿品充斥市场。

一方面田黄价格一飞冲天,一方面又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不敢出手,一旦打眼,那就不是几百几千打了水漂。

关于田黄的鉴定,我们得先认识田黄,要知道它的产地和种类。

田黄属于寿山石的高山系田坑类,主要分布在寿山乡一带小溪旁的水田中,状态极为零散,沉积于一到两米深的田地底层。

根据其产地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上坂又称“溪坂”,指靠近坑头溪水发源地一带的水田。

沿溪而下分别为中
坂、下坂和碓下坂,其中以中坂所产田黄质最佳,色浓肉嫩,碓下坂所产石质最差,石质粗硬,颜色晦涩。

田黄在清代就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

乾隆时期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如今一块数克重的普通的小田黄也值数万元人民币,精品田黄的价格就更为惊人。

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田黄雕瑞狮纸镇重207克,以3932万港元(折合4167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

从田黄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

田黄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挖掘,尤其是近30年来拉网式的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在产地能见到一块花生米大的上好的田黄已是不易。

历代挖掘的田黄,能流传至今的,已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的公私收藏机构。

流散民间的,皆被藏家所珍藏。

色泽是鉴定田黄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所谓田黄.那一定以“黄”色基调为主,不论黄田、红田、白田、黑田都带“黄”气.只是黄色调的深浅不同而已。

石皮也是田黄鉴定中的重要一环。

绝大多数的田黄都有石皮。

石皮的颜色有黄、白、黑等之分,石应又有厚、薄、稀之别,偶尔也有2至3重色皮。

但也有些田黄没有石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从田黄的其它特征去鉴别。

“田黄”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

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有的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
黄色为最常见。

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

为田黄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

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明清时期田黄就已主要作为皇室的印玺用石和雕刻用材。

因田黄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古人也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将之锯成方章,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惊险刺激堪比翡翠赌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