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网络纲要
三、重点拓展 ■自由放任,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 ”(“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通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
政府对于民间经济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的更好(更有效率)。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借着争取各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 生产和市场的矛盾 A.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出现了相对过剩。
B.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
C.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D.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导火线):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① 。
二、表现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② ,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三、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
3.破坏力特别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达三千万以上) 四、影响
1.局部: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③ 。
(各国工人罢工、游行示威,德国法西斯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2.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④ ,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加紧对 ⑤ 的掠夺,加剧了⑥ 。
五、政策: 自由放任 1.含义: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
指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反对政府对经济 的干涉,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的少,才能管得好”。
(即政府扮演守夜人) 2.胡佛的应对:在固守 ⑦ 政策,反对政府⑧ 的同时,被迫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3.结果:危机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4.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 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
A.由美国开始的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B.从金融领域开始,涉及工业、农业等行业
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由于赚钱的唯一方法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获取他人金钱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
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股票、股市和炒股
股票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有价证券,它是股份公司或企业为吸收投资,发给投资人(即股东)的投资凭证。
股东可凭股票取得利息或红利。
股东不得向股份公司退股,但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
股票交易所是专门从事股票业务的证券交易场所,是买卖股票的市场,习惯上称为股市。
从理论上讲,所有股东都有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管理,参与股份公司的盈余分配。
但是,实际上,真正控制股份公司的是那些握有大量股票的大股东,他们成为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参与公司的决策。
一般股东只是为了分得股息。
一般来说,股息要比存款的利息高,但风险也大,股票行情变幻莫测。
股票价格的升降是由市场的供求情况决定的,当某种股票供过于求时,股价下降;反之则上升。
这种股票的交易,习惯上称炒股。
■分期付款
它是一种促进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只要付出一定比例的钱就能实现消费,然后分期偿还。
它主要为缺钱的消费者提供方便。
这种促销方式能够刺激消费,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超前消费,不仅对以后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使用过度,还会造成一种市场的虚假繁荣,刺激生产盲目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出现的鼓吹种族主义、专制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政治理论、运动和政权形式。
最先由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提出。
“法西斯”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由其扈从所执的权力标志棒,象征强权和暴力。
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和国家主义,宣称“高贵”民族有统治“劣等”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权利,融种族主义历史观和专制暴力于一体,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建立少数独裁者的恐怖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和进步势力,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及意识形态全面危机的产物。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战后在意、德分别出现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和希特勒的纳粹党,先后于1922年、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亦于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化。
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阿根廷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专政的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军国主义:军国主义是主张扩军备战,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的黩武思想和政策,是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产物,同时又是鼓吹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一种手段,其最高形态是法西斯主义。
18世纪的普鲁士曾流行军国主义。
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是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
为了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它一方面在国内竭力扩军备战,不断扩充和加强武装力量,强迫人民服兵役;另一方面使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如缩减民用工业、扩大军火生产、实行恐怖统治、镇压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与自由的运动、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加紧镇压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干涉、破坏他国主权,进行颠覆活动,以致疯狂发动侵略战争。
四、同步训练
☆学业测试
1.“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2.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
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
4.1929经济危机由美国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B.资本主义世界联系加强,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C.美国掌握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对世界市场有重大影响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5.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有可能出现的是
A. 人们大量购买进口产品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一片和平景象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6.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A.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C.激化了各国的矛盾 D.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危机()
A.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8.自xx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9.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
A.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 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10.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
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
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制”,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美国为何要提高进口税率?其目的是什么?
(2)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
●高考训练
12.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13.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过多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14.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一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使得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16.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7.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
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的表现是()A.银行倒闭 B.企业破产 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
1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世界,这主要是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20.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21.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3.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2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
25.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
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
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
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26.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27.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
”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
”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28.西方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请你分析一下,引发人们思考和议论“西方的
社会制度”的命运的主要是由于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萧条C.法西斯力量的壮大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酝酿着
32.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1858年的天津条约签订后,主要进口品的税率又较1843年的税率降低了13—65%。
1859—1875年间,英、法、德、美的进口税率为15—42%,相当于中国
的3—8倍。
如英国对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所征收的关税为25%,美国对从中国输入的熟丝所征收的关税为35—60%。
——摘编自虞和平《1895—1936年间中国关税制度与外贸状况的变化》
材料二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
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30多年间中国的进口税率的变化趋势。
这种通过协定的关税有何突出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的经济表现。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表现造成的影响。
(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就国际贸易的角度,谈点你对关税的认识。
(3分)
五、默写反馈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各国工人罢工、游行示威,德国法西斯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
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加紧对的掠夺,加
剧了。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