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件(三课时)2018年3月10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5岁至 41岁。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 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 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 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 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
14
❖ 三、供奉翰林,赐金放还。42岁至44岁。有 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 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 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做供奉 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 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 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 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 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 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 思想性和政治性。
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
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
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
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
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 别友人。
21
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噫吁 ( yīxū )
石栈( zhàn )
巉岩( chán )
喧豗( huī )
膺(yīng )
万壑( hè )
1.环境凄清 2.山高水险
.
59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 响人的情绪。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 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
23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的来历,用叙述调 读。只在最后两句加以渲染,如同 见到那惊天动地的场面。
3、“问君西游何时还···凋朱颜。” 亲切——劝说——放低声调——感 叹
.
24
4、“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 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再现 剑阁的险要。
.
19
对李白诗的评价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 惊人的夸张,奔放的语言,磅 礴的气势,融汇一体,形成雄奇 飘逸的风格。
.
20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天府之 国),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 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 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壁 尺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 。 , 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
56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
.
57
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人其
的蜀
胡险
人道
为也
,这
乎如
为般
来此
什艰
哉,
么险
!嗟
来,
尔
到你
远
这这
道
里远
之
.
? 道58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 出蜀道之难?
登。
.
52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
.
53
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
54
人 听蜀 此道 凋之 朱难 颜, !难
于 上 青 天 , 使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 让人听了这话. 红颜衰谢。 55
枯连 松峰 倒去 挂天 倚不 绝盈
.
33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当:挡; 横绝:飞越;
(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 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 飞行的路径,能够飞越峨 眉山的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高险的山路)(在山崖上凿石架起的通道)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在第一
段中诗人围绕哪一个字来突出
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又是怎样
来写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独立
思考后回答。
.
40
(1)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难”?
从历史角度写蜀道之难。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 难。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
41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15
❖ 四、离开长安,漫游南北。45岁至55岁。 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写下著名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洛阳遇到了 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 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 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 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 衷于求仙访道。
.
16
❖ 五、巫山遇赦,病逝当涂。56岁至62岁。安史乱后, 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 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 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 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 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肃宗以逆反镇 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 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 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 极高兴。他从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 “千里江陵一日还。”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 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
60
387
提示背诵
二叹险 可畏
视觉:—— 听觉:----静景:—— 动景:——
环境凄清 山高水险
以环境烘托渲染蜀道之难
以山水险恶烘. 托蜀道之难 61
蜀道 难
李白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
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
62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三节。
2、分析第三节,再次感受蜀 道之难。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作的艺术风格。
.
63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崔嵬( wéi )
咨嗟( zī )
.
鱼凫( fú ) 猿猱( náo ) 飞湍( tuān) 扪参( ménshēn ) 峥嵘( zhēngróng) 砯崖(pīng ) 吮血( shǔn)
22
诵读指导
1、“噫吁巇······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 调,但感情是奔放的,要读得有气势。 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难自已,脱口而出, 也显示了作者感叹的强烈。“危”“高” 同义,极言蜀道之高;“乎”“哉”可 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平缓后再用升 调读“难于上青天”。
.
8
.
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10
青莲居李士白,字_太_白__,号 ______,盛唐诗人,是 继 的浪屈__漫原_主_之_义_后诗我人国。最伟大
性格豪放,感情奔放, 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艺术风格。
李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二节。 2、分析第二节,感受蜀道
之难。
.
50
一读课文,翻译第二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二节,对照 课下注释练习翻译。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翻 译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 句。
.
51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
“一夫”两句要顿挫有力,表 现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
后两句用告诫的语气。
.
25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 音响亮,吐字清晰。
.
2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 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 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35
逆高上
折标有
之,六
回下龙
川有回
。冲日
波之
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也要 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波涛滚
滚的回旋的急流。
.
36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发愁
翱翔高飞的黄鹤尚不能飞过,
攀援敏捷的猴子想过去也一
筹莫展。
.
37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 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
27
蜀 道难
李白 第二课时
.
28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一节、 2、赏析第一节,体会蜀
道之难。
.
29
一读课文 ,翻译第一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一节,对照课下注
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 文。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翻译重 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句。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 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上下对举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衬托、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
45
.
17
经典评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
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
唐。
——余光中. 《寻李白》
18
作品集《李太白集》,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 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渲染神话色彩, 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 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
42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 传说中的蚕丛、鱼凫的开 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 人的什么愿望?
.
43
•明确:引用远古蜀君开国 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 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
蜀道的来由,表达诗人改造 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 和开路者的勇敢,赞扬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 的勇敢精神。 44
蜀 道难
李白 第一课时
.
1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
强县,南到四川成都,
全长450公里,入川经
广元、剑阁、梓潼、
绵阳、德阳等地。沿
线地势险要,山峦叠
翠,风光峻丽,关隘
众多,唐代李白有
“蜀道难,难于上青
.
2
天”的形容。
难蜀 于道 上难 青,
.
3
.
4
凿石为路
.
5
.
6
道 太太 白白 鸟道鸟
.
7
第一段
一 1、统摄全文 蜀道之高 点明主旨
叹 2、蜀道来历 用典 夸张 神话传说
高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峻 3、 群山挡日,急浪回旋
正面
难 山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侧面
行
势 高
峻
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 人的感受
正面 侧面
.
46
根据提示试背诵
主 蜀道之始
旨
句
:
蜀道高峻
——,——然 ,烟 ,巅 ,连
.
30
噫吁巇,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危:高 于:比
啊,多么高峻! 蜀道之难,比上青天还难! (状语后置)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蜀先王蚕丛和鱼凫, (他们)开国的事迹多 么久远而不可知!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岁,年) 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 (蜀地)还没有与秦地 的人相来往。
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 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 道萦绕着山峰。 38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 坐长叹。历:经过
扪:摸; 抚:拍; 膺:胸口;坐:徒,空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
用手触摸星星,甚至从它们
中穿过,仰头望天,屏住呼
吸,用手抚胸只是长长叹息。
.
39
二读课文,理思路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并思考:
.
11
李白起名
父:“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 母:“火烧杏林红霞落”。 孩童:“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白档案
活动时间:公元701—762 ; 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
出生地: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
经历:约五岁时其家迁绵州昌隆(四川江油),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经济状况:富裕,父是一位巨商;
学历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 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 相镐》);
特长爱好: “十五好剑术” (《与韩荆州书》)
“少任侠”(《李翰. 林集序》);
12
成就:诗仙 。
李白一生五个阶段
❖ 一、蜀中求学,崭露头角。24岁之前。五岁 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 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甲’字的 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 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 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 肩” 。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 骨”。
上 ,下 。
黄鹤 ,猿猱 。
青泥 , 。
. 扪参
,
。 47
板书
难一 行叹
高 而
蜀道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1、点染神 话色彩, 引人入胜 2、开辟蜀 道的艰难
蜀道高峻
细读“上有六龙回
日……坐长叹”这几句,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
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
48
蜀道难
.
14
❖ 三、供奉翰林,赐金放还。42岁至44岁。有 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 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 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做供奉 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 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 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 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 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 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 思想性和政治性。
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
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
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
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
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 别友人。
21
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噫吁 ( yīxū )
石栈( zhàn )
巉岩( chán )
喧豗( huī )
膺(yīng )
万壑( hè )
1.环境凄清 2.山高水险
.
59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 响人的情绪。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 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
23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的来历,用叙述调 读。只在最后两句加以渲染,如同 见到那惊天动地的场面。
3、“问君西游何时还···凋朱颜。” 亲切——劝说——放低声调——感 叹
.
24
4、“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 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再现 剑阁的险要。
.
19
对李白诗的评价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 惊人的夸张,奔放的语言,磅 礴的气势,融汇一体,形成雄奇 飘逸的风格。
.
20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天府之 国),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 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 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壁 尺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 。 , 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
56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
.
57
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人其
的蜀
胡险
人道
为也
,这
乎如
为般
来此
什艰
哉,
么险
!嗟
来,
尔
到你
远
这这
道
里远
之
.
? 道58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 出蜀道之难?
登。
.
52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
.
53
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
54
人 听蜀 此道 凋之 朱难 颜, !难
于 上 青 天 , 使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 让人听了这话. 红颜衰谢。 55
枯连 松峰 倒去 挂天 倚不 绝盈
.
33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当:挡; 横绝:飞越;
(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 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 飞行的路径,能够飞越峨 眉山的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高险的山路)(在山崖上凿石架起的通道)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在第一
段中诗人围绕哪一个字来突出
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又是怎样
来写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独立
思考后回答。
.
40
(1)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难”?
从历史角度写蜀道之难。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 难。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
41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15
❖ 四、离开长安,漫游南北。45岁至55岁。 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写下著名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洛阳遇到了 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 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 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 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 衷于求仙访道。
.
16
❖ 五、巫山遇赦,病逝当涂。56岁至62岁。安史乱后, 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 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 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 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 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肃宗以逆反镇 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 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 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 极高兴。他从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 “千里江陵一日还。”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 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
60
387
提示背诵
二叹险 可畏
视觉:—— 听觉:----静景:—— 动景:——
环境凄清 山高水险
以环境烘托渲染蜀道之难
以山水险恶烘. 托蜀道之难 61
蜀道 难
李白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
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
62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三节。
2、分析第三节,再次感受蜀 道之难。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作的艺术风格。
.
63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崔嵬( wéi )
咨嗟( zī )
.
鱼凫( fú ) 猿猱( náo ) 飞湍( tuān) 扪参( ménshēn ) 峥嵘( zhēngróng) 砯崖(pīng ) 吮血( shǔn)
22
诵读指导
1、“噫吁巇······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 调,但感情是奔放的,要读得有气势。 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难自已,脱口而出, 也显示了作者感叹的强烈。“危”“高” 同义,极言蜀道之高;“乎”“哉”可 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平缓后再用升 调读“难于上青天”。
.
8
.
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10
青莲居李士白,字_太_白__,号 ______,盛唐诗人,是 继 的浪屈__漫原_主_之_义_后诗我人国。最伟大
性格豪放,感情奔放, 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艺术风格。
李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二节。 2、分析第二节,感受蜀道
之难。
.
50
一读课文,翻译第二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二节,对照 课下注释练习翻译。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翻 译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 句。
.
51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
“一夫”两句要顿挫有力,表 现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
后两句用告诫的语气。
.
25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 音响亮,吐字清晰。
.
2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 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 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35
逆高上
折标有
之,六
回下龙
川有回
。冲日
波之
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也要 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波涛滚
滚的回旋的急流。
.
36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发愁
翱翔高飞的黄鹤尚不能飞过,
攀援敏捷的猴子想过去也一
筹莫展。
.
37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 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
27
蜀 道难
李白 第二课时
.
28
教学目标
1、译讲第一节、 2、赏析第一节,体会蜀
道之难。
.
29
一读课文 ,翻译第一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一节,对照课下注
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 文。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翻译重 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句。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 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上下对举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衬托、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
45
.
17
经典评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
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
唐。
——余光中. 《寻李白》
18
作品集《李太白集》,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 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渲染神话色彩, 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 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
42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 传说中的蚕丛、鱼凫的开 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 人的什么愿望?
.
43
•明确:引用远古蜀君开国 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 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
蜀道的来由,表达诗人改造 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 和开路者的勇敢,赞扬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 的勇敢精神。 44
蜀 道难
李白 第一课时
.
1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
强县,南到四川成都,
全长450公里,入川经
广元、剑阁、梓潼、
绵阳、德阳等地。沿
线地势险要,山峦叠
翠,风光峻丽,关隘
众多,唐代李白有
“蜀道难,难于上青
.
2
天”的形容。
难蜀 于道 上难 青,
.
3
.
4
凿石为路
.
5
.
6
道 太太 白白 鸟道鸟
.
7
第一段
一 1、统摄全文 蜀道之高 点明主旨
叹 2、蜀道来历 用典 夸张 神话传说
高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峻 3、 群山挡日,急浪回旋
正面
难 山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侧面
行
势 高
峻
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 人的感受
正面 侧面
.
46
根据提示试背诵
主 蜀道之始
旨
句
:
蜀道高峻
——,——然 ,烟 ,巅 ,连
.
30
噫吁巇,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危:高 于:比
啊,多么高峻! 蜀道之难,比上青天还难! (状语后置)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蜀先王蚕丛和鱼凫, (他们)开国的事迹多 么久远而不可知!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岁,年) 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 (蜀地)还没有与秦地 的人相来往。
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 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 道萦绕着山峰。 38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 坐长叹。历:经过
扪:摸; 抚:拍; 膺:胸口;坐:徒,空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
用手触摸星星,甚至从它们
中穿过,仰头望天,屏住呼
吸,用手抚胸只是长长叹息。
.
39
二读课文,理思路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并思考:
.
11
李白起名
父:“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 母:“火烧杏林红霞落”。 孩童:“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白档案
活动时间:公元701—762 ; 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
出生地: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
经历:约五岁时其家迁绵州昌隆(四川江油),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经济状况:富裕,父是一位巨商;
学历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 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 相镐》);
特长爱好: “十五好剑术” (《与韩荆州书》)
“少任侠”(《李翰. 林集序》);
12
成就:诗仙 。
李白一生五个阶段
❖ 一、蜀中求学,崭露头角。24岁之前。五岁 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 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甲’字的 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 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 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 肩” 。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 骨”。
上 ,下 。
黄鹤 ,猿猱 。
青泥 , 。
. 扪参
,
。 47
板书
难一 行叹
高 而
蜀道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1、点染神 话色彩, 引人入胜 2、开辟蜀 道的艰难
蜀道高峻
细读“上有六龙回
日……坐长叹”这几句,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
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
48
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