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教材阐发之老阳三干创作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修改.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组成了一幅文雅清幽的风光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残暴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矮小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收回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类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但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并且清楚感触感染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触感染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合感触感染,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2词句解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成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
成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哆嗦.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到.作者从绿色中感触感染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光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获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彻完全底的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残暴、竹竿、
白茫茫、规律、裂缝、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
句.
2有豪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触感染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豪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办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建议有条件的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
解词语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
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条理,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豪情.
3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让学
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
流自己的认识和感触感染,教师相机对有关语句进行点拨,并引导
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从对枝干、树根的描述中,感触感染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
活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不雅察教材中的图片,以增加理性认
识)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哆嗦.”(使我们感触感染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禁绝人去捉它们.”(体验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第二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并且能想象出鸟儿自在翱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
4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相机引导学生存眷课文的题目,思考并交流:“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文中出现的几次“鸟的天堂”意思其实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他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暗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应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5本文文字优美,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缮写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你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些句子、哪些部分?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办法.在学生畅谈各自的体会和感触感染之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缮写下来.
6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有部分难字要有选择地加以提醒.如,“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成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成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另外,“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由”的“禁”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g.
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大都是实词,只要能读准音,基本上能够理解意思.因此,可以结合朗读指导进行正音,不必花费时间作单独讲解.有的要求读记的词语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加深理解.如“应接不暇”,可以让学生频频朗读这个词语后面的几句话,不但可以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能体会到这个词语的用法.
7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讲讲游览鸟的天堂的经过和感触感染;或者通过小鸟自述,赞美南国风光或感激当地农民.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