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 校园里的生物 14 校园里的植物》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四摄氏度中进行的户外活动课
——《校园植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里的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对植物展开研究,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
观察植物,并能对校园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难点:对校园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学校里的这些植物你们都认得吗?能叫出名字吗?它们漂亮吗?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
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形态特点:
(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
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
(2)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
(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2.局部观察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①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再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
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②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③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2)师生观察后交流。
(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并及时鼓励)
3.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2)交流讨论: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位置相对固定等。
三、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45万种,难记吗?科学家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
它们,把它们分成的很多类,你能对这些植物分类吗?
2、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先说标准,再分。
教学实录(以故事方式叙述)及反思:
广东十月炙热的阳光下,原本应当躲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们却顶着烈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一颗颗植物的观察中。
这些不会动的植物真的能令他们如此着迷吗?
几个孩子站在树下高高的仰起头,有的仔细地观察着阳光下流淌着翠绿的叶子;有的细心寻找着掩藏在树叶中的小虫子;有的盯住正在向上爬的蚂蚁,眼睛眨都不眨;偶尔几个脑袋还聚在一起细声交流;另几个学生很耐心的数着地上飘落的树叶,不时的拿起来看一看,然后拿起笔写些什么;或者用手拨弄着周围的杂草,寻找着什么……
再看围墙下的一组学生,他们闭着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呼出来再吸。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过去问:“你们这是?”“我们在闻树发出的味道!”
“哦!什么味道?”我笑着说,走向另一边。
第七组的学生在组长的指挥下,把一张大白纸蒙在树皮上,正用蜡笔拓印它的纹路。
在他们旁边,几个学生瞪着一个低垂着脑袋的孩子,原来这个孩子忘记带来原本该他带的软尺了,结果当他们想测量树干的粗细时没有了工具。
看到那位学生成为众矢之的,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问:“没有尺子就不能知道树干的粗细了吗?”“呃——”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我笑着转身走向另一组学生。
突然,一只小手拉住了我。
低头一看,是一个眼神明亮的女孩子。
我扬起眉,用询问的眼光注视着她:“有事吗?”女孩仰起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说“老师,我知道树皮是苦的!”“你怎么知道的?”“我刚才用舌头尝的。
”“啊!”我不禁一楞,头脑暂时空白。
虽然在此之前,我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做准备:介绍科学课要研究的内容,给学生进行分组、推选小组长,指导他们用感官观察事物,告诉他们观察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没想到室外活动时仍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万一学生的皮肤过敏,或者树皮有毒……“老师?!”可能是一直没有听到我的答复,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她又拉了拉我的手。
“哦!你的发现很重要,下节课交流的时候请你告诉给全班同学好吗?”说到这我蹲下身子问:“你怎么想起来用舌头去尝的?”“你说观察时要同时用眼睛、耳朵、鼻子、、手,不能只用一个。
”
“回头要向全班学生讲清楚观察时应当注意安全问题!”我在心里告诉自己,然后说:“再试试会不会有新的发现,不过不要再去尝啦,因为不太卫生,而且不够安全,懂吗?”
“老师,看我们拓印的树皮好看吗?”“老师,你看我观察到了这么多!”
“老师,樟树是香的。
”“老师,蚂蚁在树上找食物”……学生们开始迫不及
待地要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了。
我时而点头、时而称赞,脚步却迈向了刚才发生争执的小组,急于想知道他们的困难解决得怎样?当我走过去时他们中的一个正用手臂环抱着一棵树,嘴里说着:“一抱,两个手重叠。
”我在心里暗暗发笑:“这个单位名词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伴随着校园广播里轻快地儿童歌曲,下课了,我闲逛校园。
香山印象园,聚集着一些同学,一堆、一簇,指着高高的旅人蕉,嗅着芬芳的桂花、赞叹着漂亮的玫瑰;操场上,三三、两两,孩子们或散步,或闲望,或草坪围住。
他们真真正正的喜欢上了植物,并乐此不疲的观察它们,记录他们、爱护它们。
播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
发芽、生长,开出朵朵性善之花,结出颗颗性善之果。
我会心地笑,看我们惬意的校园,孩子们融合在此,植物的芬芳,童心的快乐,这是我们校园最灿烂夺目的风景。
三十四摄氏度,拭去眉梢的汗水,不经意间看到流淌着翠绿的香樟树树叶,一缕缕阳光从中穿过。
我惊奇的发现树叶虽成千上万,相互之间却没有完全遮蔽,因为摄取雨露和阳光是它们的天性,我们的孩子们不也是如此吗?
用温暖的语言、诚恳微笑、真心的爱滋润他们,一定可以看到他们的茁长成长,换来自己内心的安详宁静。
案例评析:梁伟权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点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本节课陈老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观察记录学习为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
在学生完成观察以后,接下来,教师要创造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阶段能够集中,激活他们的思维。
活动过程中,学生小状况频发,主要是老师的课前要求不够细致准确,但陈老师的临场应变非常得当,确保了课堂能够顺利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