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阅读心得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阅读心得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庄子阅读心得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庄子阅读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庄子阅读心得篇1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
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
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阅读心得篇2
人生在世,光怪陆离的东西实在太多,纷杂繁多的诱惑也实在太多,如何摆脱贪念,如何阻止诱惑,如何实现理想往往成为人们思索
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我们也许可以通过理解《庄子》来回答这些问题。
《人间世》中有这样一句话: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意为: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相互倾轧,而人类用于提升自我、改善生活的知识技巧在此时就成了斗争的工具,人自身最终为名所困。
古人说,普通的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常常为欲望吵架,欲望满足了,就不吵了;知识分子则不单单是为欲望,欲望满足了也要吵。
但是在争吵时,知识分子看似是在争是非,争对错,实际上争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名声。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难免犯德荡乎名,知出乎争的毛病,这便是名心在作祟。
人若想要从名利场中抽身出来,就应该把名心抹平。
如何把名心抹平,这就要提到《大宗师》里的一句话: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也。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的藏可以理解为执着,即抓得很牢。
但是人生又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也总有些难以被抓牢的事物,因此有时不必太执着。
正如感情,感情是一捧细沙,握得越紧,越容易流失;也正如名利,名利是一根向上攀岩的绳索,握得越紧,越容易在原地停留,拽得越紧,越容易绳断身落。
诚如庄子所言,只有昧者才会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一切藏得严严实实。
其实,呱呱坠地时,我们浑身赤裸;撒手人寰时,我们两手空空,既然如此,又何必偏执于某一点,某一事,某一物呢?
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某种程度的突破,有时必须放下执着。
当把执着放下,名心自然会离我们而去。
但是这里的执着并非是指理想追求,而是指人们容易贪求的东西。
举个例子,钱固然不可缺少,但我们没有必要去执着于追求花不完的财富。
量需而行,量力而行,切不可贪多求全。
《大宗师》中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就恰好指出了这一点。
古时的真人都是一切不贪求,一切不计谋,一切顺其自然。
虽然这样的境界我们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承担起我们自身的责任,不要麻烦任何人为我们代劳,也不要抢着为任何人代劳,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二、看淡成败得失,看淡他人评价,注重于养中即可。
过分顾忌别人,把自己弄得像个四处卖笑的戏子,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第三、正视自我,不自欺欺人;量力而行,不要制定高到令人望而生畏的目标。
放下不必要的执着,有利于我们在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迷失方向。
《逍遥游》中提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有志气的青年往往像鲲鹏一样拥有远大的理想,但是理想的实现需要由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成功累积而成,因此我们要有远大的计划。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只会回忆过去,在回忆的过程中体验感伤;第二种人只会空想未来,在空想的过程中不务正事;只有第三种人将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高瞻远瞩,脚踏实地。
只有将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打理妥当,才能走好漫漫人生路。
但是生活中,常常有人
被眼前利益的绚烂外貌蒙住了双眼,宁愿一直低头享受那片刻的短暂欢愉,也不肯抬起头望望远方,去寻找更大的空间。
然而事实往往证明,只为眼前利益的人,会受人性所限,只会陷入庸人自扰的无边烦恼;唯有立足长远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颈,活出精彩人生,享受智慧人生。
简而言之,我们要正视自我,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要注重自身的内心情感,重视养中;放下不必要的执着,抹平名心,坚定前行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通过远大的计划将一个个小目标连接汇聚,使之最终化身为理想的实现。
庄子阅读心得篇3
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
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
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
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
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
在学校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不在学校我依然每天跑图书馆学习看书。
上班之后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老板看。
结果是我们很累。
我们的心就像风筝一样被束缚着。
竟然浑然不觉。
如果不看庄子的文章。
我会一直以为这束缚理所当然。
但庄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就是豁达(记得小学的一个同学说是顺其自然,现在才明白)
做人要豁达。
不应当执迷于物质。
庄子一生贫穷。
但他却有丰富的思想世界。
再他看来。
精神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
一个人的心飞
不高。
那他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世界。
想想一个被束缚内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可悲。
没有追求,没有自一由,他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做人还要有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独特再哪里。
明白自己的优势再哪里。
这种自省是达到自己境界的基础。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深入剖析自己。
发现问题的所在。
通过一些内在外在的方法解决掉问题。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今后遇到问题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
最后自己杀掉自己。
生活其实很简单。
就是让自己的心飞翔。
你知道你的心能够飞到多远吗?如果你还局限再那里,那么就一把剪掉风筝线。
挣脱束缚。
让心无限飞翔。
还会有更多的感触,慢慢来。
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恼的事情缠绕我们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心灵是一片净土。
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被世俗所打扰。
六根清净。
心如止水。
一宠一辱不惊呢?在庄子看来,这需要两点。
一个是智慧。
一个是慈悲。
庄子阅读心得篇4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
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
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
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
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
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
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庄子阅读心得篇5
说起阅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庄子》,对于《庄子》中的思想,有许多都是对我们生活有所启发的。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人们的生活方面,他同老子一样提倡人们回到古朴的先民生活
时代去,因此庄子的思想里对于人为的一切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天然的事物,则是给予了最大的肯定与赞扬。
与老子相类似,他也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阅读《庄子》的感受。
首先,我想谈一谈有关于庄子有关于崇尚自然与自由的思想。
在结合庄子对于自由和自然的追求之后,我想到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是说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
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庄子否认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结论,也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
认为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规律,并且妨碍自己去认识道、掌握道,因此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次,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思想。
在庄子《知北游》中这样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里强调真正的大美,是不使用语言、不发表谈话、不附加解释的。
这个观点表达了庄子认为人所表达的文字也好,音乐也好都不是天地之间的大美。
庄子认为真正的美是一种不加以人工雕琢的,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美。
大美实为主体以自然为宗,在自由关照中获得一种美的体验。
所以庄子的大美而不言也是强调我们
对于真正的美应该如何把握,认为应该否弃人力,追求自然。
结合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与庄子同样的强调虚静。
庄子在老子的理论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心斋与坐忘。
庄子强调主体应该由虚而明,达到无知无欲,不受外物干扰,空明宁静的心灵状态。
而心斋和坐忘在我看来是一种达到虚静的方法或者是过程,通过心斋和坐忘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的心灵洗涤,读后感m提升自己的心灵修养,从而达到虚静。
而庄子在虚静的状态下提出了物化的理论。
庄子曾在《齐物论》中说到: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我与蝴蝶之间必定有所区别,而这个区别正是物化所在。
庄子在认为虚静正是为了达到物化,而物化之要害是使主体与客体完美地默契合一、不知是我还是物,亦不知是物还是我。
同时提出物化是一种审美特征,是主体对对象生命情趣和本质的感知,是体通的境界一种创作过程中的主客关系。
以上的感受都是我通过阅读《庄子》所体会到的,对我的生活有许多的启发。
因为爱上阅读我才会阅读《庄子》,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热爱阅读,将阅读变成生活中的习惯,真正做到爱上阅读,手不及卷。
庄子阅读心得篇6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
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
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
一般人不及庄子。
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
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
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庄子阅读心得篇7
在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诞生了一位神人。
他逍遥自在,不惧生活的窘迫,不被名与利束缚,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
着内心永远的宁静,他就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
庄子的洒脱来自于他对名与利的超越。
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次庄子去梁国,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当时身居宰相的高位,听到众人说庄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会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可庄子却不请自来,用鹓鹐和猫头鹰的故事告诉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
又有楚国人来请庄子出仕,也被庄子用自己宁愿在烂泥里快活的说辞给拒绝。
试问天下能有几人能够像庄子一样对名利如此淡泊。
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为着家财万贯,名垂千史,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却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恶性循环永远看不到尽头。
可庄子却是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下,仍是不肯向名与利低头,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名与利的束缚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洒脱也来自于他对生与死的超越。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气息,居住在形体之中,而死亡不过是又使形体回到了气息,是经历过一生之后的解脱和长眠。
面对亲人的去世,他能放声高歌,而不是在亲人离世的悲伤中痛哭,这种洒脱便是来自于他对生死的看淡。
生与死连接着两个世界,庄子看透了生的喜悦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长眠,他一生逍遥自由,既不乐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庄子一样看透,生活之中也会少很多哀声吧。
庄子的洒脱还来自于他对道的理解与超越。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将道的含义尽情诠释。
《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
是顺其自然。
当然庄子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过生活,而是跟着生活,从不妄为,只是独处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样乐得自在。
至于他对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种逍遥不羁的人生态度,那种高深的境界,实在是众人难以到达的地步。
我们虽不是庄子,也很难达到他的境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学习庄子,学习他的洒脱,学习他的超越。
摆脱名利与生死的束缚,踏遍红尘看透红尘,永驻内心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