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抗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血清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抗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血清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病毒DHAV-3致弱疫苗毒(B54株)、DHAV-1(ATCC株)、鸭瘟疫苗株病毒(DPV),由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保存。
1.2 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禽流感病毒(AIV)抗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鸡新城疫病毒(NDV)抗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抗体、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抗体、鸡贫血病毒(CAV)抗体、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禽脑脊髓炎病毒(AEV)抗体、禽呼肠孤病毒(REO)、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抗体检测试验盒,均购自北京IEDXX公司。
1.3 检测用抗原和抗体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HA抗原,DHAV-1和DHAV-3鸭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均由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制备、鉴定和保存。
1.4 培养基无菌检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T.G),酪胨琼脂培养基(G.A),葡萄糖蛋白栋培养基(G.P);支原体培养基:改良Frey氏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均购自北京海淀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
1.5 试验动物SPF鸡3周龄,购自北京梅里亚维通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SPF鸭种蛋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10日龄鸭胚和易感雏鸭,均购自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0日龄SPF鸡胚,用购自济南斯帕法斯家禽有限公司SPF种蛋进行自孵。
2 方法
2.1 抗血清的制备
2.1.1 免疫原的制备与纯化将DHAV-3 B54株种毒1:1000倍稀释,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鸭胚,每胚0.1ml,置于37℃孵化箱继续孵化,不必翻蛋。
收集36~96h死亡鸭胚,无菌收集尿囊液。
纯化方法为:将收获的尿囊液装入透析袋,用PEG20000进行包埋浓缩处理,待体积浓缩至原体积的1/50时,10000r/min离心60min,取上清液,再在同样条件下45000r/min离心150min,弃去上清,再加入等体积灭菌PBS,悬浮沉淀物,-20℃冻存备用[8]。
2.1.2 免疫及采血将浓缩后的DHAV-3经肌肉注射途径接种3周龄SPF鸡10只,0.5ml/只,隔离器中饲养。
14日后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8日,经心脏无菌采血,分离血清[9]。
2.2 细菌与霉菌检测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第42页进行,将制备的混合血清分别接种T.G小管及G.A斜面各2支,每只0.2ml,分别各一支置37℃和25℃,另取0.2ml接种G.P小管,置25℃,均培养7d,观察有无细菌和霉菌生长。
2.3 支原体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49页进行检测,将制备的混合血清取0.2ml 移植接种于1小管液体培养基中,将小瓶与小管置37℃培养,同时设滑液支原体和灭菌生理盐水作阳性和阴性对照。
分别于接种后5、10、15日进行移植培养,观察14日。
在上述每次液体培养物移植小管培养的同时,取培养物0.2ml接种于支原体琼脂平板固体培养基,置含5%~10%CO2潮湿的环境,37℃培养14日,观察结果。
2.4 特异性检测
2.4.1 中和试验将制备血清于56℃水浴灭活30min,分别与DHAV-1、DHAV-3及DPV (100ELD50)等量混合。
37℃感作1h,感作后的DHAV-1和DHAV-3分别经尿囊腔接种5枚10日龄鸭胚;感作后的DPV经绒毛尿囊膜接种5枚10日龄SPF鸡胚,每胚0.2ml,连续观察7日,记录胚死亡情况。
2.4.2 ELISA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AIV抗体、NDV抗体、IBV抗体、ILTV抗体、IBDV 抗体、CAV抗体、AEV 抗体、REO抗体、REV抗体、ALV抗体。
具体操作方法参见IDEXX 产品说明书。
2.4.3 HI方法检测应用HI方法检测所制备的抗血清中EDS76病毒抗体,具体操作方法参考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第11页进行检测。
2.5 中和效价的测定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将待检血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置于56℃ 水浴中灭活30min;用灭菌PBS进行2倍系列稀释。
将3型鸭肝炎病毒(B54株)稀释至200ELD50/0.1ml,分别与等量的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相混合。
37℃感作1h。
将感作好的混合液,每个稀释度经尿囊腔接种SPF鸭胚5枚,每胚接种0.2ml,同时设置5枚鸭胚接种灭菌PBS作为空白对照,接种后封闭针孔,置37℃继续孵育,每天照蛋检查鸭胚情况,连续观察7d,记录鸭胚死亡数量,按Reed-Muench法计算中和抗体效价。
2.6 治疗试验选择1日龄樱桃谷雏鸭60只,平均分成2组,第1组为ATCC攻毒试验组,第2组为DHAV-3 G攻毒试验组。
各试验组又平均分成攻毒对照小组和治疗小组,各小组15只雏鸭分别隔离饲养,于7日龄攻毒,攻毒剂量均为10
3.0LD50/0.5ml,当攻毒后各试验组雏鸭出现发病症状后,立即对各治疗小组雏鸭腿部肌肉注射0.5ml抗血清。
连续观察7日,统计雏鸭死亡情况。
3 结果
3.1 细菌、霉菌与支原体检测按照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42页和49页进行无菌和支原体检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血清无细菌、霉菌和支原体生长。
3.2 特异性
3.2.1 中和试验抗血清与DHAV-3感作后,接种的5枚鸭胚,连续观察7日均未出现死亡,而鸭瘟病毒和1型鸭肝炎病毒抗血清感作组,两组接种的胚在120h内全部死亡。
说明所制备的血清对DHAV-1和DPV无中和作用,是抗DHAV-3特异性血清。
3.2.2 ELISA检测使用IDEXX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对AIV、NDV、IBV、ILTV、IBDV、CAV、AEV、REO、REV、ALV抗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2.3 HI方法检测使用HI方法检测抗血清中EDS76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3.3 中和效价测定结果阳性血清对照和空白对照鸭胚全部健活,而阴性血清对照全部死亡。
阳性和阴性血清平行试验成立,按Reed-Muench法计算所制备的抗血清中和效价为10-2.8,表明该血清在1:632稀释时可保护50%的接毒鸭胚免于死亡,见表1。
3.4 治疗试验将隔离饲养的7日龄雏鸭进行攻毒,24h前各小组均无发病死亡现象。
在攻毒后26h,当DHAV-3 G株攻毒对照组第一例雏鸭出现发病症状时,对两治疗组鸭腿部肌肉注射0.5ml抗血清,观察7日,DHAV-1 ATCC株和DHAV-3 G株攻毒对照组分别出现86.7%和80%的死亡率,表明攻毒对照成立。
出现发病雏鸭后紧急注射抗血清,对DHAV-1 ATCC株和DHAV-3 G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5.38和91.67,见表2。
4 讨论
本试验中使用的免疫原是经过纯化的尿囊液病毒,没有使用胚组织毒是因为其含有大量宿主杂蛋白,不仅会影响所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而且还会影响在免疫酶技术中的使用效果。
对于鸭肝炎病毒,虽然尿囊液中的病毒含量(滴度)较低,但是其它杂蛋白相对于胚组织量少,便于病毒抗原的纯化与浓缩。
关于抗血清治疗试验,抗血清的使用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在发病后24h内使用,效果比较明显。
由于鸭肝炎发病急促,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后,几小时内就会死亡,对病死雏鸭进行解剖,可发现肝脏肿大、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脑部也出现水肿,故当观察到症状后再用
血清治疗,很难奏效。
我们根据多次两株强毒的攻毒试验研究,该毒株的攻毒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均在攻毒24h后出现发病死亡,死亡高峰出现在32~48h。
另外鸭肝炎病毒传染能力极强,同群感染率高,所以对抗血清治疗效果评价,以攻毒后抗血清的保护率为标准,即(对照组死亡率-治疗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为使试验结果更加确切,把抗血清使用时机定为攻毒后第一只雏鸭发病以后,以使抗血清治疗效果更加接近实际应用。
本试验表明,制备的DHAV-3血清对DHAV-1基本无保护作用,这与鸭胚血清中和试验具有一致性,故在临床生产中,对易感雏鸭无论是免疫还是抗血清治疗,要与流行发病的病株血清血清型一致才有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Anchun C,Mingshu W,Hongyi X,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Chinese isolate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J].J Microbiol Methods,2009,77(3):332-336.
[2] Fauquet C M,Mayo A,Maniloff J,ea al. Virus Taxonomy[M].Eighth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 axonomy of Viruses,Calif:Elsevier Academic Press,2005:757-778
[3] 刘建,苏敬良,张克新,等.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2):3-6.
[4] 马秀丽,赵立娜,夏雪梅,等.一株韩国新型DHV的分离及RT-PCR鉴定[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5):596-598.
[5] Wang L,Pan M,Fu Y,et al. Classification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into three genotypes based on molecular evolutionary analysis[J]. Virus Genes,2008,37(1):52-59.
[6] Tseng C H,Tsai H J.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erotype of duck hepatitis virus[J]. Virus Res,2007,126(1-2):19-31.
[7] 苏敬良,黄瑜,贺荣莲,等.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1):15-16.
[8] 胡燕宾.鸭肝炎病毒(DHV-1)的纯化及结构蛋白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9] 李俊平,杨承槐,李启红,等.鸡抗REV血清的制备与检定[J].中国兽药杂志,2011(09):15-18.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