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作用
曲昌华
(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对比2组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
结果观察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6%vs10.26%);观察组胎儿畸形(0.00vs 7.69%)、黄疸症(5.13%vs20.51%)及巨大儿(2.56%vs20.51%)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二甲双胍妊娠结局作用分析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7.023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妊娠合并症。
大部分患者在产后能够恢复正常糖代谢,但本病属于妊娠高危因素,对产妇自身及围产儿都有严重不良影响,可能对母婴结局造成不利,应当给予重视。
有资料显示各国报道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14%,我国发生率在1%~5%之间,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1]。
因此在围生期保健期间需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对患者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母婴预后[2]。
我院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产科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3岁~33岁,平均年龄(28.79±3.34)岁,孕周32周~40周,平均(36.20±
2.55)周,孕产次1~3次,平均(1.30±0.63)次。
对照组患者年龄24岁~35岁,平均年龄(29.68±
3.54)岁,孕周33周~ 41周,平均(37.50±1.70)周,孕产次1~2次,平均(1.24±0.55)次。
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空腹血糖测定、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辅助临床检查,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配合临床治疗;③单胎妊娠;④患者自愿配合本次临床试验,表示同意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等;②合并严重感染、重大手术史;③对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证;④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2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进行基础治疗,叮嘱患者在每天早晚餐前半小时,取30R诺和灵(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为0.2~0.3U/(kg·d),早餐前皮下注射剂量为全天量的2/3。
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达标的患者需要叮嘱其坚持完成治疗直至妊娠结束,若血糖未达标需胰岛素剂量增加至4~6U直至妊娠结束。
观察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治疗,初始剂量为500mg/次,2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2500mg/d。
在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4观察指标对比2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孕产妇结局对比观察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蛋白尿、引产术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2组围生儿结局对比观察组胎儿畸形、黄疸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妊娠合并症。
近年来我国临床报道其发生率有所上升,由于糖尿病孕妇临床治疗过程复杂,母婴均存在风险和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临床治疗给予高度重视[3]。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程度与孕产妇血糖水平
作者简介:曲昌华,女,本科,主治医师。
表12组孕产妇结局对比例(%)
组别例数子痫前期蛋白尿引产术剖宫产观察组391(2.56)0(0.00)10(25.64)17(43.59)对照组394(10.26)1(2.56)11(28.21)19(48.72)χ211.493 2.3700.069 1.849
P<0.05>0.05>0.05>0.05
表22组围生儿结局对比例(%)
组别例数胎儿畸形呼吸窘迫低血糖黄疸症巨大儿观察组390(0.00)2(5.13)1(2.56)2(5.13)1(2.56)对照组393(7.69)3(7.69)3(7.69)8(20.51)8(20.51)χ27.1640.645 1.19016.23720.588 P<0.05>0.05>0.05<0.05<0.05
临床与实践
翼状胬肉术中应用2%HPMC 对患者术后干眼症及泪膜恢复的影响观察
李建平
张爱环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有直接关系,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较重,则会对患者自身及围产儿造成较大影响,母儿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不仅需要正确选择降血糖药物,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轻高血糖对母亲的影响,维持正常妊娠,而且需要注意治疗方法对胎儿的影响,因此与普通糖尿病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治疗难度更大[4]。
胰岛素可用于降血糖,调节血糖代谢,但是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二甲双胍在有效降血糖的同时能够避免引起低血糖,安全性较高。
因此,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达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作用,治疗效果更佳[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胎儿畸形、黄疸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2组其他妊娠结局观察指标差异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检验,从而客观评估该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完整影响。
提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给予胰岛素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降低孕妇子痫前期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产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亚群.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
响价值评估[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55-56.
[2]陈熹,张柳婧,董远,等.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
Meta 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3):328-333.
[3]骆俏珍,范蕾.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及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77-80.[4]王莎莎,王艳,黄桃利.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
病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4):32-35.
[5]黄悦明.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
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5(12):142-143.
(收稿日期:2018-12-06)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2%羟丙甲基纤维素(2%HPMC )对患者术后干眼症及泪膜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6)。
切除术中,观察组患者予以2%HPMC 滴眼;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溶液滴眼。
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前1d 及术后15d 、30d 的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 )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 )试验结果、Schirmer I 试验(STI )与自觉症状评分。
结果
术前1d 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2组患者OSDI 评分及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15d 和30d ,观察组患者的TBUT 值及STI 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于翼
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2%HPMC ,可以减轻患者术中干眼程度并促进患者术后泪膜的恢复,值得深入研究其机制并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
2%HPMC
干眼症
泪膜恢复
DOI :10.19435/j.1672-1721.2019.07.024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是因局部球结膜与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现出三角形膜样增生且侵犯角膜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
目前,临床认为翼状胬肉的病因多样,主要与免疫、基因及风沙环境等因素的过度刺激有关[1]。
翼状胬肉发病率高,对患者的影响除了美观因素,还可由于牵拉引起眼部不适及角膜散光、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和运动障碍等不良后果。
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患者术后常
出现眼干等不良症状[2]。
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于翼状胬肉手术实施过程中应用2%羟丙甲基纤维素(2%HPMC )对患者术后干眼症及泪膜恢复的影响,从而评估2%HPMC 对预防干眼症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眼
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原发性翼状胬肉,具有手术适应证者;②初次患病,且翼状胬肉侵入患者角膜缘≥2mm 。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②患有青光眼等可能导致干眼症疾病者;③手术前1个月内曾使用过激素、人工泪液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者;④有手术禁忌证患者;⑤存在功能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方法、目的知情同意,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查批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n=48,48眼)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岁~48岁,平均年龄(34.81±5.11)岁;病程0.4年~9年,平均(4.94±1.21)年;胬肉入侵角膜缘内2mm~4.5mm ,平均(3.41±0.56)mm 。
对照组(n=46,46眼)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23岁~49岁,平均年龄(37.76±5.12)岁;病程0.5年~8.5年,平均(5.13±1.03)年;胬肉入侵角膜缘内2.5mm~5.1mm ,平均(3.75±0.64)mm 。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在同一医师的操作下行翼状
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术前点用5g/L 左氧氟沙星眼液1周,4次/d ,1滴/次。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采用4g/L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20g/L 利多卡因
作者简介:李建平,男,本科,主治医师。
临床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