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

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

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


(5)课堂讨论:“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的作业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的”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的。

联系上文可以
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的。

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秘密的,事先不宣布,不张扬。

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

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的礼物非常珍惜?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

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的作业本“又平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的作业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

“弟弟”原来的作业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①“弟弟”长大了,所以作业就写好了。

②“弟弟”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③“弟弟”爱老师,想用改正缺点的实际行动,献给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六)读懂重点句,理解内容。

1.出示句子: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讨论:
(1)“真诚”是什么意思?“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为什么又是“最好的礼物”?
(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

做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老师提醒,爸爸批评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

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

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正因为这本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紧扣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说清楚。

2、能根据图画和题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写一段句子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教学重点:
根据画面的意思和讨论的提示,让学生写一段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话。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每幅图画上画的事情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句子连贯,特别是第2幅图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示,该怎样与前一幅的意思连接。

2、怎样正确使用动词,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写清楚。

启发想像,根据画面推前想后,把一段话的意思写具体。

课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画面,看图讨论,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完成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5分钟)
1、小朋友,今天早上你从睡梦中醒来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能不能向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点击课件整幅图)对呀,我们每天很早起床,起床后要穿衣、叠被,又要刷牙、洗脸,还要吃饭、上学。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我们起床以后完成。

那我们怎样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写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以《起床以后》为题,来说说早上的一些事情(板题)。

二、初看图意,整体感知。

(2分)
1、出示三副图。

2、请小朋友们看这三副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3、交流。

4、你能给这三幅图排排队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三、明确要求,指导练说(1分)。

1、今天,我们就按时间顺序看图说说这三副图,并练习习作。

2、请看这次习作的要求(点击课件)习作要求:
A看图说说:(1)丁丁几点钟起床?
(2)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丁丁几点钟去上学?
B、把三副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C、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说一段话,注意把句子说连贯。

3、齐读要求。

四、逐幅观察,指导连说。

(26分)
1、对照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说说画面的内容,也可联系你自己的起床以后的情景,说一说。

(一)指导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想一想:“谁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先干什么?
2、交流。

(丁丁六点半起床,起床以后,他先叠被子。


3、引导:丁丁怎么知道六点半到了,该起床了?丁丁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录象。

说一说。

(丁丁听到床前闹钟的铃声,知道六点班到了,该起床了。

丁丁想:天亮了,我要起床上学了。

于是,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地坐了起来,讯速的穿好衣服,戴上红领巾,熟练地叠好被子,收拾自己的床铺)
为什么丁丁要自己叠被,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联系你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他想到:小学生嘛,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让妈妈来替代。

)4、自己看这幅图,完整的说一说。

说的时候你能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吗?(点击课件)揉一揉眼睛一骨碌熟练清脆唤醒迅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指名说(2个学生)
6、学生评议。

(二)指导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

想一想丁丁在干什么?
2、交流。

引导:请同学们看录象,仔细看丁丁洗脸盆上放着什么?他在洗脸之前还做了些什么事?
3、交流。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耳2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点击课件)
5、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6、指名学生说。

7、师生评议。

8、同桌互说。

(三)、指导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想一想:丁丁几点中去上学?你从那里看出来?
2、交流。

3、引导:丁丁上学之前还做了什么事?请学学门仔细看录象。

(点击课件)
4、交流。

(1、仔细看看桌上的用具,他干了什么?
(2、丁丁吃完早饭后,还会做些什么?
(3上学去的时候会对家里的'人说些什么?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
5、自己自由练说。

——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

五、整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5分)
1、你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自己自由练说。

——指名说——师生评议—
4、刚才这位同学把三幅图很好的连接起来了,你注意到一幅图的意思跟另一幅图的意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吗?我们知道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三副图?(时间顺序)那应该怎样连接?
5、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上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6、自己自由练说。

——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

用上老师提供的优美词句。

六、小结,尝试习作。

(1分)
1、小朋友都说的不错,那你能不能把刚才说的给写下了呢?
2、学生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

第2教时
〈一〉教学目标
拓展写作思路,独立作文,教师随机指导。

〈二〉教学过程
1、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分)
(1)自由说。

(2)同桌说。

2、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注意把句字写连贯(18分)
3、分四人小组交流、评议、修改(8分)
4、挑好、中、差三篇全班交流、修改。

(5分)
5、修改、抄写。

(4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认真地读漫画内容,深入理解短文最后一段的内容。

2、通过教学本次链接,要使学生有一种书的拥有感、书的富有感,在内心建立“入目皆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认真阅读,感受阅读文章的收获。

2、深入理解短文的最后一段的内容,体会“热爱”一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在步入书的世界时,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张乐平、丰子恺漫画的资料,准备自己喜欢的漫画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名篇佳作,我们都很喜欢读,其实还有一种书也很值得我们去阅读,那就是漫画。

一、激趣导入,阅读漫画
1、师生重温《三毛流浪记》中的'有得有失。

师:仔细读读漫画,说说读懂了什么?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全班交流)
师:你们喜欢读漫画吗?为什么?(生答)
师板书:好玩有趣心情愉快简单易懂明白道理……
师:看来,阅读漫画,确实能使我们在轻松与幽默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漫画:“它让我们会心微笑,它让我们开怀大笑;它诠释我们的生活,它触动我们心底最柔的角落;它让我们思考,它让我们领悟;它借我们翅膀,让我们在幻想的天空自在飞翔;它忽略年龄的区别,跨越国度的界限,它就是我们都爱的——漫画。


师:这节课让我们徜徉在漫画的天地里,一起读读漫画吧!板书:漫画天地
2、学生交流搜集的《三毛流浪记》漫画的资料,谈谈感受。

3、师:我们读书不仅要读作品,还要了解作者。

张乐平是位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漫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

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

张乐平和他的三毛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

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二、阅读漫画,了解作者
1、师:你们看,这也是一位漫画大师。

出示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一八九八年。

多才多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也是书法家、散文家。

一九一四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名师李叔同。

一九二一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一九二四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着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2、学生阅读丰子恺的漫画(交流搜集来的资料)。

师: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丰子恺创造出这一幅幅趣味盎然的图画吗?(想)
师:读读丰子恺的自述,把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勾出来(热爱)
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

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

我真心的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乐;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哭更悲伤……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以说是“热爱”。

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动机。

———丰子恺。

师:你怎么理解热爱?(生答)
师:通过丰子恺对孩子们的热爱,创造出了打动人的“儿童相”漫画,联想到你们自己,你热爱什么?你热爱读书吗?(热爱)
师:如果我们怀着对读书的热爱去阅读,一定会发现书中的乐园。

三、推荐漫画,说说理由
1、师:下面,同学们就把自己喜爱的漫画书推荐给大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生生互相交换漫画书阅读。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最动人的故事,书中有最真挚的情感,书中有最启智的哲理,漫游书海让我们受益匪浅。

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

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

(出示课件)。

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

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

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

(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

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

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

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

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

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以上这4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来自于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