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质文物保护修复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质文物保护修复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天水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
1.文物保护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
真实全面的保存并延续文物及其承载的历史信息
2.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人数约有
()
参考答案:
7万
3.普查结果显示,陶质文物残端、破损、表面污染和划痕的发病率在的比例是
()
参考答案:
40%
4.宋朝名画()就绘制有锯瓷工艺的场景
参考答案:
清明上河图
5.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系列标准形成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
2009
6.敦煌莫高窟位于()
参考答案:
甘肃敦煌
7.文物保护内容包括有()
参考答案:
文物本体保存、修复、保全
;文物保存环境管理、监测、控制
;文物价值调查、认定、研究
;文物展示、利用、传承
8.文物保护就是将老化破损的文物本体修复好。

()
参考答案:

9.陶质文物保护就是研究陶质文物在自身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质变规律,以及
为保存陶质文物及其历史信息实施的全部活动。

()
参考答案:

10.古陶器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属于重要的历史文物。

()
参考答案:

第二章测试
1.陶质文物修复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序有()。

参考答案:
拼对、粘接
;清洗
;加固
;补配
2.破损的陶质文物在拼对、粘接完成后,文物保护工作者不需要评估器物的稳
定性,可以直接开展后续的陶质文物补配工作。

()
参考答案:

3.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档案是陶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的如实反映。

建立陶质文
物的保护修复档案,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真实、有效、具体的信息,还会给未来可能进行的二次修复提供参考资料。

()
参考答案:

4.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开展陶质文物文物本体成分、结构等方面的检测分析工作,
会经常用到SEM、XRD、IR等检测仪器。

()
参考答案:

5.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应该在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需
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

()
参考答案:

第三章测试
1.明代宋应星在_________中记载:“水火既济而土合。

”()。

参考答案:
《天工开物》
2.人类最早烧制出来的单色陶是()。

参考答案:
红陶
3.下列关于硬陶,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硬陶起源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4.紫砂的出现与流行,与()有关。

参考答案:
泡茶
5.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漩涡纹尖底瓶,出土于()。

参考答案:
陇西吕家坪
6.下列哪项是新石器时代的要素?( )
参考答案:
陶器
;磨制石器
;农业
;畜牧业
7.陈曼生设计的曼生壶,将紫砂壶与()三者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书;诗
8.器表有无施釉是判断陶和瓷的重要标准。

()
参考答案:

9.三彩器仅仅流行于唐代,因此叫唐三彩。

()
参考答案:

第四章测试
1.关于唐三彩正确的说法是()
参考答案:
唐三彩盛行于唐朝,有多种颜色
2.陶土的选择经历过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
随机取土;有目的的选择
3.陶器的釉料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属于()
参考答案:
低温铅釉
4.1、陶器的釉料是以()作为基本助熔剂
参考答案:
铅的化合物
5.下列有关陶土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陶土组分一般都具有地域特性
;陶土的选择,经历过随机取土和有目的选择两个阶段
;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及长石所组成的砂质粘土。

;主要的化学组成物质是SiO2,Al2O3
6.3、在陶坯上雕刻的手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阳刻
;阴刻;线刻
7.古代制陶一般就地取材。

经历了随机取土和有选择取土两个阶段。

( )
参考答案:

8.黑彩的主要着色元素为铁和锰,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比较高的红土。

( )
参考答案:

9.轮制法成型陶坯的特点()
参考答案:
器壁薄厚均匀;有细密的轮印;器底有线割的偏心纹
;器形规整
10.1、彩陶是指彩绘陶。

()
参考答案:

第五章测试
1.高温烧制的陶质文物中含有(),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会吸水膨胀,产生
的内应力会损坏陶胎。

参考答案:
碱金属氧化物
2.出土后随着环境变化,陶质彩绘文物中的彩绘出现脱落、起翘、粉化等严重
问题的核心环境因素是()。

参考答案:
相对湿度降低且频繁变化
3.甘肃省()年建设形成了考古现场可移动文物保护综合平台。

参考答案:
2019
4.影响陶质文物腐蚀老化的主要内因有()
参考答案:
陶质文物质地、结构
;陶质文物制作工艺
;陶质文物制作原料
5.陶质彩绘文物的胶结材料在光线作用下会发生()
参考答案:
光氧化
;光分解
6.敦煌研究院联合多家文博单位及高校,研制了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移
动实验室,可实现()
参考答案:
文物应急抢救保护
;埋藏环境土壤及出土大气环境监测
;文物病害程度评估
;考古现场测绘
7.套箱提取时使用的填充材料有()。

参考答案:
细沙
;棉花
;聚氨酯发泡材料
;石膏
8.考古发掘现场建设大棚以及微环境控制难度极大且保护效果也十分有限。

()
参考答案:

9.如果使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的话,套箱与文物间的空隙需要预留2-3cm,以
保证文物安全。

()
参考答案:

10.渗入陶质文物内部的环十二烷可人为去除,无残留,具有优异的全可逆性。

()
参考答案:

第六章测试
1.泥土附着物是指粘附在陶质文物表面且影响外观的()
参考答案:
硬质结壳
2.裂缝是指彩绘层或者陶胎中()开裂现象。

参考答案:
穿透其厚度
3.陶质文物一旦出现裂纹裂缝,()会降低,变得更加易碎。

参考答案:
稳定性
4.彩绘层脱落是指部分或全部的彩绘层()其附着体的现象。

参考答案:
完全脱离
5.温度降低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产生的膨胀力是陶质文物胎体所能承受()
倍。

参考答案:
20-30
6.硬结物就是附着在陶质文物表面,影响文物外观的灰白的坚硬沉积物,主要
成分是()。

参考答案:
硫酸盐
;硅酸盐
;碳酸盐
7.陶质文物表面硬结物的形成原因包括()
参考答案:
陶质文物胎体中含有钙、钡、镁等阳离子
;土壤中含有碳酸根、硫酸根、硅酸跟等阴离子
;埋藏环境潮湿且湿度交替变化
8.影响陶质文物酥粉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参考答案:
温度
;可溶性盐的反复溶解结晶
;水
;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
9.陶质文物表面的灰白色附着物均属于不溶性盐结壳。

()
参考答案:

10.陶质文物酥粉是由于胎体内部具有较多的孔隙,孔隙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可
溶盐,土壤干燥时胎体失水可溶盐结晶,反复作用导致胎体及彩绘层变得疏松脱落。

()
参考答案:

第七章测试
1.对真体积和体积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真体积是指胎体中实心部分的体积。

;我们可以超声波检测陶片的密实程度、内部孔洞及严重缺陷。

;分别对应真密度和密度。

;体积是指胎体中实心部分和气孔部分的总体积。

2.烧制陶器主要经过配泥、成型、配釉及烧制四道工序。

()
参考答案:

3.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
参考答案:

4.胎体没有去除孔隙时的密度。

叫()
参考答案:
假密度
5.陶器吸水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参考答案:
空隙的大小;空隙的颗粒相互排列的方式;空隙的数量
6.吸水率是胎体充分吸水后吸收水与胎体的质量比。

( )
参考答案:

第八章测试
1.下列关于陶质文物表面附着物的清洗,表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物理清洗法,对器物的干预小,安全性好,易于操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清洗方式,可用于胎质松软或风化严重的器物
2.下列关于陶质文物表面的硬结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六偏磷酸钠-纸浆贴敷法操作安全、方便,适用于体量大、质地脆弱、有彩绘的陶质文物
3.下列关于陶质文物的粘接,表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快速粘接法是对破损面严重器物的应急修复
4.清洗陶质文物表面附着的泥土时,可能用到的工具有()。

参考答案:
喷壶
;竹签
;手术刀
;棉签
5.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进行陶质文物碎片的拼对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辅助固定技
术有()。

参考答案:
夹子
;绳子
;纸胶带
;热熔胶
6.常见的陶质文物中可溶性盐脱除效果的评价方法有()。

参考答案:
电导率法
;纸条贴敷-氯离子选择电极法
;AgCl滴定法
;烘干法
7.目前常用的陶质文物加固材料有()。

参考答案:
明胶
;丙烯酸树脂
;环氧树脂
8.当清洗陶质文物表面的附着物时,我们应先检查器物的质地、分析附着物的
类型,开展局部清洗实验,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再确定科学合理的清洗方式。

()
参考答案:

9.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开展破损陶质文物的拼对工作时,应根据“取大优先,兼
顾直观,相近互配”的原则进行。

()
参考答案:

10.1999年,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绿脸俑因为生漆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出土后起翘、剥落、龟裂等病害。

()
参考答案:

第九章测试
1.要实现文物的3D打印复制,必要的前提工作是()。

参考答案:
三维数字扫描
2.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建立陶质文物档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来记录文物
的信息。

参考答案:
文字描述;拓片
;线描图;照片
3.云冈石窟已对所有洞窟完成了同比例3D打印复制。

()
参考答案: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