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国家公园:绿水青山间的生态回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农架国家公园:绿水青山间的生态回响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20年第8期
不久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利用无人机开展野外巡护时,在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千家坪,首次利用无人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饮水小憩的珍贵画面,巡护员实地探访还
发现了梅花鹿脚印。
文/王欣王漪王品
嫩绿、深绿、碧绿、油绿……站在神农架域内任意一处,转身360度,都能看见林海涌动,参差多态。
把时间坐标前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神农架曾大举伐木支援国家建设。
1982年,神农架
林区森林覆盖率降至63%。
而今,神农架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1.1%;金丝猴数量从1990年的500多只增至1471只。
变化的数字,见证着神农架从开山伐木,到分类保护,再到试点国家公园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壮
阔历程。
“进退之间,生态优先,全力保护好生态的神农架林区,也在获得生态的回馈。
”神农架
林区党委常委、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柳健雄说,9月4日起,国家林业和草原
局将组织第三方对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任务完成情况开展验收。
在1170平方千米试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管得怎么样,老百姓生活怎么样?试点验收前夕,笔者实地探访。
理顺机制,告别“九龙治水”
8月31日,海拔3000余米的神农顶,游人如织。
然而,在游客们看不见的地方,瞭望塔的背后,神农架国家公园的专职生态巡护员们,正
背着沉重的行囊穿行在密林和草甸之间。
他们以自身为“点”,画出181条“线”,编织成生
态保护“网”,共同筑牢神农架生态保护屏障。
“而在过去,国家公园范围内存在地域分割、部门分治现象,时常制约保护效果,说是
‘九龙治水’毫不夸张。
”柳健雄举例说,一只野生动物,跑到自然保护区里,归保护区的森
林公安管;跑到保护区外的林地里,归林业的森林公安管;跑到湿地去了,又归湿地公安
管……
如何更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认为,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利于破解这些难题。
体制试点区
整合所有自然保护地,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神农架国家公园将4个世界级保护地、4
个国家级保护地和2个省级保护地的优势资源重组,建立了“局机关——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了“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标准”管理。
同时,联合毗邻国家公园的6个自然保护区,率先成立了鄂西渝东毗邻保护地联盟,实现
各保护地之间的连通联保联防,共同保护“泛神农架地区”生态环境。
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神农架通过立法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
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试点区内禁止一切狩猎捕捞活动,连揭草皮、捡鸟蛋也不允许,
同时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矿产资源开发、水电等项目。
神农架传统六大景区,有五个在“限流”之列。
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因职能交叉、碎片化管理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一去不返。
根据2019年最新的“国土三调”数据分析,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6%。
草长莺飞的湿地山野,广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经成为神农架最宝贵的资源。
保护加码,织就“天罗地网”
“金丝猴喜欢在位于山脊的大树上睡觉,早上若去晚了,就不知道它到哪个方向去了。
”
清早五点半,迎着晨雾,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负责人吴锋出发上山,去
寻找这群相识15年的老朋友。
一年365天,吴锋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由这群“猴哥”的心情决定,猴群日出而行、日落
而栖,基地的工作人员必须起得比猴早,为的是近距离野外观测保护。
“神农架金丝猴是神农架的旗舰物种。
”吴锋说,7月29日,基地迎来了今年第9只金丝
猴宝宝,目前,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已增至10个,数量达到1471只。
国家电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木鱼供电所所长田万荣说,为了避免金丝猴等野生动物触电和保
障科研用电,公司投入1268万元,在国家公园鸭子口至风景垭铺设了7.8千米的地下电缆。
在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附近,一棵“参天古树”呈倒卧
状横跨道路两侧,形成一座天然拱桥。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纯清介绍,这是于2018
年6月建设完成的华中地区首处野生动物生态廊道,金丝猴等野生动物过马路可走专属“天桥”。
类似这样的野生动物生态廊道,神农架共有25处,包括上跨式、下涵式、缓坡式3种类型。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还在附近架设红外监控设备,实时拍摄、观测野生动物适应廊道情况,
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与科学研究。
不久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利用无人机开展野外巡护时,在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千家坪,首次利用无人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饮水小憩的珍贵画面,巡护员实地探访还
发现了梅花鹿脚印。
李纯清说,该局已建设卫星遥感、直升机、无人机巡护的“天网”和人工巡护加电子围栏、地面固定摄像头等监管的“地网”,整合打造神农架国家公园信息中心,实行“天、地、
人”“点、线、面”全方位监测,力争管理无盲区、监测无死角。
人“退”财“进”,涵养绿色颜值
8月3日,在神农架官门山景区内,监控视频拍到一只黑熊偷吃蜂蜜的镜头。
视频拍摄时间为当天22时9分,地点为景区崖壁养蜂场。
画面内,一只大黑熊掀开蜂箱盖,叼住一大块蜂巢就走。
不到1分钟,吃完蜂蜜的黑熊再次返回偷食。
这不是该景区第一次拍到黑熊偷食蜂蜜。
2019年9月17日,同一地点曾拍到一大两小3
只黑熊偷吃蜂蜜场景。
官门山景区负责人宋静介绍,随着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不断推进,保护手段不断更
新和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逐年递增,目前正值崖壁蜂蜜收割期,动物的偷食会给养蜂场带来一定损失。
野生动物要保护,人的生产生活怎么办?
从3253平方千米的神农架林区划出1170平方千米作为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涉及5个乡
镇25个行政村。
2019年,神农架国家公园推出“十严禁”。
没有工业、没有大面积的农业,
园区内,有树不能砍,有药不能挖,有矿不能采,有兽不能猎,如何让居民分享到成立国家公
园的福祉与红利?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社会事务工作科科长梅拥军介绍,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有8000多户2万多原居民。
国家公园积极推广园区内居民以电代燃料工程,对生态移民的430余户农民
每户每年补贴3000元,用于减少对生产生活用柴的依赖。
为减少农户损失,引导人们保护动物,神农架国家公园实行野生动物侵食、自然灾害损害
商业保险。
2020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投入近185万元,为辖区内5962户农户种植的农
作物、中药材和养殖的蜜蜂购买野生动物损害及自然灾害商业保险。
自2018年起,神农架国家公园为社区实行兽灾保险和自然灾害保险共投入保费资金372万余元,赔付给社区农户约298
万元,既保护野生动物,又降低因严格保护后野生动物增加带来的农户种养风险。
生态移民,呵护“云间湿地”
一泓清水,四围青山,云间湿地,世外桃源。
盛夏时节,漫步在大九湖栈道,看着一只只
飞鸟翩跹消失在湖光山色里。
随便拍一张,仿佛明信片。
过去,这里住着1400多名农民,如今为生态保护搬迁至20千米外的坪阡古镇。
由此,大
九湖得以清水再现。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麒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九湖先后经历了围田垦荒、大量伐木和大规模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曾经不堪重负。
实施湿地恢复性保护后,大九湖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住在湿地边,吃着山水饭,
住宿、餐饮几乎成了湖区农村的“垄断”产业。
即使不擅长烹饪的农户,年收入10来万元甚至30余万元都不稀奇。
但是,污染也随之而来。
“那时大九湖接待床位才2000张,我每年都有20多万固定收入,但露营煮饭的游客越来
越多,垃圾成堆,再难看到水鸟栖息的身影了。
”村民覃万梅说。
2016年,大九湖全境被列入国家公园范围,大部分面积划定为受严格保护的区域,明令禁
止耕种、放牧。
同年5月1日,大九湖湿地公园实施封闭管理,景区内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
经营服务,游客统一乘坐换乘车进入景区。
搬迁出来的绝大部分农户依然从事着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
覃万梅说,搬到山下之后,她用拆迁补偿款在坪阡古镇盖起4层小楼,办起“奶奶的土吊锅”餐馆,如今已发展了5家连
锁店并成立餐饮管理公司,员工有160余人,去年毛收入突破500万元,“比过去强太多了!”
从农民变成商人,搬迁户收入提高了,观念也改变了。
曾经的“搬迁钉子户”卢德焱,思
想通了后成了“带头人”,动员17户亲戚朋友在坪阡古镇建起连片农家乐——“卢家大院”,采用联营模式,抱团发展。
卢德焱兴奋地说:“我还办好了护照,计划和妻子每年出国游览一个国家。
”
啾啾鸟鸣声声悦耳,翩翩羽影赏心悦目。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贾国华说,通过开
展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大九湖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有效恢复,根据遥感
影像数据分析,湖区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顷,草地面积增加
率为28.65%,湖光潋滟、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态得以重现,为候鸟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
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事记
1. 2015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方案的通知》,将湖北省纳入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首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
2. 2016年5月14日,经中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批复《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
3. 2016年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暨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生
态保护工作座谈会在神农架林区举行。
4. 2017年1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成立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打造开发、流动、共享的大科研平台。
5. 2017年5月1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召开咨询专家库聘任会议,正式组建神
农架国家公园咨询专家库。
6. 2017年6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神农架国家公园徽标(LOGO)。
7. 2017年6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教和机关
运行管理等66项制度。
8. 2017年6月10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成功举办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
动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发布《神农架宣言》。
9. 2017年1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
过《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并于2018 年5月1日起施行。
10. 2018年4月19日,“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第一届会议筹备会在神农架国
家公园管理局召开。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重庆阴条岭、湖北堵河源、重庆五里坡、湖北
十八里长峡、湖北巴东金丝猴、湖北三峡万朝山等6个毗邻保护地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出
席会议。
11. 2019年3月7日,联合国环境署GEF大神农架项目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设计和开发、
科研监测培训会在神农架国家公园举办。
12. 2019年3月28日,由中国林科院与湖北省林业局、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合作共建
的中国林科院神农架国家公园研究院,在武汉揭牌成立。
13. 2019年4月26日,湖北神农架金丝猴保护基金会揭牌,收到首批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4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金丝猴科普科教和志愿者活动,完善保护设施、提升保护能力等。
14. 2019年12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第三次金丝猴调查结果,截至2019年底,神农架金丝猴数量从2005年的1282只增至1471只,栖息地面积从210平方千米增至354平方千米。
15. 2020年7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会上介绍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神农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