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数控车床循环指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直接钻孔到孔底,然后回退,其动作顺序如图 1.2 所示: A->B->A Z:绝对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相对于循环起点的有向距离,图形中
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5) 外径切槽循环 G75
(1) ?内(外)径切削循环 G80
圆柱面内 (外)径切削循环 格式: G80 X(U)__Z(W)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 向确定。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相对于循环起点的有向距离,用 U 表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 F:进给速度; 3、有一定槽宽的切槽,其动作 顺序如图 A->B->C->A->D->E->F- >D…… X:绝对值编程时,为距离槽底的任意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4) 短轴退尾量与长轴退尾量的比值不能大于“ 20”。 5) Q 值为模态值。
注意:
螺纹切削 循环同 G32螺纹 切削一样,在进给保持状态下,该循环在完 成全部动作之后才停止运动。 锥螺纹切 削循环
格式: G82 X(U)__Z(W)__ I__R__E__C__P__F(J)__; 说明:(见图 3.3.37 )
(2) 端面切削循环 G81 端平面切 削循环
格式: G81 X(U)__Z(W)__F__ ;
图 端平面切削循环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 向确定。
形中用 U 表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 表示。
e:切槽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F:进给速度 ;
?
2、 直 接 切 到 槽 底 , 然 后 回 退 , 其 动 作 顺 序 如 图 A->B->A->C->D->C->……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圆锥端面 切削循环 格式: G81 X(U)__Z(W)__ K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K:为切削起点 B相对于切削终点 C的 Z 向有向距离。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现三种钻孔方式,每种方式的编程说明如下: 1、逐次进给到孔底,其动作顺序如图 1.1 所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孔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W表示。 e:钻孔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格式: G82X(U)__Z(W)__R__E__C__P__F/J__Q__
说明:
1) Q: 为螺纹切削退尾时的加减速常数,当该值为 0 时加速度最大,该 数值越大加减速时间越长,退尾时的拖尾痕迹将越长。 Q必须大于
等于“ 0”。 2) 不写 Q值时,系统将以各进给轴设定的加减速常数来退尾。
3) 若需要用回退功能, R、E 必须同时指定。
格式: G75 X(U)__R(e)__Q( △K)__F__; 说明: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槽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U 表示。 e:切槽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说明 : G75指令在 HNC-217.11 版以后及 HNC-184.03 版以后改动为可以实现三 种切
R, E :螺纹切削的退尾量, R、E 均为向量, R为 Z 向回退量; E为 X 向回退量, R、E 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纹头数,为 0 或 1 时切削单头螺纹; P:单头螺纹切削 时,为主轴基准脉 冲处距离切削起始点 的主轴转角 ( 缺省 值为 0) ;多头螺纹切削时, 为相邻螺纹头的切削起始 点之间对应的 主轴转角。 F:螺纹导程; J:英制螺纹导程。 G82指令在 HNC-21系列的 7.11 版以及 HNC-18系列系统的 4.03 版以 后的车床系统都将加入 Q参数。
增量值编程时,为距离槽底的任意点相对于循环起点的有向距离。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F:进给速度 ;
为 X 向回退量, 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纹头数,为 0 或 1 时切削单头螺纹; P:单头螺纹切削 时,为主轴基准脉 冲处距离切削起始 点的主轴
转角 ( 缺省值为 ?0) ;多头 螺纹切削时,为相邻 螺纹头的切 削起始点之间对应的主轴转角。 F:螺纹导程 ; J:英制螺纹导程。
等于“ 0”。
2) 不写 Q值时,系统将以各进给轴设定的加减速常数来退尾。
3) 若需要用回退功能, R、E 必须同时指定。 4) 短轴退尾量与长轴退尾量的比值不能大于“ 20”。 5) Q 值为模态值。 (4) 端面深孔钻加工循环 G74 格式: G74 Z(W)__ R(e)__Q( △K)__F__; 说明:
(3) 螺纹切削循环 G82 直螺纹切 削循环
格式: G82X(U)__Z(W)__R__E__C__P__F/J_;_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距离,图形中 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向确定;
少 年 易 学 老 难 成,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华中数控
简单循环
G74、G75和 G80~G82是同组的模态指令。其中定义的 I 、K、R、E、 C、A、 P、 F、 J、 Q地址,在各个指令中是模态值,改变指令后需重新定 义。
有五类简单循环,分别是 G80:内(外)径切削循环; G81:端面切削循环; G82:螺纹切削循环。 G74:端面深孔钻加工循环 G75:外径切槽循环 切 削循环通常是用一个含 G ?代码的程序段完成用 多个程序段指令的加 工操作,使程序得以简化。 声 明: U,W表示 程序段中 X、Z 字符的相对 值; X, Z 表 示坐标值; R ? 表示快速移动; F ?表示以指定速度 F 移动。
槽方式,每种方式的编程说明如下:
1 、 逐 次 进 给 到 槽 底 方 式 , 其 动 作 顺 序 如 图 ?1.4 ? 所 示 : A->B->C->D->E->F->G->H->I->J->A->K->.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槽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图 圆柱面内(外)径切削循环 圆锥面内(外 )径切削循环
格式: G80 X(U)__Z(W)__ I_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I :为切削起点 B与切削终点 C的半径差。其符号为差的符号 ( 无 论是绝对值编程还是增量值编程 ) 。
X、Z:绝对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I :为螺纹起点 B与螺纹终点 C的半径差。其符号为差的符号 ( 无
论是绝对值编程还是增量值编程 ) ; R, E :螺纹切削的退尾量, R、 E均为向量, R为 Z 向回退量; E
Z:绝对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孔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W表示。 e:转孔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说明 : G74指令在 HNC-21 7.11 版以后及 HNC-18 4.03 版以后改动为可以实
G82 指令在 HNC-21系列的 7.11 版以及 HNC-18系列系统的 4.03 版以
后的车床系统都将加入 Q参数。
格式: G82X(U)__Z(W)__I__R__E__C__P__F/J__Q__ 说明:
1) Q: 为螺纹切削退尾时的加减速常数,当该值为 0 时加速度最大,该 数值越大加减速时间越长,退尾时的拖尾痕迹将越长。 Q必须大于
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5) 外径切槽循环 G75
(1) ?内(外)径切削循环 G80
圆柱面内 (外)径切削循环 格式: G80 X(U)__Z(W)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 向确定。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相对于循环起点的有向距离,用 U 表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 F:进给速度; 3、有一定槽宽的切槽,其动作 顺序如图 A->B->C->A->D->E->F- >D…… X:绝对值编程时,为距离槽底的任意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4) 短轴退尾量与长轴退尾量的比值不能大于“ 20”。 5) Q 值为模态值。
注意:
螺纹切削 循环同 G32螺纹 切削一样,在进给保持状态下,该循环在完 成全部动作之后才停止运动。 锥螺纹切 削循环
格式: G82 X(U)__Z(W)__ I__R__E__C__P__F(J)__; 说明:(见图 3.3.37 )
(2) 端面切削循环 G81 端平面切 削循环
格式: G81 X(U)__Z(W)__F__ ;
图 端平面切削循环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 向确定。
形中用 U 表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 表示。
e:切槽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F:进给速度 ;
?
2、 直 接 切 到 槽 底 , 然 后 回 退 , 其 动 作 顺 序 如 图 A->B->A->C->D->C->……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圆锥端面 切削循环 格式: G81 X(U)__Z(W)__ K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K:为切削起点 B相对于切削终点 C的 Z 向有向距离。 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 A→B→C→D→A的轨迹动作。
现三种钻孔方式,每种方式的编程说明如下: 1、逐次进给到孔底,其动作顺序如图 1.1 所示: Z:绝对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孔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W表示。 e:钻孔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格式: G82X(U)__Z(W)__R__E__C__P__F/J__Q__
说明:
1) Q: 为螺纹切削退尾时的加减速常数,当该值为 0 时加速度最大,该 数值越大加减速时间越长,退尾时的拖尾痕迹将越长。 Q必须大于
等于“ 0”。 2) 不写 Q值时,系统将以各进给轴设定的加减速常数来退尾。
3) 若需要用回退功能, R、E 必须同时指定。
格式: G75 X(U)__R(e)__Q( △K)__F__; 说明: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槽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U 表示。 e:切槽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能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说明 : G75指令在 HNC-217.11 版以后及 HNC-184.03 版以后改动为可以实现三 种切
R, E :螺纹切削的退尾量, R、E 均为向量, R为 Z 向回退量; E为 X 向回退量, R、E 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纹头数,为 0 或 1 时切削单头螺纹; P:单头螺纹切削 时,为主轴基准脉 冲处距离切削起始点 的主轴转角 ( 缺省 值为 0) ;多头螺纹切削时, 为相邻螺纹头的切削起始 点之间对应的 主轴转角。 F:螺纹导程; J:英制螺纹导程。 G82指令在 HNC-21系列的 7.11 版以及 HNC-18系列系统的 4.03 版以 后的车床系统都将加入 Q参数。
增量值编程时,为距离槽底的任意点相对于循环起点的有向距离。 Z: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宽的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槽的宽度(没有考虑刀具宽度),图形中用 W表示。 e:为 0 或不填;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i :轴向进刀次数 F:进给速度 ;
为 X 向回退量, R、E可以省略,表示不用回退功能; C:螺纹头数,为 0 或 1 时切削单头螺纹; P:单头螺纹切削 时,为主轴基准脉 冲处距离切削起始 点的主轴
转角 ( 缺省值为 ?0) ;多头 螺纹切削时,为相邻 螺纹头的切 削起始点之间对应的主轴转角。 F:螺纹导程 ; J:英制螺纹导程。
等于“ 0”。
2) 不写 Q值时,系统将以各进给轴设定的加减速常数来退尾。
3) 若需要用回退功能, R、E 必须同时指定。 4) 短轴退尾量与长轴退尾量的比值不能大于“ 20”。 5) Q 值为模态值。 (4) 端面深孔钻加工循环 G74 格式: G74 Z(W)__ R(e)__Q( △K)__F__; 说明:
(3) 螺纹切削循环 G82 直螺纹切 削循环
格式: G82X(U)__Z(W)__R__E__C__P__F/J_;_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距离,图形中 用 U、W表示,其符号由轨迹 1 和 2 的方向确定;
少 年 易 学 老 难 成,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华中数控
简单循环
G74、G75和 G80~G82是同组的模态指令。其中定义的 I 、K、R、E、 C、A、 P、 F、 J、 Q地址,在各个指令中是模态值,改变指令后需重新定 义。
有五类简单循环,分别是 G80:内(外)径切削循环; G81:端面切削循环; G82:螺纹切削循环。 G74:端面深孔钻加工循环 G75:外径切槽循环 切 削循环通常是用一个含 G ?代码的程序段完成用 多个程序段指令的加 工操作,使程序得以简化。 声 明: U,W表示 程序段中 X、Z 字符的相对 值; X, Z 表 示坐标值; R ? 表示快速移动; F ?表示以指定速度 F 移动。
槽方式,每种方式的编程说明如下:
1 、 逐 次 进 给 到 槽 底 方 式 , 其 动 作 顺 序 如 图 ?1.4 ? 所 示 : A->B->C->D->E->F->G->H->I->J->A->K->.
X:绝对值编程时,为槽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槽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图 圆柱面内(外)径切削循环 圆锥面内(外 )径切削循环
格式: G80 X(U)__Z(W)__ I___F__ ; 说明:
X、Z:绝对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切削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I :为切削起点 B与切削终点 C的半径差。其符号为差的符号 ( 无 论是绝对值编程还是增量值编程 ) 。
X、Z:绝对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螺纹终点 C相对于循环起点 A 的有向 距离,图形中用 U、W表示。
I :为螺纹起点 B与螺纹终点 C的半径差。其符号为差的符号 ( 无
论是绝对值编程还是增量值编程 ) ; R, E :螺纹切削的退尾量, R、 E均为向量, R为 Z 向回退量; E
Z:绝对值编程时,为孔底终点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 增 量值编程时 ,为孔底终点 相对于循环 起点的有向距 离,图
形中用 W表示。 e:转孔每进一刀的退刀量,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正值; △K:每次进刀的深度,只能为正值;
F:进给速度 ;
说明 : G74指令在 HNC-21 7.11 版以后及 HNC-18 4.03 版以后改动为可以实
G82 指令在 HNC-21系列的 7.11 版以及 HNC-18系列系统的 4.03 版以
后的车床系统都将加入 Q参数。
格式: G82X(U)__Z(W)__I__R__E__C__P__F/J__Q__ 说明:
1) Q: 为螺纹切削退尾时的加减速常数,当该值为 0 时加速度最大,该 数值越大加减速时间越长,退尾时的拖尾痕迹将越长。 Q必须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