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初二上学期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A、速度
B、时间
C、质量
D、长度
答案:C 解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时间的单位是秒(s),长度的单位是米(m)。

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平方增加
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平方增加
答案:A 解析: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因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v = at,其中v是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位移随时间平方增加(s = 0.5at^2)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加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加速度是恒定的。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3、下列哪个现象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A、用力推门,门逐渐打开
B、将篮球从地面抛出,篮球在空中飞行
C、汽车紧急刹车后,乘客向前倾倒
D、用锤子敲打铁钉,铁钉被钉入木板
答案:C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选项C中,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会向前倾倒。

这是惯性的体现。

其他选项中,A项是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项是力使物体运动,D项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都与惯性无关。

4、下列哪个实验装置是用来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
A、用弹簧测力计拉扯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情况
B、将铁块投入水中,观察浮力的大小
C、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答案:A
解析: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实验,需要观察力作用下物体形状的变化。

选项A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扯橡皮筋,可以直接观察到橡皮筋在受力后的伸长情况,这是力改变物体形状的实验。

而选项B是探究浮力,C项是测量电流,D项是测量温度,这些实验都与力改变物体形状无关。

5、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慢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D、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 m/s,所以选项B错误。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会改变,因此选项C错误。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确实大于入射角,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

但由于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说法,而选项A已经满足条件,所以选A。

6、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是5N,方向向北。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A、15N,向东
B、15N,向北
C、12N,向东
D、12N,向北
答案:C
解析:要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勾股定理。

两个力分别是10N 向东和5N向北,可以将它们视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

根据勾股定理,合力的大小为:
(√102+52=√100+25=√125=5√5≈11.18)N
由于5N的力较小,它会使合力的方向更接近北方向,但不会完全在北方向。

因此,合力的方向是向东偏北。

最接近的选项是12N,向东,但实际上合力的大小略小于12N,所以正确答案是C,12N,向东偏北。

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秒内通过了6米。

那么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A. 0.5 m/s²
B. 1.0 m/s²
C. 1.5 m/s²
D. 2.0 m/s²
答案:B
解析: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1
2
at2),其中(s)是位移,(a)是加速度,(t)是时间。

将已知的(s=6)米和(t=3)秒代入公式中,解得加速度(a)为:
[a=2s
t2=2×6
32
=12
9
=1.33 m/s2]四舍五入后,加速度为 1.0 m/s²,所以答案是 B。

8、在地球表面,一个物体自由落体的初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为(g)。

当这个物体下落了(ℎ)米时,它的速度是多少?
A.(√2gℎ)
B.(√gℎ)
C.(√gℎ2)
D.(gℎ)
答案:A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2gℎ),其中(v)是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ℎ)是下落的高度。

题目已经给出了初速度为0,所以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公式。

因此,答案是 A。

9、下列关于声音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小
B. 音调与声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音色与声源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音色相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为340m/s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B中,音调与声源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选项C中,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材料不同,音色也会有所不同。

选项D描述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0、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
C.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最终静止不动
D. 物体受到拉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受力平衡,不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B中,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说明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中,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最终静止不动,说明摩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D中,物体受到拉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以下哪些是物理量?请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

A、速度
B、时间
C、长度
D、质量
E、速度和
答案:A、B、C、D
解析:速度、时间、长度和质量都是物理量,它们可以用数值和单位来描述。

速度和是一个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但本身不是基本物理量,因此不属于题目要求的选项。

2、下列哪些现象可以用惯性来解释?请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

A、乘坐电梯时,脚离地面后继续上升
B、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C、乘坐汽车时,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
D、将一支笔扔出,笔在空中转动
答案:A、C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乘坐电梯时,脚离地面后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向上的运动;乘坐汽车时,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也是因为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而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将一支笔扔出,笔在空中转动,是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惯性解释的现象。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v=)_______(g)(t),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其值约为_______(m/s2)。

答案:(v=gt),(g≈9.8)
解析: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根据物理学公式,物体下落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比例系数为(g)。

因此,速度公式为(v=gt),重力加速度(g)的标准值约为(9.8 m/s2)。

2、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推力(F),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摩擦力(f)的大小为 _______ 。

答案:(f=F)
解析: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因此,推力(F)和摩擦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F)。

这样,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 米/秒。

(答案:340;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米每秒。


4、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在2秒内移动了10米,则它的速度为 ______ 米/秒。

(答案:5;解析:根据速度定义v=s/t,其中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代入数值得v=10m/2s=5m/s。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滑行,受到的摩擦力为2N,物体的质量为0.5kg。

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 m/s²。

答案:4 m/s²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在这个题目中,物体所受合外力(F)就是摩擦力,即
(F=f=2N),物体的质量(m=0.5kg)。

将这些值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得到
(a=F
m =2N
0.5kg
=4m/s²)。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a)为4 m/s²。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第一题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10)米/秒。

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以及它在(5)秒内行驶的距离。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可以列出已知条件如下:
•初速度(v0=0)米/秒
•末速度(v t=10)米/秒
•时间(t=5)秒
我们需要找到两个物理量:
1.汽车的加速度(a)
2.汽车在(5)秒内行驶的距离(s)
步骤一:求加速度
我们知道速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公式为:
[v t=v0+at]
由此可以解得加速度(a):[a=v t−v0
t
]
步骤二:求行驶距离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求得:
[s=v0t+1
2
at2]
接下来我们先计算加速度(a),再利用得到的加速度值来计算行驶距离(s)。

答案:
1.汽车的加速度为(2)米/秒(2)。

2.汽车在(5)秒内行驶的距离为(25)米。

这意味着,在给定条件下,汽车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米/秒,并且通过计算我们得出它所行驶的总距离为(25)米,同时验证了加速度为(2)米/秒(2)。

第二题
已知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0。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质量为m,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求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2)若水平面突然变为粗糙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原来的2倍,求此时物体的加速度a。

答案:
(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 = μmg;
(2)此时物体的加速度a = 2μg。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0。

由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大小为F = μmg,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当水平面变为粗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原来的2倍,即F’ = 2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将F’代入,得到2μmg = ma,解得加速度a = 2μg。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一题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

求该汽车在5秒末的速度以及在这5秒内所行驶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
已知:
•初速度(v0=0 m/s)(因为是从静止开始)
•加速度(a=2 m/s2)
•时间(t=5 s)
根据物理学中的运动方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个公式来解决此问题:
1.求5秒末的速度(v)的公式为:
[v=v0+at]
2.求5秒内行驶的距离(s)的公式为:
[s=v0t+1
2
at2]
现在,我们利用给定的数据来计算这两个值。

答案:
•5秒末的速度为(10 m/s)。

•在这5秒内行驶的距离为(25 m)。

解析:
•由(v=v0+at)可得,汽车在5秒末的速度为(0+2×5=10 m/s)。

•由(s=v0t+1
2at2)可得,在5秒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0×5+1
2
×2×52=
25 m)。

第二题
题目: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以匀加速度a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达到v。

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F。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物体的质量为m。

(1)求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
(2)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

答案:
(1)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s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v2 2a ]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μmg]
解析:
(1)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和加速度a的关系为:
[v=at]由于物体是从静止开始加速,所以初始速度(v0=0),因此:
[t=v
a
]将时间t代入位移公式中,得到:
[s=v2 2a ]
(2)摩擦力f是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由动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正压力N决定。

在水平面上,正压力N等于物体的重力mg,因此:
[f=μN=μmg]
注意:这里的摩擦力f与加速度a无关,因为摩擦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而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量。

第三题
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求该小车在5秒末的速度大小,并计算前10秒内小车的位移是多少?
解答:
已知条件:
•初始速度(v0=0m/s)
•加速度(a=2m/s2)
•时间(t1=5s),(t2=10s)
(1)求5秒末的速度
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v0+at),我们可以计算5秒末的速度(v1):
[v1=v0+at1=0+2×5=10m/s]
(2)计算前10秒内的位移
根据位移与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公式(s=v0t+1
2
at2),我们可以计算前10秒内的位移(s2):
[s2=v0t2+1
2
at22=0×10+
1
2
×2×102]
让我们计算这些值:根据计算得出:
•在5秒末的速度大小为(v1=10m/s)。

•前10秒内小车的位移为(s2=100m)。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5秒末的速度为10米/秒;前10秒内的位移为1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