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题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备考题汇编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A.吃饭穿衣
B.猜谜语
C.漫无目的地幻想
D.回忆手机号码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3.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内在原因的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4.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5.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对物体的知觉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式
D.课堂教学
8.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9.由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做(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消退
D.逃避条件作用
11.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宄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
A.原始强化
B.替代强化
C.次级强化
D.自我强化
13.迀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14.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A.生理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于爱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15.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16.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17.给一个班学生一项100个题目的测验,其中一位学生得了70分,他的测验分数是一种()
A.测量
B.测验
C.评定
D.评估
18.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和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19.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者改变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宄方法,叫做()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0.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A.禀赋优异儿童
B.智能不足儿童
C.学习困难儿童
D.情绪困扰儿童
二、多选题(5题)
21.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E.联结说
22.学习动机理论的观点中属于认知观点的有()
A.强化说
B.需要层次说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E.成就动机理论
23.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大类,下列属于八类中的是()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与原理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E.习惯的学习
24.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25.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等同于道德
三、填空题(8题)
26.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________,最高阶段是________ 。

2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8.{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29.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 }
30.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 }与分散练习。

31.组织策略
3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目标;三是存在的{ }。

四、简答题(7题)
34.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35.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6.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37.简述动机的类型。

38.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9.简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40.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参考答案
1.B
2.C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3.A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況、外界环境(其他)。

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可控制归因
和不可控制归因。

能力属于内在因素。

4.A有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不同的座位对于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同。

5.D
6.D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7.B
8.A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9.A学习动机是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目标综合形成。

需要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

从追求目标的远近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学习动机和远景学习动机。

因此,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可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0.D
11.A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求异思维。

因此,本题选择A 选项。

12.A原始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

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

13.A迀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14.B
15.A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6.C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17.A
18.C麻雀是鸟的正例,蝙蝠是鸟的反例。

19.C见“实验法”定义。

20.D
21.ABCD
22.CDE
23.ABCD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4.ACD
25.ACD
26. 活动的定向,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27.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28.组合律
29.积极性与主动性
30.集中练习
31.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2.成败经验
33.限制或障碍
34.(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35.【要点】(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6.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37.(1)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作用及其与活动的关系,把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8.(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9.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

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1)教师的教学。

(2)课堂的领导方式。

(3)校风与班风。

(4)师生的人际关系。

(5)班级的规模。

40.(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