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发展问题研究
1、广东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逐步减慢,很多问题表现出来。

现在珠三角很多地方的笼已经腾出来了,但是鸟却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珠三角那些造服装鞋子的小工厂,估计活不了多久了。

至于产业升级,说得多,做得少。

广东人的务实肯干的精神,正在渐渐消逝,现在的广东社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社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上月去羊城,和中大暨大的一帮专家学者探讨此事,说得最多的却是税收问题和行政区划问题,这简直就是吃避孕药来治感冒,属于病急乱投医之举。

从80年代的包税到老朱搞的分税,我们都是长期研究关注的,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短期无法改变,何况广东珠三角的公共服务配置在全国已属前列。

最大的问题在于,广东真正缺少公共财政阳光的非珠地区,过去5年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至于省内行政区划问题,涉及利益关系复杂,见效慢,根本不属于急诊的好方式。

广东非珠地区的发展长期落后,我有深刻体会,年初去了趟梅州和肇庆,真的很一般,虽然是地级市区,但发展的水平和活力远逊于浙江西部的山区县。

2、关于非珠落后的原因,政府官员和民间智囊都有自己的看法,加起来不下百条。

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我就不转述了,我只说一条别人没说过的看法。

我认为广东非珠和珠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和广东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传统密切相关。

广东社会传统里有一种“自由竞争”、“市场主导”的天然趋势,由于近代以来的对外通商历史,特别是建国后那个众所周知的特殊年代的原因,广东人对于任何
涉及“政治”“政府”“政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于政府干预经济有一种特别的反感。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非珠在地缘、资本、教育、基础设施、先天条件等等各方面都不是珠三的对手,改革开放后的非珠在“自由竞争”中逐渐衰败,和珠三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非珠在未来的发展要想取得突破,现在必须要有广东地方政府出台大量的政策来干预扶植。

但是这样一来就严重违背了广东“自由市场竞争”和“政府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社会传统。

因此羊城的官员们往往陷入两难,除了来京诉苦,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发展非珠的点子。

我特别希望新上的ZXD在未来5年能学学江苏和浙江,至少把非珠的贫困问题解决掉。

3、说完非珠说深圳。

97后的港商变成了港灿,深圳也迎来一场巨大的转变。

15年过去了,有不少成绩,但并不耀眼。

最近几年,从XZH 到WR,深圳的发展方向好象坐碰碰车,成了无头苍蝇。

一会儿大运、一会儿高交、一会儿后花园、一会儿要政改、一会儿要直辖,到底要干什么,让人一头雾水。

改革开放后,几百万外省人涌入深圳,奉献青春汗水。

90年代初第一次去深圳,当年的创业激情,我依然记忆犹新。

但是今天的深圳,好象大病未愈,完全没有当年的闯劲了,为什么?也许是而立之年的短期停顿吧。

现在的内地城市发展迅猛,而深圳却疲态频显,毕竟才30岁啊!有句俗语叫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希望深圳能继续具备这种虎狼之年的欲望,早日找回失去的锐气,直接去干老外。

新加坡不应该成为深圳的目标,我希望深圳能尽快找到自己的路子,争取在十年后达到日本大城市的发展水平。

国家当年搞
“请进来”战略,招商引资,深圳顺势而为并拔得头筹,现在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正在稳步实施,深圳光靠华为中兴这几个老方式走出去显然不行。

海外的农业、种植业、地产业都可以作为目标,具体操作方式要更新,把尽量多的中国人带出去创业致富。

关于此事的现状,大家可以在百度上输入“海外再造新农垦”,一看就知道了。

东南亚应该是深圳的近期目标。

此事敏感,点到为止。

4、今年珠海的政治地位稍有调高,但是能否转化为发展水平的提高,还有待观察,我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中山是个漂亮的中等城市,可惜面积太小,资源瓶颈难解决。

东莞从制造业走向“性都”,难道想自杀吗?佛山和广州的同城还会加速,但是三高和南顺的差距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清远南边这几年吃了猪快长,迅速勃起,但是北边的四县却沦为全国最落后地区。

河源那个水库很不错,环境绝佳,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云浮汕尾还在打酱油。

韶关的高铁很方便,市容有起色。

惠州的综合发展水平很不错,山水风光和GDP和谐得比较好。

(漏点风吧,大家别太当真:如果深圳直辖成功,惠州(不含龙门)和汕尾是肯定会带上的。

)潮汕以籍贯来说可说是富甲中华,但潮汕地区本身经济却不怎么样,最近才弄一机场。

现在的潮汕文化氛围有大问题,莫名其妙的抱团与排外,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台巴子有点类似。

这种特性在出外时是优点,但于本地便是缺陷。

潮汕头首先要解决那里的极端排外问题!汕头做为曾经最前沿的改革开放前沿,曾经得风气之先,而如今竟然沦落为广东省内三类地区,实在悲哀!我以前曾认为潮汕之排外,主要属于老年人,过些年老的一死,年轻的就没问题
了。

但是现在发现潮汕的部分年轻人更加愚昧落后,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依然抱有封闭的心态,在创业激情、教育留学、眼界视野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北佬”!在此要敲警钟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东边不亮西边亮!广东未来几年形势就是如此。

湛江这次把钢铁拿下来了,真的值得祝贺!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过去三十年的湛江基本上在打酱油,但未来十年很值得期待!茂名从市区到港口比较远,中间全是农村,有点象十年前的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农村,电白的漫长海岸线也基本上浪费了。

江门和阳江都发展缓慢,尤其是阳江,有些地方的贫困和贵州有得一比,很不可思议!关于这些地方,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觉得广东西部沿海地区其实可以和内地省份搞飞地开发模式。

比如,湖南的临武县属于珠江流域,境内的河流也向南流。

湖南可以将临武和广东粤西的某沿海贫困县搞个互换,临武划给广东,粤西的某沿海贫困县划给湖南。

这样一来湖南就成了沿海省份,自然会竭尽全力开发这个广东划过来的沿海县,对于该县民众而言,在广东是个很普通的县,到湖南就是香饽饽了。

同样道理,临武县从地理、气候、风俗上更接近于广东,划给广东也不会有什么不愿意的。

广东有几百万湖南人寄人篱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能和广东换得一个出海口,自然会重点建设,这样一来对湖南广东都有好处。

当然,我的想法肯定会有一些人出于地域原因而不理解。

但是,只要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何不可以尝试呢?现在的对口援藏援疆,不也是人想出来的办法吗?飞地开发为何不行呢?大家都是中国人啊!
6、在80年代开始独领风骚的珠三角现在也是全国经济发动机之一,但是已经没有了往日容光。

从绝对数来看,这里还是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从相对数来看,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主要原因并非大家通常认为的产业升级的问题,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粤文化中的核心在于“超级务实”、“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绝对主导”等等。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文化非常有利于突破当时的极左意识形态分子对全国思想领域的控制,取得经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文化却成为了一种粤人身上的深深烙印,渐渐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开始阻碍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科研创新。

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粤人对科技文化知识的漠不关心;导致对子女教育的漠不关心;导致广东民营企业家们继续造服装鞋子,因为这里还有那么一点点利润。

只要造服装鞋子能有一元钱利润,就不造其他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产品。

很多珠三角有钱的企业家也知道要产业升级,但是受文化水平太低的限制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做研发,于是只好将自己的钱投入楼市股市,这样做的后果自然不言自明。

粤文化首先要创新,才有经济的二次起飞。

广东未来发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装玩具工厂,而在文化教育。

岭南文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支,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普通话又很必要,希望广东的兄弟姐妹能够理解。

在广东,考虑很多事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层面,却要复杂很多。

我在广州曁南大学小住过半年,感受到粤文化的独特性,粤语更有汉唐之音啊!我很喜欢!总之,方言要保留,普
通话也必须学好。

粤语和国语都说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头兵。

7、广东最近提出来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还是比较中肯的。

南粤精神是中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人有很多优点:务实、朴素、低调、勤劳。

尤其是客家人,确实是很正宗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我很佩服他们那种勤劳创业的精神。

广东人的缺点在于考虑事情过于偏重经济利益,大局观稍有欠缺。

(顺便说一下,广东也有大局观很强的官员,比如WQL,很年轻的客家帅哥,去年在北京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很有水平,今年就被重点照顾了。

最近,这家伙又被京城盯上了,前途无量啊。

呵呵。

)这里说的大局观不仅仅是说钱和税收之类的具体事情,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视野。

中华以后不会缺钱,但缺乏一种走向世界走向海洋的动力和视野!广东人最早走向世界走向海洋,在南洋拓殖的历史悠久,应该要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全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全球分布和中华文明的全球化!8、美国教授傅高义有本书叫《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专门研究广东问题,已经在国内出版,值得年轻人一读(注:我不是搞卖书推销的,只是建议)。

尤其是对于当年的任仲夷、袁庚、梁湘等人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当年生龙活虎的广东形象。

但是,今天的广东却初显疲态,在许多经济指标方面已经落后于江苏。

我个人估计,广东在未来五年要保住经济第一大省,实话实说---很难!但是我仍然希望广东能在十年后的中国经济版图中位列三甲,独具特色!如果广东的经济水平退出前三名,我个人是很难接受的。

60后正在渐渐老去,我是70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上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对于广
东这个先行一步的省份自然是格外关注,具有一些特别的感情。

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为那段曾经和正在消逝的青春和激情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