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二、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
自然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说: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风力资源等。
资源是发展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
有的国际分工也是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比如说热带地区的太阳能,还有石油国家的大量石油都会给国际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能源需求,是国际分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国际分工影响和制约非但不能忽视,有时甚至对某些国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生产力水平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该国家或者地区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分工和职能。
很多国家的生产力落后,自然不能参与到最核心的分工中去,所以他们总是会做一些资源出口或者廉价的初级产品。
而像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以及核心技术,会给商品富裕灵魂,所以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支配地位。
3.国际生产关系影响
国际生产关系是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经济关系。
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以剥削,掠夺和不平等交换为特点,社会主义分工则是以互惠互利为特点。
但是当今的国际分工仍然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占主导地位。
4.经济政策、文化特点以及国情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所制定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地区在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外资的政策。
同时各地的文化和观念的不同,一样会影响分工地位。
比如带有文化特点的性格,中国人的勤劳,犹太人的智慧等等。
中国特有的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分工在中国很有市场。
5.跨国公司的发展
在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经济形势下,一个大型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
通常会选择海外建立据点,以及进行采购和生产。
通过购入价廉物美的原材料,使用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而且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影响。
三、国际分工发展新趋势
1.以国家主导的产业分工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企业内分工转变
20世纪50年代之后,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企业内分工,即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产品内分工。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获得了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将各国作为生产车间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布局,将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生产和服务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地,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由传统的“国际贸易网络”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国际分工由产业间的分工转向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将全球资源整合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形成基于分工网络的共同利益。
在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不同工序、区段、环节和流程分工转变的过程中,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了,导致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这一分工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只要发展中国家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都可以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发展机会。
2.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使国际分工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在跨国公司以成本为主导、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全球一体化生产布局下,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地纳入其全球产业链分工,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原因,除自然要素资源禀赋外,全球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能力、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边干边学效应不断增强等都是重要因素。
Frobel (1977) 分析了新国际分工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是技术进步使得距离和地理位置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减少;二是技术进步、企业组织的改进使得复杂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基本的简单步骤,即便是受教育很少的人也可以很快学会;三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Krugman(1987)提出的贸易模型认为,比较优势不是由一国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而是通过“干中学”的过程动态演变的。
一国一旦确立了某种专业化模式,该模式将具有随时间而巩固的趋势。
Lucas(1988)考察了边干边学与比较优势的演变认为,一国将会积累所擅长生产的技术,从而强化其比较优势。
Y oung(1991)认为,在某一产业中存在的边干边学效应能够溢出到其他产业,存在外部性的边干边学也会使得新产品的引入成为可能。
Dollar (1993) 研究证明,教育的强大投资和外向型经济是发展中经济体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所以具有赶超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源,甚至自然资源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
在贸易为资本形成和劳动培训敞开机会的国家,以及在中间产品(它本身就是生产要素)的出口在总产出中占极大比重的国家,与其说是天赋要素解释了贸易,不如说是贸易解释了天赋要素的水平。
”这些理论基本解释了国际分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原因。
3.离岸外包成为当前国际分工中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
离岸外包做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国际分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加速世界新产业的形成和经济快速融合,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