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3节 防灾减灾 (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灾后恢复。 ①恢复灾区群众的 ②促进灾区 经济 ③帮助重建区增强
生产和生活 。 和 社会 的恢复和发展。 防灾能力 。
微拓展1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三个环节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 核心环节。具体图示如下。
二、自救与互救 1.概念
意义:防灾减灾的 主要任务 ,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 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 A.建防护林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 技能的培训
3.下列防护林工程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 )
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在此居住的。
二 自救与互救
重难归纳 1.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的关键三点。
(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 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的知 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 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 解如下所示。
2.洪水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 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 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 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不停 地哭泣无助于自救。第(2)题,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 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 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 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
(2)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积 极实施各种防御措施;经济水平提高,救灾物资充足;防灾减灾 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等。
(3)加强灾害成因调查,为灾后重建进行科学规划;遵循自然 规律,因地制宜,恢复不等同于恢复原貌;对灾害造成的环境变 化,寻求新的利用方式;对灾后环境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新的保 护方案和灾害防御措施等。
(1)为了减轻雪灾对辽宁的危害,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大幅提高,为什么? (3)从地理角度,你对辽宁灾后恢复有什么建议? 提示:(1)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快速实施灾中救援与 救助,积极稳妥地安置灾民,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积极防御自然灾害,加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当地居民 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助能力等。
学以致用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 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2)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
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 人口和财产安全
产等的直接相遇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
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 防洪抗旱
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2.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减 灾、防灾目的的防御,就是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的 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硬件”和“软件”的 差别。 (2)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 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3.灾中救助 (1)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按照预先设计好的 逃生路线 进 行撤离。 洪涝来袭→向 地势高 的地方逃生
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 安全 地带
遭遇泥石流→向 垂直于 泥石流前进方向的 山坡 转移
(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 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 自救 或向他人求救。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针对具体灾害确定具体的防灾减灾和自 救互救措施,培养综合思维 2.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各种自然灾害防避的演习训练, 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结合具体的自救与互救的事例,运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不 同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树立人地协调观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 罕见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受灾范围广、人员伤亡多、灾害损失 重。7月中下旬至8月,山西晋城、湖北 随县、陕西蓝田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 山洪和地质灾害。9—10月,长江上游和汉江、黄河中下游、 海河南系等流域相继发生罕见秋汛,山西、陕西、河南等地 受灾区域与主汛期洪涝灾区重叠,加重了灾害影响。
2021年11月7日7时3分,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 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受寒潮过程影响,内蒙古东南部、辽宁 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内蒙古通辽局地
积雪厚度超过50厘米。 截至11月10日16时,辽宁全省受灾养殖场(户)1.16万个,畜禽
舍及附属设施倒塌面积676.16万平方米,畜禽死亡640.50万头 (只)(禽类死亡为主),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以上。辽宁省农业 农村厅迅速成立6个灾情核查指导组,分赴灾情较严重的地区 开展调研指导,实地了解各地受灾情况和抗灾救灾工作安排。
课堂•重难突破
一 防灾减灾手段
重难归纳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 到减灾的目的。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和减
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
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B.沿海防护林体系
C.平原防护林体系
D.“三北”防护林体系
答案:2.D 3.A
解析:第2题,完善法律法规与灾害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 防 为主, 防抗救 相结合。 2.主要手段 (1)灾害监测。 建立自然灾害 监测 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 (2)灾害防御。
修建水库规 ,开展 减灾 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主要内容: 灾前准备 ,灾中救助和 灾后自我保护
2.灾前准备 (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对 保护 生 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做好灾前准备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微点拨 判断一个国家灾前准备是否到位的方法 (1)物资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国 主要的灾区的原则。 (2)救灾物资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因不同的灾种、时间 而准备不同。 (3)救灾人员是否在灾害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进行抢险、救灾。
(3)泥石流。
典例剖析 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 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不停地哭泣 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
(2)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 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 )
解析:第(1)题,注意图中该工程的位置,对于防止滑坡、泥石 流等灾害作用较大。第(2)题,水泥结构可以加固边坡,蜂巢结 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原有地貌,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从而有效 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学以致用 暴雨往往会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经 济损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暴雨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预警、预报 B.抢修道路 C.植树造林 D.修护坡工程
(2)洪水中的救助。 ①逃脱与否该如何做。
②自救和互救。
(3)洪灾过后的自我保护。 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 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其他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救与预防 (1)龙卷风的自救。
(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①发生的时间: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 ②发生的地点:山区、半山区的村庄。 ③自救方法。 a.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b.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c.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上跑,切忌顺 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d.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e.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典例剖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下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 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具有的 防灾减灾功能。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任选两点即可) (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 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 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 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 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 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 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 灾害。
4.灾后自我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微拓展2 震后自救 人们从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左右的时间,这是 最宝贵的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秒自救机会,或黄金12秒预警时间。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以下自救知识。 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②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③保存体力,减少体力消耗,寻找水和食物。 ④与外界进行联系,联系救援人员。 ⑤要有生存的勇气和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1)当得知周末可能有暴雨时,应提前做好哪些防范措施? (2)城市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出现洪涝时,可采取哪些应 急措施? (3)山区居民发现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时,需要防范哪种自然 灾害?
提示:(1)准备好雨具、生活必需品等,尽量避免雨中外出。 必须外出时,提前关闭门窗,选择安全出行方式和线路。
(2)可因地制宜采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 抽水泵等措施;将家中电器移至高处,房屋进水时,及时切断电 源。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发生洪水后,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
第(2)题,抱紧电杆易触电;可在巨石上躲避洪水,在巨石边无法
躲避洪水;巨大洪水,难以游泳上岸;可利用大树躲避洪水,洪
水退后及时逃生。
随堂训练
1.有关家庭防震避震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坚固处 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 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练习 答案:B 解析: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可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 成的损失。
(3)大雾和沙尘暴灾害的预防。 ①灾害特点。 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一方面 大雾和沙尘暴天气均使大气污染加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 方面还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导致交通阻滞或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预防措施。 a.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b.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 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2)为减轻该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
的是( )
A.建设防护林生态工程
B.建立健全救灾体系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可知,灾害发
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抢修道路。第(2)题,在
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