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保护气候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来自气候、能源、生态等诸多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阐述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及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我国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气候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京都协定书》的签订到“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再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顺利落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相比较以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进,低碳经济的内涵得到了拓展,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内涵。

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快速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

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其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保障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有利
于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是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的问题。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大,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低碳经济发展是新型的经济方式,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的污染排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从《京都协议书》一直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落幕,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大气温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已经成为当前的共识。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改变现状势在必行。

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导合理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积极的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向世界体现我国应对气候问题的态度。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虽说一方面增加了成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带来了新的商机,有利于刺激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促进技术的发展,形成技术优势。

我国尚未掌握一些关键的节能、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碳封存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推进我国该类技术的发展。

二是可以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机制获取资金和技术,有效的利用当前国际改善气候变化的契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进而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以资源浪费和枯竭、环境的恶化与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能源、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起步虽然较晚,但我国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编写了《中国与环境发展十大对策》、《中国应对气候的国家方案》等发展规划,明确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2005年,我国与欧盟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共同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2007年,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善我国“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条件,据统计,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其中水电为1.8亿吨标准
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明显,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近三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下降10.08%,COD、SO2排放量分别减少 6.61%和8.9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
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困难重重。

我国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我国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我国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局势将在中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而煤炭的低利用率和碳的高排放使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

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将持续增长。

能源与工业化的高碳需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相矛盾。

如何协调好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关键问题。

推进节能减排过分依靠政策手段,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的推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减排压力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部分运用行政指令要求企业推进节能减排,这种通过层层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在短期内能够快速的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并取得一成效,但从长期来看,行政指令方式的刚性约束必然会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转。

市场机制建设不完善,市场柔性措施疲软,无法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推进中的约束力与调节力。

如何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作用机制共同推进节能减排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企业节能减排缺乏政策支持,动力不足。

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但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我国企业在自身条件、政策支持、市场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必然需要设备的投资,在没有政策支持或者政策欠缺的前提下,高昂的投资使企业承担的成本过高,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企业要么偷偷排放污染物,要么面临破产。

其次,实施节能减排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企业的融资难使得企业有心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首先,我国科技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重不足1.5%,与发达国家的科技研发投入2%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其次,技术转让存在着严重障碍,发达国家不愿意将有利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转让,同时,转让费用高额也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难以承受。

再次,轻视技术吸收消化。

我国企业重视技术的引进,但是却忽视技术消化吸收,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生产力,却没有经过消化吸收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反而掉进技术依赖的陷阱。

公众的观念仍需提高改变。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作为社会的公众才是最根本的环节。

目前来看,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改变社会公众根深蒂固的认识还需要时间。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部门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低碳观念的推广,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发展。

有效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与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的措施、必要性的了解,培育企业、公众绿色低碳观念,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调动企业、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效运用市场力量。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企业进行新能源开发,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

有效利用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行业准入等方面的作用,发挥环保组织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作用,共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及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需求增长,使得我国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能源局势。

因此,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法规,政府支持、引导企业从事新能源开发,促进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的发展,解决能源结构障碍。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措施,推进节能减排进程。

制定扶持鼓励政策,放宽信贷条件,引导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进行工艺的改进,治污设施装备的引进,发挥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主体的能动性,缓解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的增长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引导为主,以市场调控为辅,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

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调控为辅,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以低碳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的改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动性。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置低碳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有效运用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带动高校、
科研院所低碳技术的研发,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从我国发展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内在要求,国际关于改善气候环境等方面强调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接着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国际合作、再生能源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出了我国存在资源特点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低碳经济存在矛盾;低碳经济实施手段单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技术发展和利用水平较低;公众对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较弱等问题。

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加强低碳经济观念的推广,带动社会公众共同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再生能源;提高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政府加大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合理有效运用市场的力量,调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等措施,保证我国低碳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俊,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
2.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王文军.低碳经济:国外的经验启示与中国的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