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县2018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亭县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科试题
题 号 一、选择题 (1-20题)
二、非选择题 (21-23题)
总分
得 分 评 卷 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歌曲《爱在西元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
D.《商法典》
2.唐朝时,一个中国人去了日本。

回国后他向人们描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错误的是( ) A.土地是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的 B.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C.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唐三彩 D.贵族子弟游手好闲,但靠世袭都有官做
3.“1、2、3、4……”这些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中国人、阿拉伯人 B.印度人、埃及人 C.阿拉伯人、波斯人 D.印度人、阿拉伯人
4.近年来,“圣诞节”等洋节日倍受中国年轻人的青睐。

与“圣诞节”有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它就是(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伊索寓言》 D.《古兰经》
6.12—15世纪,欧洲盛行哥特式建筑风格,以高、直、尖和强烈向上感为特征,大量使用小尖塔。

这一风格的典型建筑是( )
A.巴黎圣母院
B.罗马圆形剧场
C.麦加大清真寺
D.雅典娜神庙
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地理大发现”中环球航行一周的船队和路线是( ) A .哥伦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 .麦哲伦: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C .哥伦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 .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8.他挽救了法国大革命的危局,是法国的骄傲;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的一生成于战争,也败于战争。

“他”是败于哪一次战役( )
A .萨拉托加
B .葛底斯堡
C .滑铁卢
D .伏见、鸟语
9.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这一论断( )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
C.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
D.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 10.下列关于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行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B )
11.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C.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D.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12.在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

那么,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巴黎公社成员 D.拿破仑
13.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B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C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D .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
14.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上述内容出自( ) A .《凡尔赛和约》 B .《联合国宣言》 C. 《九国公约》 D .《慕尼黑协定》
15.1930年,一位环球旅行的英国人在中国、苏联和美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 ) A .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却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B .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C .中国在进行北伐战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D .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美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
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17. 观察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18.1999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评论如下: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消除人道灾难”的名义,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这是北约绕过联合国,不经安理会授权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 )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A. 朝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 越南战争
D. 中东战争
19.右边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

该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A.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20.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如果要研发克制这种病毒的疫苗,它应属于哪一工程研究领域的课题()
A. 原子能
B. 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
D. 电子计算机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
21. (12分)某校九(1)班同学开展“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追根溯源】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图释历史】
材料二:
【学法运用】
材料三:下图所示内容是李强、张杰、王丽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三个方面分析了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3分)
市场、资金、劳动力。

(3分)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是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5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1分)
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
的因素(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每一点1分,3分)
(3)请写出材料三中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名字,并说明理由。

(4分) 李强、张杰。

(2分)理由:李强、张杰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

(2分)
22.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岳麓版高中历史《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怎样的全球战略?为此,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进行了经济援助,该援助计划是什么?(4分)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2分,任答一点)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4分)
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

(2分)
成立欧洲联盟(欧盟)。

(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你认为中国该如何面对?(6分)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分)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4分)
23.(14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和中国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产生的结果却迵然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苏联和新中国分别成立于何时?(2分)
苏联:1922年底;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

(2分)
(2)苏联和新中国在向工业化迈进时都制定了什么计划?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什么?(4分)
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4分)
(3)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1985年苏联进行的经济改革,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探索结果如何?(6分)
邓小平、戈尔巴乔夫;(2分)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苏联的
经济改革失败,最终国家解体。

(4分)
(4)苏联和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启示:任何革命和改革的探索实践,都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
路。

(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