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内容摘要
尽管如此,现有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饮食和运动疗法需 要患者的长期坚持和自我管理,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难以做到。其次,胰岛 素和降糖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不足,未来的研究 方向应包括开发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内容摘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涉及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近 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本次演示将详细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首先,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血流减少等,这些变化导致肾脏缺氧、缺血,进而引起肾脏损害。其次,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 生与APOL1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基因位点有关。
2、前沿方法: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方法逐渐应用 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结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本次演示介绍了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包括基础治疗和前沿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 因治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 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未来,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提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透析治疗是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过 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近年来,一些新型 的透析技术,如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已经得到了 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依据传统的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被分为5期。

然而,国外大量研究提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正常,但肾功能已出现下降。

李红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发现,近20%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eGFR降至60 ml/min以下。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NKF/KDOQI),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diabetic nephropathy);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CKD,主要包括GFR低于60 ml/min/1.73 m2 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3个月。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对DKD的诊断具备以下标准之一即成立:①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非DKD;②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筛查,2014年《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建议,首次筛查始于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和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病。

筛查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ACR/AER)、血清肌酐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如有CKD需进行分期。

推荐采集任意时点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测定ACR,如有异常,应在3个月内至少进行2~3次ACR/AER检测,需有2次以上异常、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方可考虑诊断白蛋白尿。

此外,糖尿病伴肾脏损害,同时合并下列≥1项者需进行肾活检:①糖尿病病程<10年而有显著肾脏病变;②大量白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无法解释的肾功能迅速恶化;⑤有持续性镜下血尿。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正确使用利尿剂以及戒烟、限制食盐摄入和适当运动等。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的健康。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角度详细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肾损伤,主要表现为微小血管的损伤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近年来,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向:1. 高血糖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研究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当体内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肾脏的各项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高血糖可引起肾小管和肾小球器官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肾小球损伤。

同时,高血糖还可以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使得肾脏遭受更多损伤。

2. 细胞治疗与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

细胞治疗指的是利用一些细胞或组织,可以在体内定位到病变组织中并修复损伤,从根本上改善肾脏功能。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干细胞的能力,通过移植干细胞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的方法。

这种治疗可促进肾细胞再生和增殖,使肾脏受损的地方迅速修复。

3. 药物治疗与制剂研究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药物,通过影响血糖水平、控制蛋白尿减缓肾脏的损伤。

此外,制剂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制备一种低毒低副作用的糖尿病肾病治疗剂。

4. 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技术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技术拥有着良好的研究前景。

一些基因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如炎症性基因、修复性基因等。

因此,通过基因治疗或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切实地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

总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涉及到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等多个领域。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将不断涌现,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类似物,具有维持骨骼健康、降低血磷、促进肠道吸收钙等作用。

此外,阿法骨化醇还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肾病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阿法骨化醇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个相关研究:1.郑州大学中心医院糖尿病肾病科主任陈建忠等人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可降低尿蛋白、减缓肾功能恶化。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松波和余勇等人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增殖和炎症反应,减轻肾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肾功能水平。

3.张鲜云等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同时,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肌酐和尿酸等指标,表明其具有抗炎效应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三、阿法骨化醇的不良反应虽然阿法骨化醇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高血钙、高血磷、软组织钙化等。

因此,在阿法骨化醇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结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阿法骨化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可降低尿蛋白、减缓肾功能恶化,也具有抗炎、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但是,由于阿法骨化醇存在的不良反应,应慎重应用,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钙、血磷等指标。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导致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尿蛋白增多等症状。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的控制水平、病程长短、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统一,推动糖尿病肾病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不断创新,以期为病患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

1.2 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巨大负担。

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糖尿病肾病还可以为其他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对促进肾脏疾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提高对其认识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发展至晚期肾脏病变的风险。

研究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预防患者患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治疗方法研究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

研究新药物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可以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促进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最终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Summary: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无法逆转,将在短时间内导致终末期肾脏衰竭,是第一位慢性肾脏病死亡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肾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Keys: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无法逆转,在短时间内导致终末期肾脏衰竭,嚴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肾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糖代谢亲乱和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也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是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一大研究突破,更为临床糖尿病早期防止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1.1 遗传因素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有研究结果显示,有糖尿病肾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3倍。

与此同时,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有研究发现ACE,AGT,PPARG等基因是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遗传学机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1],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方向,但是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性遗传性疾病,而且还未发现在发病中起到相对突出作用的基因,因此,这些候选基因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糖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糖代谢亲乱引起的高糖状态及其造成的肾脏血流力学异常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其主要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肾脏局部过度激活。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元化,涉及遗传、代谢、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遗传因素:多项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族研究和基因关联分析揭示了一些与糖尿病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位点,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糖代谢相关基因等。

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驱动力。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积聚,也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炎症反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症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球和肾间质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等,都是糖尿病肾病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

氧化应激: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过多。

ROS可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发细胞凋亡和坏死,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机制,以便为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DN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本文旨在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其病理生理学过程,包括高血糖诱导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等多个方面。

本文还将讨论近年来关于遗传因素、microRNA调控以及新型生物标志物在DN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及新疗法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一种由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脏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

DN通常被定义为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损害,这种损害与高血糖有关,并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糖尿病肾病的分类通常基于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疾病进程。

在临床表现上,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高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而临床糖尿病肾病则表现为持续性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在病理改变上,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肾病和增生性糖尿病肾病。

非增生性糖尿病肾病主要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系膜基质的增多,而增生性糖尿病肾病则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的明显增生,甚至可能出现肾小球硬化。

根据疾病进程,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正常白蛋白尿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及临床蛋白尿期。

这些阶段反映了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结 合 现 代 医 学 与 生 活 环 境,认 为 病 因 病 机 包 括:禀 赋 缺 失、脏腑柔弱,饮食不洁、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劳逸 过度、肾精亏损,失治误治、延误病机 [6]。 2.1 本虚标实
梁晓春 [7] 认为,肾精气亏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肾气受 损,不能藏精,则精气外泄,引发尿浊,表现为蛋白尿等精微物 质的流失。苏秀海 [8] 认为“瘀血”、“热毒”为“精浊”增加的 重要因素,其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实则为湿热瘀血,虚 则为脾肾不足。胡春平 [9] 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 并对 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 其中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则是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 现为超滤及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下降,是后期肾功能衰竭的主 要原因 [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糖尿病认识和诊疗上虽然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糖尿病的患病率仍持续升高,并缺乏 治愈性药物 [2]。研究表明我国约 20%-40% 糖尿病患者并发 肾损害 [3],因此及早的干预可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保护肾脏 功能成为预防与治疗 DKD 的关键 [4]。
3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的暂无统一的证候分型,现代医家根据其临 床经验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整型,师常喜 [16] 将本病分为 5 个主证,分别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脾 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研究显示各名老中医总结出糖尿病 肾病常见的 4 种基本证候即肾虚证、脾虚证、瘀血证和水停 证 [17]。王耀献 [18] 教授提出了“以热为本,以期为纲”的理论, 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无形之热充斥,气郁热郁,强调治法 以清透郁热为主,防止热邪进一步进展深入血分。金丽霞 [19] 认为肺脾肾三脏与三焦关系更为密切,三焦不通 , 气化不利 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治法以开上、化中、导下为主。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等症状。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变不明显,但一旦发生肾功能不全,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很大影响。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其特点是通过调节骨骼代谢和抑制骨骼磷酸钠转运通道来发挥治疗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疗效。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的类固醇类似物,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以及调节骨骼代谢来维持骨骼健康。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还具有调节糖尿病肾病进程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少肾小管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尿、调节纤维化过程、减少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等。

阿法骨化醇还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改善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调节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等途径来保护肾脏功能。

近年来,关于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多。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法骨化醇能够显著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进程,从而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Yang等(2017)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阿法骨化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同时还能显著改善肾功能。

该研究还观察到阿法骨化醇治疗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比例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Li等(2018)的研究则发现,阿法骨化醇治疗组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阿法骨化醇可以通过调节肾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过程来保护肾脏功能。

还有一些临床研究观察到,阿法骨化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这说明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仅可以保护肾脏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肾脏病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导致肾脏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异常,如糖化终产物的堆积和ROS的生成等,进一步激活了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高胰岛素水平则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导致肾小管损伤和微量白蛋白尿。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有关,如ACE基因和MTHFR基因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早期诊断与预防研究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

为了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研究人员做出了努力。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例如,尿中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已被证明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进行临床治疗试验,有助于研究人员探索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此外,研究人员也关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实施,以期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三、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血糖控制和降压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难治性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有限,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的治疗策略。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因此,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本文将从诊断方法、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

在诊断方法方面,将介绍新型生物标志物、基因诊断技术以及影像学检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在发病机制方面,将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在药物治疗方面,将总结近年来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的新型药物,包括降糖药、降压药、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将介绍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将展望糖尿病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精准医疗、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高效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方法,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共同推动糖尿病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二、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也在持续更新和改进。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早期诊断技术的提升、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多模态诊断策略的应用等方面。

早期诊断技术的提升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尿液标志物、血清标志物以及基因标志物等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例如,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

[ 1 冯 学 超 , 2] 高洪 文 , 成 彦 , . 通 道 蛋 白 AQP 敲 出小 何 等 水 l
鼠 肿 瘤 血 管 生 成 障碍 及 肿 瘤 生 长 减 缓 []生 物 化 学 与 J.
生物 物 理 进 展 , 0 5 3 ( ) 3 0 3 3 2 0 ,2 4 :1—1 .
Sr 为准确 。 c更 1 4 转 铁 蛋 白( ) T . Tf : f主 要 由 肝 细 胞 合 成 , mAl 与 b相
早 期 诊 断 指 标 。 ekn A 等 对 2 7例 无 蛋 白尿 的糖 尿 病 患 P risB 6 者 及 3 1例 有 微 量 蛋 白尿 的 患 者 随 访 8 1 0 ~ 2年 , 现 早 期 。 发 肾功
Ac a P a ma o i t h r c l n,2 0 2 ( ) 1 - 1 S 0 4, 5 6 :8 2 8 .
[2 牛 文 斌 , 祥 波 , 1] 孔 魏
巍 . 通 道 蛋 白与 前 列 腺 癌 侵 袭 和 水
[8 1]
转 移 的相 关 性 研 究 [] 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 ,0 6 2 ( 1 : J. 20,61)
s s e f r s a e ex e so h t i e f rng RN A s y t m o t bl pr s in ofs or nt re i
wi t AQP trc a n l[ ] ca P ara o S n h 1 wa h n e J .A t h r c l i , e n
荷的肾小球滤过 屏障 , 因此 尿 T 作 为 肾小 球 滤 过 功 能 不 全 的 f 敏 感 指 标 , 升 高 更 能 反 映 肾小 球 滤 过 膜 及 机 械 屏 障 的损 伤 。 其

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省湛江市 524001摘要糖尿病肾病(Dia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

目前主要依靠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诊断糖尿病肾病,但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

近年来,DK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热点,以实现DKD的精准治疗。

本文就DK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生肾病生物标志物近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1],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预计为9.3%(4.63亿人),到2045年将上升至10.9%(7亿人)。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全球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病率从 2000 年的 19.0% 增加到 2015 年的 29.7%,而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从 22.1% 增加到 31.3%[2]。

一项我国 T2DM 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近五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肾脏并发症[3]。

肾脏病理活检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操作,主要用于非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就糖尿病肾病是否积极进行肾活检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前主要依靠微量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糖尿病肾病,随着非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

早期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以期早期诊治糖尿病肾病,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肾小球损伤标志物1.1 Podocalyxin足细胞是位于基底膜外侧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损伤会导致蛋白尿和糖尿病肾病加重。

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是位于足细胞顶膜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唾液酸化糖蛋白,对维持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即使在正常白蛋白尿阶段,糖尿病患者尿Podocalyxin可升高。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30%至4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有待验证、药方需进一步优化等。

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探索其机制、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发进展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揭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血糖代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可以通过调节血糖代谢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2.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肾脏中的损伤。

3. 调节血压和血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血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 保护肾小球功能: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围绕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以及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情况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预防策略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研究者需要持续努力,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临床试验、新药开发、结论、挑战、机遇、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肾病的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约有30%至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伤至关重要。

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尤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化,但仍有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向。

1.2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而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而引起的。

研究表明,草酸尿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草酸在高血糖状态下产生过多,导致了炎症反应和肾小球纤维化,从而损害了肾脏功能。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表明,某种新药能够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降低肾脏事件的风险。

这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也涉及到肾脏再生医学的领域。

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在肾脏再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肾小球细胞和肾小管细胞,从而修复和再生受损的肾脏组织。

这一研究为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药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营养调控也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调控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减少高脂高糖饮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都能够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肾脏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心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常见并发症。

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研究发现,心脏疾病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时,必须兼顾心血管健康。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正在不断展开。

从药物治疗到干细胞治疗,再到饮食调控和心血管健康的综合管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为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

早期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以及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高血糖有关。

高血糖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高血糖还通过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过程。

糖基化终产物和非酶糖化终产物的堆积,也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动脉硬化等结构改变。

早期防治研究的核心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

研究表明,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对于保护肾脏功能也非常重要。

降低血压可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和尿蛋白的泌尿,降低血脂水平可以减少肾脏的脂质沉积和纤维化。

除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外,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也受到了关注。

抗炎治疗是一种颇具潜力的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策略。

研究发现,炎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可以减轻肾脏损伤。

在这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被广泛研究。

抗氧化和抗凋亡治疗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方向。

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过程可以减轻肾脏损伤。

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凋亡抑制剂如半胱氨酸等,已被证实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早期防治研究的核心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

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等新的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疾病之一。

而糖尿病肾病则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异常分泌也有密切关系。

二、肾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具有一定疗效的肾脏保护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干细胞治疗、抗炎治疗、抗氧化治疗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些中药制剂和天然产物也显示出了一定的肾脏保护效果,这为寻找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因此肾脏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干细胞治疗、净化技术、细胞因子治疗等技术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为患者的肾脏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希望。

在临床治疗方面,研究者们也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ACEI和ARB等降血压药物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肾脏保护作用。

一些降血糖药物也被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但是逐渐完善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虽然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目前对一些重要信号通路和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肾脏保护治疗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在肾脏修复技术的研究方面,尽管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肾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已经在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降低肾脏病变的进展速度。

目前关于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还比较有限,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阿法骨化醇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其对肾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比较,分析阿法骨化醇在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包括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确诊患有糖尿病并伴有早期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

参与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60-90ml/min/1.73m²之间;3.无其他严重肾脏疾病或器质性心脏病;4.无严重感染或炎症性疾病;5.能够配合研究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严格按照以上标准进行,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与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以确认其符合研究条件。

在研究期间,参与者将接受阿法骨化醇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早 期D N 的诊 断方 法
D N 早 期诊 断的指标 较多 ,但至今仍 未发现 一个可 靠的早期诊 断
指标 ,依靠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 。
2 . 1血 中的指标
受 损均导致尿 蛋 白的产 生 。正常m A l b 一般在 2 0 m g / L 以下 ,当m Al b 增 至2 0  ̄ 2 0 0 m g / L 时称 为微量 白蛋白尿 ,此时尿常规的蛋 白测定通常为 阴性 ,故定期测 定mA l b 是 诊断早期D N 的重要 指标。一旦 由微 量白蛋
实验 研 究[ J ] 应 用激光 , 2 0 1 2 , 3 2 ( 5 ) : 4 4 7 - 4 5 5 . [ 2 0 ] 徐吴 . 脑 胶 质瘤 的被动 免疫 治疗 f J ] - 中国肿 瘤 临床, 2 0 1 1 , 3 8 ( 2 0 ) :
】 2 9 5 一 】 2 9 8.
6 0 ・文献综述 ・
者的护理 [ J 】 l 天津 护理 , 2 0 1 2 , 2 0 ( 4 ) : 2 1 7 — 2 1 8 .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6 围皿
[ 1 7 ] 常 骏, 潘 先 文. 胶质 瘤基 因治疗 进 展 [ J 】 . 临 床 神 经 外 科 杂
A G E s 会产生大量 的活性基 团 ,可与L DL 交联 ,而导致其 清除障碍 , 促进 。 肾小球硬化 。另# t , A G E s 可通过受 体途径对 肾造成 间接 的毒性作
用 。在体和离体实验均 已证 明 J ,A G E s 是引起肾小球硬化 、间质纤维 化及 肾小管萎缩 ,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 的重要 原因。
【 关 键 词l早 期 ;糖尿 病 肾病
中 图分 类号 :R 5 8 7 .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6 — 0 0 6 0 - 0 2
糖尿 病肾病 ( D N)是糖尿病 的慢性微 血管 并发症 ,是 糖尿病 患 者 致死的重要 原因之一 。糖 尿病患者 中D N的发病率为2 0 % - 4 0 %,发 病 年龄以4 0 岁 以上者居 多 ,发病高峰期是在 患糖 尿病后 1 5 年左右 。糖 尿 病患者 并发D N的病 死率是 未并发 肾病 者的3 0 倍 。如在早 期进行 临 床干预 ,可 以逆转病 情 ,一旦 出现 临床糖 尿病 肾病 ,表现为持 续性 蛋
变化 。多项研究表 明2 型糖尿病 患者血清c p 值 显著高于健 康对照组 , 其 中有清蛋 白尿者血清C p 增高 比无清蛋 白尿者更显著 ,且其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故测定血清c p 有 助于诊 断早期D N 。
2 . 2尿 中的指标

1早期 D N 的诊断 2 0 0 7 年美国糖尿病协 ( A D A )明确提 出:1 型糖尿病诊断后5 年 、2 型 糖尿病诊断确 立后应每年筛查尿微量 白蛋 白… 。在临床工作 中要强调定
志 2 0 1 1 , 2 5 ( 1 ) : 1 0 6 - 1 0 9 .
[ 1 8 ] 丁建 波井 申 经胶 质瘤 的基 因治疗 [ J ] . 国际神 经病学 神经 外科学杂
志, 2 0 1 0 , 3 7 ( 5 ) : 4 1 8 — 4 2 2 .
[ 1 9 ] 王宇, 朱菁, 张 慧国, 等. H P P H 光动力 学治疗 鼠 G 4 2 2脑胶 质瘤 的
期测定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 白排泄率、血肌酐,以利于早期诊治。
2 . 2 . 1 尿微量 白蛋 白 ( m A l b ) :是一种带有负 电荷 的自蛋 白分 子 ,在 正常状态 下由于分子筛屏 障和 电荷 屏障的作用 ,相对分子量 >6 9 0 0 的 蛋 白基 本不能通过滤过屏 障。而糖 尿病患者 肾微血管损伤 ,肾小球基 底膜 结构蛋 白的非酶糖化 ,基底膜 电荷屏障缺陷 ,同时肾脏近曲小管
白尿 发展 为蛋 白尿 ,肾功 能的进一步衰竭将是不可避免的 。 2 . 2 . 2 N . 乙酰一 D 一 氨基 葡萄糖苷酶( N A G ) :是一种酸性水解 酶 ,存在于 所 有组织 中,尿N A G 主要来 源于肾 ,在肾小管细胞 ,尤其是皮质近 曲 小管上 皮细胞 内含量 较多 。当D N患者 出现肾小管 上皮细胞受损 时 ,
2 . 1 . 1胱抑索C ( C y s C ) :是一种分 子量 为1 3 K D的低分子非糖基 化碱性
[ 1 6 ] 胡骗 . 基 因芯片在 脑胶 质瘤 研究 中的应用 进展 [ J ] . 中国微 侵袭 神
经 外科杂 志, 2 0 1 3 , 1 8 ( 4 ) : 1 9 0 — 1 9 2 .
早期糖尿病 肾病的研 究进展
王 瑛
( 重庆市西郊 医院内一科 ,重庆 4 0 0 0 5 1 )
2 . 1 . 4铜蓝蛋 白( c p ) :C p 是肝脏 转运铜 的主 要载体 ,也是 一种急性 时 相反应蛋 白,健 康人尿 中含量甚微 ,其不随年龄 、性别 的不 同而 发生
白尿 ,在治疗上 只可 能延缓而不 能阻止 其进展 为终末期 肾病 ,因而 早
期诊 断对D N的防治和预后 尤为重要 。
志, 2 0 1 2 , 9 ( 3 ) : 1 8 4 — 1 8 5 .
[ 1 4 ] 夏 亮拜 申 经 胶质 瘤药 物靶 向性 化疗 的研 究进 展 [ J ] . 国际神 经病学 神 经外科学 杂志, 2 0 1 1 , 3 8 ( 2 ) : 1 7 1 — 1 7 4 . [ 1 5 ] 李君, 龙林 海, 雷 陈, 等. 自噬 在 神 经 胶 质 瘤 放 化 疗 中 的 作 用 及 其分 子调 控机制 研究 进展 【 J 】 . 中 国 药 理 学 与 毒 理 学 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